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7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模式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初治进行了根治性放疗的197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1%、46%,中位生存时间50.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同时接受化疗,联合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生存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放化疗组中,同期放化疗58例,同期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生存无显著性差异;同期放化疗组,基于DDP的同期放化疗34例,羟基喜树碱化疗24例,前者与单纯放疗组预后要好于后者,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前者与单纯放疗组相比,两组的生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年龄越大,N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放疗联合不规范的化疗未能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肝癌旁非瘤性细胞株QSG-7701,采用RT-PCR 方法检测PDGF-D 与PDGFR βmRNA 在BEL-7402和QSG-7701的表达情况;将浓度分别为0(对照)、5、10、20、50、100、200 μ g/mL 的人重组PDGF-DD蛋白加入BEL-7402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半定量RT-PCR 检测VEGF及PDGFR β mRNA 表达情况,ELISA 检测PDGF-DD干预细胞后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D 及PDGFR βmRNA 在BEL-7402中高表达,与QSG-77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GF-DD干预细胞后,可促进人BEL-7402增殖,浓度为100 μ g/mL 时达最高峰;细胞周期分布变化,G0/G1 期细胞数减少,S 期细胞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 结果显示,VEGF 及PDGFR β RI 值,实验组(除5 μ g/mL 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 结果显示,加入PDGF-DD各浓度组VEGF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量效依赖性关系。结论:PDGF-DD能促进BEL-7402的增殖,上调PDGFR β 及VEGF的表达。PDGF-D 及其信号传导系统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不同照射模式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物效应变化影响及其与人肝细胞株QSG-7701放射敏感度差异。方法 6MV X线两种模式照射BEL-7402细胞(包括0、1、2、3、5、7、9、10Gy共8个吸收剂量点,剂量率3Gy/min):(1)急速照射组,照射完成时间0~4min;(2)模拟三维适形照射组:照射完成时间:12~15min。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SF2、D0、Dq等参数值;6MV X线单次5Gy照射体外培养的BEL-7402、QSG-7701 细胞, 采用MTT 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受照后不同时间存活率、凋亡率、细胞周期。结果 BEL-7402细胞模拟急速照射组和三维适形照射组D0、Dq、SF2值分别为1.78和1.69、1.45和1.54、0.625和0.654;QSG-7701 细胞照后24 h 凋亡率最高(18 %),而BEL-7402细胞照后12h凋亡率最高(32 %),存活率最低(65%),两株细胞照后12 h 凋亡率和存活率差异最大(P<0.01)。结论 三维适形照射模式下分次照射时间延长,生物效应下降;BEL-7402及QSG-7701两株细胞在照后存在放射敏感度差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TNRC9 基因 rs12443621多态与中国妇女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抽取321例乳腺癌患者和3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TNRC9 rs12443621基因多态,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危险度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 Rs12443621 GG、AG和 AA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35.6%、46.3%、18.1%和 33.1%、48.1%、18.8%。 TNRC9 rs12443621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状态均无相关性。结论 TNRC9基因rs12443621多态与中国妇女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CYP2B6 Q172H和K262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环磷酰胺类药物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00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采用环磷酰胺类药物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CYP2B6 Q172H和K262R基因多态。结果 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携带 Q172H(516G>T) GG、GT和TT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59%、38%和3%;携带K262R(785A>G) AA、AG和GG基因型的分别占47%、43%和10%。携带Q172H GT和TT基因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携带GG 基因型的患者(P<0.05);携带K262R AG和GG基因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Q172H 多态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Q172H GT和TT基因多态与接受环磷酰胺药物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与CD28+/TCR+T淋巴细胞亚群对预测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3例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的外周静脉血样本,应用葡聚糖 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淋巴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与CD28+/TCR+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根据联合放化疗后随访18个月的结果分析CD4+/CD25+与CD28+/TCR+T细胞亚群水平与鼻咽癌复发的关系。同时选取29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鼻咽癌组的外周血CD4+/CD25+和CD28+/TCR+T淋巴亚群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为(10.6±2.7)%和(1.9±0.6)%,与对照组的(7.7±2.0)%和(2.9±1.