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302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747篇
预防医学   26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46篇
  5篇
中国医学   368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09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 8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 A 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 B 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椎体功能及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术后椎体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比术前低,且 A 组低 于 B 组( P <0.05 );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 Cobb 角均低于术前,且 A 组低于 B 组( P <0.05 )。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患者在椎体成形术治疗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恢复后凸 Cobb 角,改善椎体功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洛美利嗪胶囊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头痛发作频率和24 h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的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24 h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24 h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美利嗪胶囊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偏头痛可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3.
系统性硬化病肺间质病变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系统性硬化病 (SSc)肺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方法检测了病例组 (SSc 2 0例 )及正常对照组( 3 0名 )的血清VEGF ,并分析血清VEGF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VEGF ( 3 63± 178)ng/L较正常对照组 ( 183± 5 9)ng/L明显升高 (P <0 0 0 1) ,VEGF升高的SSc患者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 ( 87 5 % )显著高于VEGF正常的SSc病患者肺间质病的发生率 ( 3 3 3 % ) (P <0 0 5 ) ,SSc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VC % )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LCO % )呈负相关 (r =- 0 86,P <0 0 0 1;r =- 0 87,P <0 0 0 1)。结论 血清VEGF水平的测定 ,对评估SSc肺间质病变的病情活动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RP)技术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辅助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其中10例患者经三维CT扫描并采用RP制备骨折模型,然后通过模型确定骨折分型(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8例患者常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通过对1∶1等大的RP模型分析研究,明确骨折类型后均顺利完成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1.1h)及术中出血量(平均190 mL)均少于常规组患者(1.5 h、240 mL).所有患者术后获7~23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3D技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常规组:优3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1∶1的RP模型能直观、准确地展现骨折伤情,使手术方案具体化、个体化,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73例84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43颗患牙、对照组36例41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修复,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随访1年观察两组修复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咀嚼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咬合力及咀嚼效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咬合力及咀嚼效率较治疗前均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成功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预成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咀嚼功能,是残冠残根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72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治疗26例(B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2组的预后,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2组动脉瘤闭塞情况,观察2组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预后良好66例(91.7%)、动脉瘤完全闭塞65例(90.3%)、术后发生缺血并发症10例(13.9%),B组分别为23例(88.5%)、25例(96.2%)、5例(19.2%),2组预后良好率、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是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χ~2=5.624,P=0.018)。结论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动脉瘤大小是其预后影响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良好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99.
山西省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环境介质中砷暴露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山西省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环境介质水、土壤以及自产粮食、蔬菜中的砷含量,了解该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为病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山西省山阴县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选择126个家庭共309人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饮用水、土壤、当地自产粮食(小米、黍子)和蔬菜(马铃薯).水砷和粮食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检测,土壤和蔬菜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定量检测砷含量.按饮水含砷量分为5组(≤10,> 10~50,>50 ~ 100,>100~200,>200 μg/L),以≤10 μg/L组作为参考值,分析水砷暴露与皮肤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抽取的126份饮用水样品中,水砷范围为4.04~720.00 μg/L,中位数为87.75 μg/L,超标率为63.49%(80/126);粮食砷浓度范围为0.16~4.58 mg/kg,中位数为0.66 mg/kg,超标率为98.73%(78/79);土壤和蔬菜中砷含量范围分别为5.34~13.74 mg/kg和0~ 0.30 mg/kg.用标准参考人估算通过饮水、粮食、蔬菜每天摄入的无机砷量,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无机砷最大日允许摄入量(MTDI)比较,粮食中总砷含量为0.17 mg/kg时无机砷的摄入量相当于水砷浓度为10μg/L时无机砷的摄入量.同时,分析水砷暴露与皮肤病变关联强度,组间比值比(OR)分别为3.219、9.001、56.127、97.734,呈递增趋势,地方性砷中毒皮肤病变发病危险性逐渐增加,进一步对水砷暴露水平与皮肤病变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0.501 (P<0.05),水砷暴露与砷中毒的皮肤病变存在关联性且水砷暴露水平越高,皮肤病变程度越严重.结论 山西省山阴县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粮食砷含量偏高,而土壤和蔬菜砷含量不高.饮用高砷井水是导致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摄入的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0.
秦入结  宋波  李垠  盛路新  刘建  孙晓 《山东医药》2012,52(30):22-24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至少一侧椎弓根完整的胸腰椎骨折26例,予伤椎撬拨复位置钉、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据胸腰段正侧位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及Cobb’s角,并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28个月。患者术后即刻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占正常高度百分比及Cobb’s角优于术前(P均<0.05);伤椎外形恢复满意;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伴神经损伤者15例中,A级1例无恢复,余均改善1~3级(P均<0.05),内固定无失效,植骨皆融合。结论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