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鼻腔癌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10,关于鼻腔癌治疗方法的报道不多且存有分歧。我院1975年1月~1987年8月间收治鼻腔癌6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9~72岁。结合临床及X光片,病变局限于鼻腔者...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模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模式,观察照射时间延长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方法 荷LEWIS肺癌的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假照组、常规照射组(A组)及IMRT模拟组(B1组、B2组)。按设计要求对各个照射剂量点进行照射,每个剂量点分5次照射,其间分别间隔7.0、10.5 min,照射后取出肿瘤,用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凋亡指数的差别有显著性(F=161.54,P〈0.01),其中假照组的凋亡指数最低,A组的凋亡指数最高。各组间Bcl-2蛋白的半定量测定结果 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737.40,P〈0.01),其中假照组的Bcl-2蛋白含量最高,A组的含量最低。各组Bax蛋白的半定量测定结果 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61.45,P〈0.01),其中假照组的Bax蛋白含量最低。结论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照射时间延长,小鼠LEWIS肺癌细胞Bax表达降低,而Bcl-2表达升高,凋亡指数下降。照射时间延长可导致高能X线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杀伤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93.
本文检测了42例肿瘤病人的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变化及人胎胸腺素(HET)对其影响,以便为HET防治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42例为病理确诊的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病人,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43±11.2岁。另以30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78±9.66岁。红细胞C_3b受体活性检测采用郭峰的方法[中华医学杂志1998;62(12):715〕。HET对C_3b受体活性的影响采用文献〔青岛医学院报1993;29(1):7 〕所介绍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单侧翼点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基础解剖及相关临床研究。方法:15例30侧国人经红蓝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翼点锁孔入路(pterional keyhole approach,PTK)进行开颅,显微镜下观察颅内对侧主要血管,包括颈内动脉远端(dist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DI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颈内动脉眼段(ophthalmic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OICA),并测量所能观察的最大长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数据。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引入改良的(Salma)手术显露操作评分表进行量化评分。结果:经翼点锁孔入路可显露对侧DICA、A1段、近端A2段、M1段、近端M2段、OICA;动脉瘤位于对侧A2段(外侧)、M1段(后方)、M2段、MCAB(下方)、DICA(后方和外侧)和OICA(上、下和外侧)不能完全显露进行模拟夹闭操作(可操作性小于75%)。结论:模拟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操作时,动脉瘤位于对侧A1段、A2段(指向前、后、内侧)、M1段(指向前、上、下)、MCAB(指向上、外侧)、ICAB、DICA(指向前、内侧)和OICA(指向内侧)部位动脉瘤可从不同操作角度进行显露,并经单侧翼点锁孔入路进行显露夹闭。  相似文献   
95.
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9例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7例随访2个月至3年,失访2例,复查头颅MRI无肿瘤残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准确定位、显微技术的应用、保护好功能区皮质、加强回流静脉结构和功能的维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破裂大脑中动脉(MCA)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22例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MCA动脉瘤患者的10.6%(22/208)]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或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 通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 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 2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成夹闭, 其中动脉瘤术中破裂5例, 予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后顺利夹闭。术后12~24 h复查CT, 显示脑梗死2例, 脑室轻度扩张1例。术后2~3周复查CT血管成像(CTA), 提示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1例。术后9~12个月随访, 行头颅CT、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可见1例少许残留动脉瘤无明显变化, 其余21例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期间1例出现脑积水, 行脑室-腹腔分流后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 GOS Ⅴ级18例, Ⅳ级2例, Ⅲ级1例, Ⅱ级1例。结论初步研究表明,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MCA M1段非分...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CT和MRI检查,9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结论CT和MRI检查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肿瘤的血供,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中不同的手术夹闭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1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分为两组,即预后良好组(GCS评分为4~5分,n=93)和预后不良组(GCS评分为1~3分,n=2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前交通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GCS评分低、Hunt-Hess分级Ⅲ~Ⅳ级、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术后脑梗死、术后脑血管痉挛、术后脑积水和单线夹闭(动脉瘤夹夹片在一条虚拟线上)与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术后脑梗死和术后脑积水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0.899、10.300、2.483、14.360,P<0.05)。多线夹闭(动脉瘤夹夹片在两条及以上虚拟线上)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OR=0.089,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Ⅲ级、术后脑...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45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 1d、3d、5d、7d、10d的C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浓度。结果 :血清CRP水平术后第一天即升高 ,第三天达峰值 ,以后逐步下降。血清CRP的峰值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RP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修复和机体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测定血清中的CRP对判定机体免疫状态、判定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已破裂颅内动脉瘤在心电监控4D-CTA检查中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搏动情况,探讨搏动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10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双源CT心电监控4D-CTA检查,将扫描结束后的原始数据进行重组,得出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时间间隔均为5%的20组数据包,经工作站三维软件处理后,得到20幅图像及动态图.如同一部位连续3幅及以上图像发现小泡状或小尖状凸起,则判定该凸起为搏动点.根据有无搏动点分为有搏动点组和无搏动点组,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出现搏动点的动脉瘤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02个破裂动脉瘤中81个发现有搏动点,有搏动点组和无搏动点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径以及瘤颈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在81例有搏动点的动脉瘤中,66例进行了夹闭术,其中62例出血的部位与搏动点的部位一致,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破裂动脉瘤的直径和瘤颈比可能是影响搏动点在心电监控4D-CTA中出现的因素;破裂动脉瘤的搏动点与术中破裂点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对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