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和CD28+/TCR+T淋巴亚群占总淋巴细胞百分率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6.9~8.5)%和(2.5~3.2)%,将鼻咽癌组的CD4+/CD25+T细胞分为正常组(≤8.5%)和升高组(>8.5%),CD28+/TCR+T细胞分为正常组(≥2.5%)和降低组(<2.5%)。鼻咽癌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升高组在治疗后18月内的复发率为32.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8.7%(P<0.05);CD28+/TCR+T细胞降低组和正常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是潜在的可评价进展期鼻咽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应用对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人MSC,鉴定其纯度及生物学特性。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VEGF组、MSC组、MSC+VEGF联合应用组,每只大鼠背部设计2 cm×5 cm带蒂皮瓣,术后连续 14 d观察皮瓣愈合情况。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动物,计算皮瓣成活百分率;切取距蒂部4 cm处皮瓣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远蒂端皮瓣的微血管数量。结果1)经流式细胞术和成脂、成骨诱导方法鉴定,本研究分离并培养的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2)经临床观察,各组大鼠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空白对照组、VEGF组、MSC组、MSC+VEGF 组动物的皮瓣成活百分率分别为55.4%±4.4%、70.7%±6.3%、65.1%±7.1%、93.4%±9.4%,3个实验组皮瓣成活百分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SC+VEGF组成活百分率最高,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检查可见:与其他3组相比,MSC+VEGF组的肉芽组织最为丰富,成纤维细胞多,新生毛细血管最多。结论 1)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化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MSC;2)人MSC具有无免疫反应性或免疫反应性低的特点,跨物种应用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3)VEGF和MSC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在短期内重建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解决超比例皮瓣的远蒂端缺血问题,提高皮瓣成活率和创面组织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改良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复发、难治侵袭性N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例复发、难治性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中位年龄47(15~74)岁;均采用改良ProMACE-CytaBOM方案;21天为1周期。结果2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1.8%(完全缓解率2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9月。B细胞、LDH正常NH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于T细胞、LDH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IPI≤2、LDH正常的NHL患者中位总生存期长于T细胞、IPI>2、LDH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Ⅱ~Ⅲ度血液学毒性及Ⅰ~Ⅱ度非血液学毒性,6例并发轻度感染,经一般抗生素治疗可控制。结论ProMACE-CytaBOM改良方案治疗复发、难治侵袭性NHL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建立该颗粒剂与汤剂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物质基础一致性评价。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已建立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方法对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黄柏碱,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R,S)-告依春,落新妇苷,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颗粒剂与汤剂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进行拆方煎煮,从定性角度考察拆方对加味二妙传统汤剂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落新妇苷、盐酸药根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相差不大,且颗粒剂中黄柏碱、盐酸小檗碱、橙皮苷和(R,S)-告依春的含量高于传统汤剂。加味二妙颗粒剂确定了20个共有峰,传统汤剂确定了19个共有峰,颗粒剂与汤剂整体物质基础无明显变化,PCA结果表明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相对峰面积有一定差异,各拆方煎煮色谱图无新化合物产生。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体现了加味二妙颗粒剂和传统汤剂的整体物质基础,颗粒剂与汤剂的物质基础基本一致,7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合指纹图谱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加味二妙传统颗粒剂与汤剂的内在质量,可为二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与单独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7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85例给予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措施,B组患者90例给予单独伽马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75例患者有160例(91.4%)症状得到缓解,其中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79例(92.9%),单独伽马刀组81例(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B组(单独伽马刀组)52例催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患者及38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患者相比,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48例PRL腺瘤患者血清PRL水平及37例GH腺瘤患者血清GH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头颅MRI检查及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A组患者瘤体均缩小,B组有2例患者出现瘤体略变大,但症状未加重;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总体疗效好于单独伽马刀治疗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以更明显降低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