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在临床上相对罕见, 其位于颈内动脉终末分叉处, 其间有众多分支和穿支血管走行。无论血管内治疗还是开颅夹闭手术, 均需要保证分支及穿支血管的通畅。关于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系统性报道极少。文章总结了其定义、流行病学、形成和破裂机制、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 并重点阐释了其分类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早期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脑血管痉挛(CVS).方法 对76例CVS病人,在全脑DSA造影中明确痉挛部位,其中6例近端、局限性CVS采用PTA,而远端、弥漫性CVS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灌注0.3%罂粟碱及溶栓药物治疗,直至血管口径接近正常.结果 痉挛血管全部有改善,术后临床状态和神经功能状态均得到改善,无死亡.术后3月随访,Jennett预后良好61例(80.26%),较差(重残或植物状态)12例(15.79%),死亡3例(3.95%),死亡原因均为颅外因素.结论 超选择动脉灌注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磨除蝶窦前壁,暴露鞍底,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主体后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11例,近全切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5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8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单鼻孔经蝶入路能良好地显示蝶窦、鞍区等结构,弥补显微镜的盲区,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主体具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和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1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全切除肿瘤保留脊髓功能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9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4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4~50个月,14例复查MRI均无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正确的手术策略和熟练的显微技巧是提高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凋亡素2配体(Apo-2 ligand,Apo2L),又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TRAIL对Eca-109细胞的毒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RAIL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分析TRAIL对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00~800 μg/ml TRAIL随浓度升高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大,药物浓度与细胞抑制率正相关(r=0.981,P<0.01),50%抑制浓度(IC50)为637 μg/ml;200 μg/ml TRAIL能增加Eca-10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219;不同剂量(0~8 Gy)照射后,给药组的凋亡率均高于单照射组(F=16.97、76.65、92.86、209.66,P<0.05),给药组G2/M期细胞比例较单照射组增加(F=9.40、84.99、87.61、2025.85,P<0.05)。结论 TRAIL可以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后者可能与TRAIL的放射增敏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6.
颈段髓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段髓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8例颈段髓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8例肿瘤全切除。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6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1例,术后神经功能加重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结论熟悉颈段髓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采取正确的手术策略和熟练的显微技巧提高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量化分析枕下远外侧入路(FLA)中不同程度骨切除对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以及手术操作空间的影响。方法利用CT和立体定向仪对20例甲醛溶液固定的头颅标本标记斜坡中央凹陷区中心点,采用FLA入路,骨切除分四步进行:磨除颈静脉结节,部分乳突切除,枕髁全切,C1侧块切除;分别于每一步骨切除及血管神经牵拉完成后测量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位于中心点上方15cm处术者的操作范围。结果颈静脉结节磨除后,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面积为(123±35)mm^2,占FLA入路完成后显露总面积的89%;提供的手术操作空间为(6095±247)mm^2,占FLA入路完成后总操作空间的69%。结论磨除颈静脉结节为经FLA入路显露斜坡中央凹陷区的关键步骤:部分乳突切除可进一步改善操作空间,但未能显著增加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全切枕髁和侧块不能显著增加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和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48.
侧脑室肿瘤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路24例。通过MRI检查明确残余肿瘤大小及复发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结论侧脑室肿瘤术前应当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生长范围及大小,供瘤血管的起源及静脉回流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液微转移发生规律以及辅助化疗对血液微转移的影响。方法以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分为3组(0~Ⅰ期、Ⅱ期、Ⅲ期),运用RT-PCR技术,以CK19mRNA为标志物,分别检测其辅助化疗前后血液微转移发生情况。结果①化疗前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23.33%(14/60),其中0-Ⅰ期0%(0/9)、Ⅱ期16.22%(6/37)、Ⅲ期57.14%(8/14),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化疗结束血液微转移阳性率为3.33%(2/60),化疗前后血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分期越晚,出现微转移可能性越大。辅助化疗能降低血液中微转移阳性率,是减少术后转移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侵袭型垂体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52例侵袭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7例。尿崩症、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垂体瘤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结论:入路的合理选择、显微技术的应用、术中仔细辨认与处理肿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对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