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450例全身照射(TBI)患者的照射方法及结果.方法 (1)测算方法:①对TLD的剂量标定采用单点剂量标定法;②人体纵轴方向体中线吸收剂量的测算采用对皮肤表面入射与出射剂量的平均值并加修正的方法.(2)照射方法:①4个野照射方法:射线成水平入射,射野的对角线与患者人体长轴方向一致,患者取仰、侧卧位,组成两对平行对穿的照射野.照射方案采用患者在TBI前一周左右通过4个野等剂量预照射(预照剂量为TBI总量的1/10),筛选出均匀度最佳的仰、侧卧位相同或不同的剂量配比方案,用于TBI的正式照射.②小野照射方法:患者仰坐在特制木椅上,照射分左侧位和右侧位两野平行对穿照射.椅背可顺时针(CW)或反时针(CCW)旋转,脚蹬可前后移动并可固定.③双侧位照射方法:与4个野照射方法基本相同,但患者仅取仰卧位,射线分别从身体两侧入射形成一对平行对穿的照射野.在使用双侧位照射方法收治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了FFBI治疗方案.另外,收治的全部TBI患者,在射线入射方向上,紧贴患者身体均放置一块具有一定建成厚度的有机玻璃散射屏.结果 ①使用4个野照射方法的87例患者,其人体纵轴方向体中线的不均匀度平均为±8.1%.②使用小野照射方法收治的91例患者,其不均匀度平均为±7.4%.⑧使用双侧位照射方法收治的272例患者,其不均匀度平均为±4.9%.结论 ①使用TLD或半导体剂量仪实时监测患者体表入射与出射剂量是TBI治疗重要的质量控制和保证.②对使用常规仰、侧卧位,射野不能完全包罗患者身体各个部位时,采用小野照射方法,它从过程到结果都优于4个野照射技术.③当射野的对角线<110 em时,采用4个野和小野照射的均匀度都不及对角线>180 cm患者取平卧的双侧位照射.④双侧位与前后野照射比较,各有特点.实际上后者更适合于使用PTBI治疗亭,患者取半坐立姿,分前后野接受多次TBI照射.⑤STBI虽不具有FTBI放射生物学的优势,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TBI的一种较为实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Hoechst33258和PI荧光染色法、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榄香烯对COC1细胞的作用。结果:经榄香烯处理的COC1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凋亡小体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状带。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榄香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3.
背景与目的 主动脉食管瘘(AEF)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通常危及生命。尽管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成熟手术策略,但TEVAR后继发性AEF更为棘手。笔者报告7例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间收治的7例TEVAR后继发性AEF合并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7例患者均接受了介入或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手术治疗,即: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术、感染移植物及感染灶切除术、食管瘘口旷置引流术;2例患者施行了TEVAR;1例患者分期施行了TEVAR和开放手术。结果 一期和分期施行开放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2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单纯施行TEVAR的2例患者,计划待抗感染、营养支持后限期施行开放手术,治疗期间死亡。结论 因感染移植物及感染灶的存在,保守治疗或单纯行TEVAR往往无法使患者获得救治。虽然开放手术病死率较高,但在条件允许时,清除感染灶及移植物,并进行解剖外主动脉重建及食管瘘旷置引流,是治疗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合并主动脉食管瘘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4.
快中子加光子术后放疗软组织肉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快中子加光子术后放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方法:1991年12月至1997年6月用快中子及光子术后放疗软组织肉瘤36例。结果: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31/36)及69.6%(16/23)。3、5年局控率分别为97.2%(35/36)及95.6%(22/23)。远处转移率为13.9%(5/36)。结论:快中子术后放疗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医用加速器的X射线与电子束表面剂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976号报告《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特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21394《医用加速器性能和实验方法》中明确规定,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与电子束的表面吸收剂量(即介质中05mm处的吸收剂量)使用平行板电离...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5例EH病人(EH组)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①培哚普利治疗前,EH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素B2(TXB2)和丙二醛(MD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降低(P<0.05);②培哚普利治疗两个月后,EH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TXB2及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培哚普利降压总有效率为82.4%。结论:培哚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而且还可以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因而对EH病人的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 研究旋毛虫(T. spiralis)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噁唑酮(OXZ)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小鼠结肠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0%乙醇对照组、T. spiralis应用组、TNBS(OXZ)诱导肠炎模型组、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OXZ)模型组(每组小鼠取材时保证6只以上).对各组小鼠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分离培养,采用ELISA方法观察感染T.spiralis和未感染T.spiralis小鼠于TNBS或OXZ诱导肠炎后3 d和7 d结肠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IFN-γ、IL-12、IL-4、IL-10的表达量分析.结果 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及7 d肠黏膜LPMC产生IFN-γ的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IL-4、IL-10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肠黏膜LPMC产生IL-12的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OXZ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及7 d肠黏膜LPMC产生IFN-γ、IL-4及IL-10的水平均高于单纯造模组(P<0.05).结论 T. spiralis对TNBS诱导的肠炎模型小鼠肠道局部免疫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及Tr1型细胞因子而抑制结肠炎小鼠Th1型过度免疫应答而实现的.在T.spiralis对OXZ模型小鼠的干预性研究中,没有按理论所设想的感染T.spiralis所产生的Th2型免疫反应会对OXZ诱导的Th2型炎症反应起叠加作用而加重病情.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T.spiralis对拥有Th2型免疫应答的OXZ模型的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雷诺嗪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自噬调控角度阐明雷诺嗪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15例,进行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0例,不加服PPI),奥美拉唑组(109例),泮托拉唑组(116例)后二组在常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奥美拉唑40mg/d、,泮托拉唑40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d静脉采血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治疗前3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第7d三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三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30d内MACE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较常规治疗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4.59%比6.04%比15.55%,P〈0.05),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总体效应无明显影响,却能显著降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