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β亚型( PPARβ)激动剂对体外肥大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及相关炎性因子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适宜浓度PPARβ激动剂GW0742作用于心肌细胞,用3 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IL-1β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 GW0742在抑制肥大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的同时,下调其IL-1β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作为溶剂的DMSO则无此影响,说明GW0742抑制AngⅡ介导的体外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炎性因子IL-1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体外肥厚心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4/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室完成。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及吡格列酮5,10,20μmol/L组,其中肥大模型组仅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不加吡格列酮处理;吡格列酮5,10,20μmol/L组分别在加入血管紧张素Ⅱ前30min,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5,10,20μmol/L)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加血管紧张素Ⅱ。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肥厚特征性基因心钠肽、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2,9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测定3H-亮氨酸掺入量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并用软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了49%(P<0.01)、蛋白合成速率显著增加(P<0.01),心钠肽、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mRNA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②与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10μmol/L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减小了19%;吡格列酮5,10,20μmol/L组的蛋白合成速率及心钠肽、脑钠肽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吡格列酮5,20μmol/L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抑制大鼠的心肌肥厚,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RNA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激活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蛋白、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α)蛋白和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并将PPARγ小干扰RNA(pGCsi-PPARγ)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观察PPARγ基因沉默后吡格列酮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HepG2细胞后,诱导细胞的凋亡,在此过程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在上述过程中,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吡格列酮在高浓度(20μmol/L)时对pGCsi-PPARγ表达质粒转染的HepG2细胞仍表现出凋亡诱导作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后未见激活的caspase 3表达峰,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也无明显影响,但其在高浓度(20μmol/L)时明显增加对照组和pGCsi-PPARγ转染组p-AMPKα的表达,而总AMPKα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能够干扰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不是完全通过PPARγ依赖途径实现的,AMPKα信号途径参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择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以Ⅱ型胶原免疫诱导大鼠,按发生关节炎时间先后顺序再随机入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用药大剂量组[20mg/(kg.d)]和吡格列酮用药小剂量组[4 mg/(kg.d)],每组3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吡格列酮两种剂量对大鼠出现CIA 14 d后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的影响。结果 PPARγ、S100A8、S100A9 mRNA在关节炎后14 d大鼠滑膜表达均明显增高;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用药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分别减低62.7%和34.2%,大剂量用药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分别减低82.1%和71.9%。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CIA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表达产生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6.
背景与目的:观察重组葡激酶有否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分别经 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昆明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其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在5个给药剂量(40、20、5.7、3.5、0.7 mg/皿 )和±S9 mix的情况下 , 重组葡激酶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株 TA97、TA98、TA100和TA102均无诱发回变作用;CHL细胞经重组葡激酶3个剂量 (5、2.5和1.25mg/ml)作用一定时间,无论在有否活化剂的情况下亦未检测到明显的细胞染色体畸变;昆明种雄性成熟小鼠经3个剂量 (500、250、125mg/kg)的重组葡激酶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股骨骨髓微核检查结果为阴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重组葡激酶没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7.
吡格列酮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于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1 mg (20 mg/ml×50 μl)尿酸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RT-PCR法检测PPARγ在关节炎滑膜0、4、8、24和48 h表达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2、4、6、8、10、12、24和48 h关节炎症、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病理变化观察口服不同剂量(4 mg·kg-1·d-1、20 mg·kg-1·d-1)吡格列酮对关节炎的影响.结果:关节滑膜PPARγ表达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在关节炎48 h后尤为明显.在诱发模型24 h内,吡格列酮对关节炎未见明显作用;而在48 h大剂量吡格列酮可显著减低关节炎的炎症、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滑膜炎性细胞浸润,但小剂量疗效不明显.结论:大剂量吡格列酮可显著减轻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炎后期PPARγ表达增加有利于药物起效和痛风的自发缓解.  相似文献   
88.
个体间差异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认识已逾百年,但在药效学方面相应的认识却比较短暂.药物遗传学在药效学方面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基本机制,一个是作为疾病异质性反应的Ⅰ型药物遗传学,另一个是作为疾病-病因学非相关的个体间差异反应的Ⅱ型药物遗传学.药物遗传学的药效学方面,对于认识临床药物反应、指导药物研发及临床实践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有无家族史白癜风与HLA—I类抗原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HLSA-I类抗原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有及无家族遗传史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家庭史阳性及阴性白癜风患者各20例,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技术检测HLA-A、B位点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与100例正常对照比较,有明确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HLA-A10、B13、B15抗原频率显著增设,而无家族史的患者HLA-A30+31、B15显著增高(Pc均<0.01),非节段HLA-A10、A30+31、B1、B13、B15显著增高(Pc均<0.01),成年及未成年发病型HLA-B13、B15显著增高,儿童发病型则仅HLA-B13显著增高(Pc均<0.01)。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白癜风的易感基因及免疫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0.
尼卡地平是第二代二羟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质膜钙离子慢通道的二羟吡啶结合位点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尼卡地平>足群地平>硝苯地平)。有关人体、动物及临床的大量实验资料表明,尼卡地平对外周及冠状动脉具有扩张作用,均能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对糖尿病、胰岛素释放以及催乳素、促甲状腺素、皮质醇水平等无影响;机体对尼卡地平不产生耐药性,停药后也无血压反跳现象;尼卡地平口服吸收快,主要在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