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大多在发病后2周内(21例,77.78%),经治疗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得到改善(P<0.05).结论 在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前提...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PET-CT检测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于每一例病人病变处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同一病灶分别取肿瘤组织内SUVmax位于2.5~5.0与〉5.0的区域穿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内部不同区域VEGF表达。结果 NSCLC组织VEGF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UVmax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表达在不同的原发肿瘤直径、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显著性(t=2.62、4.91,P〈0.05);SUVmax在不同的原发肿瘤直径、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显著性(t=2.62、2.34,P〈0.05)。NSCLC组织SUVmax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9,P〈0.05)。结论 NSCLC组织SUVmax与VEGF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为NSCLC放射治疗剂量的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3.
杨华  李爱民  刘希光  周静  仇劲松  高峰  周海 《安徽医药》2021,25(7):1407-1410
目的 探讨经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同侧与对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解剖及临床研究.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2—7月,福尔马林灌注尸体头颅标本来源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颅底解剖实验室,标本15例30侧并模拟眶上眉弓锁孔入路(SEK)进行显露操作,显微镜下暴露颅内对侧颈内动脉远端(D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眼段(OICA)并测量所能观察的最大长度,为临床提供解剖学数据.模拟临床处理方法,应用改良的(Salma)模拟夹闭动脉瘤的评分表量化评分.结果 经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可显露动脉瘤位于对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3.67±1.14)mm、对侧大脑前A2外侧段(5.28±0.96)mm、大脑中动脉M1段后方(15.83±0.76)mm、大脑中动脉M2段、未被视神经遮挡的颈内动脉(7.08±2.32)mm、大脑前动脉A1段(14.77±1.45)mm.大脑前A2近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中动脉M2段近端、颈中动脉分叉处下方、颈内动脉未被视神经遮挡的后方和外侧方以及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的上、下和外侧方,评估后可操作性几率小于75%,其不能完全显露进行模拟夹闭操作.结论 模拟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可显露夹闭动脉瘤位于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指向前、后、内侧的大脑前动脉A2段、指向前、上、下的大脑中动脉M1段、指向上、外侧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分叉、指向前、内侧未被视神经遮挡的颈内动脉、指向内侧的颈内动脉眼动脉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1(KLK1)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KLK1重组腺病毒感染实现大鼠心脏KLK1过表达,然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和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梗死区面积和心脏缺血危险区细胞凋亡情况;分离大鼠心脏缺血危险区心肌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过氧化物生成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ATP生成量)。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通过KLK1重组腺病毒感染实现KLK1过表达,然后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应用缓激肽1型受体(B1R)阻断剂R715或缓激肽2型受体(B2R)阻断剂HOE140处理,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KLK1过表达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心肌梗死区面积减小、缺血危险区细胞凋亡减少(P均<0.01);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障碍,降低过氧化物生成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生成量(P均<0.01)。在离体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KLK1过表达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P<0.05)、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P<0.05,P<0.01),并且其作用可被B2R阻断剂HOE140抑制。结论 KLK1能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5.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 h),早期组(7~24 h)和晚期组(24 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 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肺腺癌c-erbB-2、p5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关系。方法:2002年5月-2004年1月,我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腺癌患38例(其中低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14例),对其经石蜡包埋的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C-PrbB-2、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进入观察组的患,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或手术前给予长春瑞滨加顺铂(NP)方案的化疗,长春瑞滨25mg/m^2,d1、d8,顺铂75mg/m^2,d,。每3周为1周期,3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未观察到p53表达阳性、C-erbB-2表达阳性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P=0.19,P=0.31);但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在C-erbB-2、p53表达均阳性为22.2%(2/9),而在C-erhB-2、p53表达阴性为75.0%(9/12),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未观察到C-erbB-2、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关系(P=0.44,P=0.42)。结论:肺腺癌患p53表达阳性、C-erbB-2表达阳性与化疗疗效无关;C-erhB-2、p53表达均阳性对治疗NSCLC常用的NP方案敏感性低于表达均阴性。因观察的例数尚少,最后的结论有待积累更多的病例。  相似文献   
27.
8-表氧前列腺素F2α在急性脑外伤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对急性脑外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9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轻型组(30例),中型组(26例),重型组(34例)。在受伤第1、2、3、7、14d(重型组至30d),分别对存活病人用ELISA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含量。随访3个月,根据GOS标准分为死亡组(30例),恢复不良组(28例),恢复良好组(32例)。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 (1)脑外伤各组伤后1周内4次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8-iso-PGF2α峰值均在伤后第2d;伤后2周8-iso—PGF2α测值仅重型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外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血浆8-iso-PGF2α的含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当8-iso-PGF2α含量〉25ng/L且持续不降者,多为死亡和重残。结论 血浆8-iso-PGF2α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脑外伤患者伤情、预后评估的有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分支血管数量,测量后交通动脉的长度、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管径进行分型;观测后交通动脉最粗大分支乳头体前动脉的起始部位及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型。结果 30侧后交通动脉均发自颈内动脉外侧壁。左侧长度(13.63±0.42)mm,直径(1.72±0.56)mm,发出分支血管(6.92±0.55)支;右侧长度(14.42±0.46)mm,直径(1.81±0.60)mm,发出分支血管(6.22±0.48)支。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4侧,过渡型2例,发育不全型7侧,成人型17侧。15例30侧标本中,乳头体前动脉缺如1侧,其余29侧后交通动脉均发出乳头体前动脉,其中单干型24侧、双干型3侧、多干型2侧。29侧乳头体前动脉中,起自后交通动脉的前1/3者7侧,中1/3者15侧,后1/3者6侧,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者1侧。结论 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及其分支血管的数量、起始部位、管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时,应详细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注重分支血管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9.
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术应用效果.方法 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18 例,术中将相应病变节段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板整体切割取下,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整体原位回植棘突椎板,钛片-钛钉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 18 例病人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节段2 ~ 6 节段(平均3.8 节段),肿瘤全切17 例,全切率94.4%.所有病例术野显露满意,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术后7 ~10 d 摄X 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随访复查MRI、X 线片,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该术式解剖性地重建椎管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早期超选择动脉灌注罂粟碱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76例CVS患者均在临床症状明显恶化后8 h内接受动脉内0.3%的罂粟碱灌注,对12例近端、局限性CVS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治疗前、后痉挛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采用Bartel指数对治疗前、后临床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TCD显示治疗前、后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49±4)cm/s降至(108±5)cm/s(t=38.31,P<0.05),治疗前Bartel指数为29±6,治疗后为49±7(t=32.12,P<0.05),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按Jennett方法评定,良好61例(80.26%),较差12例(15.79%),死亡3例(3.95%).结论 早期超选择动脉灌注罂粟碱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