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由成功的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巨大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瘤(大小为15×13×15cm)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介绍如下: 女性,25岁,疑诊右室肿瘤入院。主要阳性体征:慢性病容,颈静脉怒张,心律齐,心前区2/6级收缩期杂音,肝大肋下三指,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窦速,低电压,酷似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胸片(正位): 相似文献
2.
Three cases of giant congenital aneurysm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described. The diagnosis was made by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2D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heart catheterization and cineaortography in case 2 and case 3, and only by 2DE in case 1. Successful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giant aneurysms resulted in excellent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3.
刘捷夫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8,(4)
自从1968年广泛应用大隐静脉作主动脉-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以来,已成为治疗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有效方法。然而,对这一手术能否持久保持其早期的良好疗效,是否最终不可避免地要恶化等,仍有疑虑。本文报告作者所在医院1968~1971年的434例单纯傍路移植术患者术后5~8年的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门冬氨酸盐(A)和谷氨酸盐(G)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含A,G各13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与末次再灌注结合传统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相同但不含氨基酸盐的温血停搏液组为对照组②,仅用单纯冷晶体心停搏液组为对照组①,对心肌保护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动复跳和房颤转窦率明显较对照组①高(P<0.01),心肌释放肌酸磷酸激酶(CPK)少(P<0.01)。结论氨基酸盐温血停搏液诱导及末次再灌注心肌保护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1996年3月~2002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5.26岁;体重13~30kg,平均16kg。查体:蹲踞48例,发绀46例,缺氧发作3例,杵状指(趾)43例,部分患儿发育不良。本组50例在胸骨左缘第2~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 相似文献
6.
刘捷夫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9,(4)
多数心外科医师喜欢在体外循环时采用主动脉弓插管。这是由于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前向灌注,且没有逆行性血管剥离的危险,但其潜在危险是颈总动脉灌注异常、出血、插管部位形成动脉瘸。股动脉插管则由于具有肢体缺血、在粥样硬化部位发生逆行性主动脉剥离、感染、淋巴瘘、肌肉坏死、动脉栓塞、出血和动脉切开部位狭窄等潜在危险,近年来仅用于某些选择性病例,例如再次手术,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动脉瘤。本文对比94例股动脉插管(均为低温下)和84例主动脉弓插管(36例常温下,48例低温下)的外科并发症和大脑功能异常的发病率。结果:主动脉弓插管组无严重并发症。股动脉插管组有2例需再次探查插管处出血,3例出现血管并发症,包括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以及动脉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6年 1月~ 1997年 12月 ,上海市胸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外科 10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 :7例成功切除肿瘤 ,3例因肿瘤广泛侵犯心脏周围组织仅作局部活检。 1例术后第 2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其余顺利出院。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较为罕见 ,一旦诊断成立应尽快手术 ,其积极意义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9.
刘捷夫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9,(3)
组织瓣的最大优点是血栓栓塞发生率很低,不需长期抗凝。然而,由于组织的退化及炎症,会发生早期和后期失效。因此,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组织。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由戊二醛保存的猪瓣。同种瓣及阔筋膜瓣亦曾在一个时期内广泛应用于主动脉瓣的换置,本文报道应用上述两种瓣膜作主动脉瓣换置的早期和远期结果对比。方法:1970年曾连续在38例中用阔筋膜瓣作单纯主动脉瓣换置,其后因早期瓣膜失效而停用。1968年曾以同种瓣作主动脉瓣换置,选用同种瓣的指证是:必须有大小适当的瓣膜供应,病人较年青, 相似文献
10.
刘捷夫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6,(1)
本文旨在分析应用包布复合瓣座人造瓣膜后的溶血、再手术和栓塞发生率以及抗凝治疗的地位,分析的结果支持继续使用这种瓣膜。然而,不包布的瓣膜除了继续有较小的栓塞率外,远期效果也属优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