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姜英松  魏平  何梦鸽  刘春容  卢松 《重庆医学》2016,(22):3066-3068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重庆市人民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8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初始剂量每次5 μg,每天2次,1个月后根据临床效果调整为每次10 μg,均为早、晚饭前60 min内皮下注射;对照组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起始剂量为0.2 U/kg,每天2次,根据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同时给予别嘌醇降尿酸.检测两组患者的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FPG、HbA1c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24周后,FPG、UA、HOMA-IR、BMI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12周后,F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UA及HOMA-IR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APN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下降;治疗24周后,FPG、HbA1c、U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O-MA-IR及APN水平仍无明显变化,而BMI较治疗前略有增加.治疗24周后,治疗组AP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BMI和HO-MA-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艾塞那肽在降糖的同时,可有效降低UA水平,其降尿酸机制可能与其升高APN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中慢性肝功能不全病人罗库溴铵的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中肝功能不全病人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方法择期行开腹手术的病人26例,ASAⅠ~Ⅲ级,根据肝功能情况分为2组,Ⅰ组为门脉高压肝硬化病人(肝功能不全组),Ⅱ组为无肝脏疾病的病人(肝功能正常组),每组13例;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静脉注射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后T1恢复至5%时,持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初始速率为600μg·kg-1·-1,每隔5 min以此间隔前速率的10%~20%为标准,调整输入速率,当维持T1=5%的输入速率不发生变化达到1h以上,则视为稳态需求量.记录起效时间(注肌松药毕至T1消失的时间)、高峰持续时间(T1由0恢复至5%的时间)、临床有效作用时间(肌松药停止持续输注后T1恢复由5%至25%的时间)和恢复指数(T1恢复由25%至75%的时间)、持续输注总量、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的用量.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除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库溴铵起效时间、高峰持续时间、临床有效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延长(P<0.01).两组罗库溴铵持续静脉输注的时间相似(P>0.05),罗库溴铵持续输注总量、平均用量和稳态需求量减少(P<0.05或0.01).结论罗库溴铵0.6 mg/kg用于全麻诱导为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正常病人提供相似的气管插管条件,但在肝功能不全病人中其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延长,持续输注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85例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心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指导个体化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结果85例脑瘫患者一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有效81例,临床无效4例,有效率为9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后护理,耐心指导功能训练等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SPR手术后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8~12月行择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实验组术后咀嚼口香糖,对照组术后不咀嚼口香糖。盲法采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胃肠道并发症指标,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291例,实验组145例,对照组146例。所有纳入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术后咀嚼口香糖。实验组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肠梗阻、恶心和腹胀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咀嚼口香糖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胃肠道不适,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XGBoost和随机森林法探索中国西部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方法 2014-2015年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序贯收集病例788例,对照801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检测对象乳腺癌易感基因的SNPs突变,并估计多个基因的联合评分(polygenetic risk score,PRS)。按绝经状态为分层因素,分别用XGBoost和随机森林构建绝经前/后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筛选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并进重要性排序。结果 两种算法筛选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清单前10位显示,绝经前/后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总哺乳时间、人工节育器累积使用时间、PRS、被动吸烟年限、BMI及体重信息和年龄。两种模型在绝经前后AUC值均大于70%。结论 通过两种机器学习法筛选的危险因素较为一致,这些因素将有助于筛选中国西部女性的乳腺癌高危因素,以实现乳腺癌风险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病术后为保证气体交换、减轻心脏负担,临床上常预防性或治疗性地使用人工呼吸机,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常有许多痛苦和不适,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我科对120例心脏病术后带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机理与临床试验进行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5-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结果:在显效率方面两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观察两组MMSE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在认知功能改善的差异变化,发现传统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利培酮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能够同时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很多阴性症状同认知具有关联性,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对5-HT2A递质进行调节,通过这种调节改善了认知功能,进而是社会功能的改善,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体表电刺激对麻醉与镇痛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辉  佘守章  刘春容 《华中医学杂志》2003,27(4):181-182,184
目的 观察体表电刺激对麻醉与镇痛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2 0例。A组 :于术前经体表电刺激 30min ,术中持续电刺激 ,术后第 4h、8h再电刺激二次 ,每次 30min ,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PCEA) ;B组 :单纯行术后PCEA ;C组 :不行PCEA。观察患者术中、术后血糖和皮质醇的变化 ,术后随访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中血糖显著升高的时间明显推后 (P <0 .0 5 ) ,升高的幅度较小 ,术后A、B组PCEA镇痛效果满意 ,镇痛期间血皮质醇浓度呈下降趋势 ,其中A组术后 8h下降的幅度大于B、C组 (P <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体表电刺激 ,可有效减轻术中、术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每年约有1400万产妇发生PPH[1],影响全球1%~10%的产妇[2,3],是导致孕产妇死亡首要原因[3]。现有研究表明大部分PPH导致的死亡是可避免的,可通过早期识别PPH高危因素,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识别高风险个体[4],及时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是预防PPH及相关严重不良结局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瘢痕子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别嘌呤醇控制高尿酸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饮食控制,疗程均为6wk,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尿酸降低明显(t=2.317,P=0.046);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2.106,P=0.073;t=—3.47,P=0.007);治疗组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降低明显(t=4.78,P=0.002)。结论:别嘌呤醇可降低血清尿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