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7篇 |
免费 | 322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篇 |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85篇 |
口腔科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644篇 |
内科学 | 323篇 |
皮肤病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112篇 |
特种医学 | 239篇 |
外科学 | 560篇 |
综合类 | 1561篇 |
预防医学 | 573篇 |
眼科学 | 54篇 |
药学 | 584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730篇 |
肿瘤学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63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342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356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375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22.
例1女,68岁。因咳嗽、咳痰1月于1996年5月31日入院。近1月来,病人无原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无发热及吞咽困难,在家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后,病人饮食可,消瘦明显。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10kPa,神志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未见异常。入院疑诊肺癌,行胸部CT扫描:双肺未见异常,食管壁增厚,其内见软组织影,疑诊食管癌,行X线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示约12cm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有小龛影;食管镜咬检病理示:鳞癌,确诊食管癌。例2男,63岁…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27.
28.
目的 探究TLR4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细胞的表达及对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和分离了80例SCC患者和70例鲍温病(Bowen disease, BD)患者的病变组织样本,同时收集4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的皮肤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各组织样本中TLR4的表达情况。以SCC细胞系(A431、HSC-1和HSC-5)为实验细胞系,正常的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cCaT作为对照细胞系。根据细胞系转染对照siRNA或si-TLR4,A431、HSC-1、HSC-5和HcCaT细胞系均被分为对照组和转染组。蛋白质印迹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A431、HSC-1、HSC-5和HcCaT细胞中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分析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变化。结果 SCC临床特征结果显示,SCC患者中病变位于面部和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为45%,BD患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邻近的正常表皮组织相比,BD和SCC病变组织中TLR4阳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器在下肢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下肢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0例,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应用皮瓣修复,观察组应用皮肤牵张器的方法进行创面修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色泽、血管分布、创面厚度和创面柔软度。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HA水平、VEC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创面色泽、血管分布、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不同站姿时足底压力分布与足弓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3 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并进行足部 CT 扫描和足骨模型重构,建立足弓数字化表征。 在此基础上,分析足底压力测量指标与足弓特征测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前足峰值压力(forefoot peak pressure, FPP)在 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高度、内外侧纵弓指数和体质量正相关,与内外侧纵弓角负相关;在 3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长度、内侧纵弓高度、足底三角形面积和体质量正相关;在 6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高度和内侧纵弓指数正相关,与内侧纵弓角负相关。 中
足峰值压力(midfoot peak pressure, MPP)在 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长度和足底三角形面积正相关;在 3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长度、内外侧纵弓角和足底三角形面积正相关,与内外侧纵弓指数负相关;在 6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长度、足底三角形面积和体质量正相关。 后足峰值压力(rearfoot peak pressure, RPP)在 0°站姿时与内外侧纵弓高度、内外侧纵弓指数和体质量正相关,与内外侧纵弓角负相关;在 30°和 60°站姿时仅与体质量正相关,与足弓特征参数无关。 结论 不同站姿时的足底压力分布与足弓特征存在不同相关性。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因不同站姿引起的足部病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