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目的 采用拉伸指数非线性回归模型对能谱曲线进行解析,探讨其对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能谱CT检查的59例肾肿瘤患者影像资料,其中,乏脂肪错构瘤8例(A组),乏血供肾癌17例(B组),肾透明细胞癌(ccRCC)Ⅱ级34例(C组)。随机抽取23例患者,以健侧肾皮质(D组)、腰大肌(E组)作为正常对照。测量并计算病灶实性部分及正常对照的标准化碘浓度(NIC),提取能谱曲线数据并利用拉伸指数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拉伸指数(α值)及b值。比较平扫及增强后各组间NIC、α、b值的差异,评估病灶α、b值与NIC的相关性。结果 平扫5组间α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A组与B组间NIC及α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质期两者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C组与D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质期两组间NIC、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和实质期E组与其他各组NIC及α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扫、动脉期及实质期,E组与其他各组间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扫、实质期,C组与D组间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r=0.771)及实质期(r=0.695)病变α值与NIC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 采用拉伸指数非线性回归模型解析能谱曲线对肾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微灌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7月在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抽吸导管分为急诊PCI组(A组,42例)和急诊PCI中使用抽吸导管组(B组,54例)。比较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和临床资料相似;A组在无复流或慢血流方面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比3.7%,P<0.05)。B组比A组可显著改善cTFC帧数[(26.43±3.62)比(33.78±4.95),P<0.05],B组比A组可显著改善MBG 2~3级情况(87%比73%,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STEMI急诊PCI中安全可行,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3.
李志远  刘屹  李哲媛  母多 《中国药师》2022,(6):1126-1129
摘要:目的:通过组织三七中3种皂苷含量测定能力验证,了解和评价本省药品检验机构对三七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的整体水平,识别和掌握本省药品检验机构间存在的差异,并通过对不满意结果的问题分析,提高相关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方法:根据CNAS相关文件要求,对制备的能力验证用三七样品A和B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参加机构报告的检测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以稳健平均值作为指定值,考虑指定值不确定度后,采用z′值对能力验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z′|≤2时评价结果为满意;2<|z′|<3时评价结果为有问题;|z′|≥3时评价结果为不满意。结果: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全省16家药品检验机构,样品A均取得满意结果,满意率为100%;样品B有13家机构取得满意结果,满意率为81.2%,不满意率为18.8%。结论: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及检验检测能力总体较好,具有相应项目的检验检测能力,少数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及检测能力有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74.
常规影像学诊断胰腺癌虽有一些规律可循,但缺乏特异性。分子影像学的开展使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靶向成像成为可能。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内呈过表达,为胰腺癌的靶向成像提供了理论依据。MR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力及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胰腺癌的靶点选择及其MR分子影像学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肾上腺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患者32例,采用螺旋CT三维检查,比较轴位CT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的显示率,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显示率78.1%(25/32)显著高于轴位CT图像显示率46.9%(15/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1);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副脾7例,胃底憩室5例,肾上极囊肿5例,肝右叶囊肿4例,左侧结节状膈肌脚3例,左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左侧肾上腺区静脉曲张2例,胃底间质瘤2例,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提高对肾上腺区病变的确诊率,可将螺旋CT三维检查作为肾上腺区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以及据此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41例,将胃癌浆膜面CT表现分为5种类型:光滑型(Ⅰ型)、光滑膨隆型(Ⅱ型)、毛糙型(Ⅲ型)、结节型(Ⅳ型)和血管包绕型(Ⅴ型)。光滑型诊为浆膜无侵犯,其余类型诊为浆膜侵犯。将CT和术中判断胃癌浆膜侵犯结果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CT和术中判断胃癌浆膜有无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76%(79/89)、65.38%(34/52)、81.44%(79/97)、77.27%(34/44)、80.14%(113/141)和98.88%(88/89)、34.62%(18/52)、72.13%(88/122)、94.74%(18/19)、75.18%(106/141)。CT判断浆膜无侵犯的特异度高于术中判断(χ2=9.85,P<0.05)。术中判断浆膜侵犯的敏感度高于CT(χ2=7.85,P<0.05)。CT胃癌浆膜面光滑型、光滑膨隆型、毛糙型、结节型和血管包绕型浆膜侵犯率分别为22.73%(10/44)、46.15%(6/13)、83.61%(51/61)、85.71%(6/7)和100%(1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01)。结论血管包绕型是CT诊断胃癌浆膜侵犯的可靠征象;CT浆膜面表现为光滑膨隆型时,判断胃癌浆膜侵犯要慎重。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检测硫辛酸原料药中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 aters Atlantis H ILIC S ilica(2.1mm×100mm,3μm),流动相:乙腈-0.1mol.L-1甲酸铵溶液(pH=3.5)95:5,流速0.2mL.min-1。经氯仿和水(1:1)提取出的四丁基溴化铵通过UPLC-MS/MS进行检测。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L-1(r=0.996);最低检测限为1×10-14g;回收率为99.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硫辛酸中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8.
瘤周区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肿瘤周围区域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常规MRI及多体素1H-MRS检查的脑肿瘤病变患者38例,包括胶质瘤15例、转移瘤9例、脑膜瘤14例(均为良性)。再根据WHO2000年分类标准,将脑胶质瘤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8例,高级别组(Ⅲ~Ⅳ级)7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没有脑外伤或/和脑手术史。常规扫描后增强前采用定点分辨磁共振波谱序列(PRESS)扫描,根据病灶的特征选定感兴趣区(ROI),ROI的大小既要包括肿瘤实质区、肿瘤周围区,也要尽可能涵盖对侧正常脑组织,又要避开骨骼、脑室、血管、坏死、囊变、出血、气体及钙化等区域。后处理应用MR机附带的波谱分析软件自动完成。计算脑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膜瘤实质区、周围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区代谢产物比值的平均值,进行组内、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体素1H-MRS显示不同脑肿瘤的肿瘤实质区NAA/Cr、Cho/Cr和NAA/Cho平均值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周围区与脑膜瘤、转移瘤的周围区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区域多组代谢物比值具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与低级别脑胶质瘤肿瘤周围区Glx/Cr的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技术可无创观察脑肿瘤患者脑代谢改变,有助于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侵袭性病变的浸润范围以及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靶向治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二代测序能够准确、高通量地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对恶性肿瘤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二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晚期恶性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并初步分析错义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09-01-2016-09-30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9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理组织石蜡标本,利用离子个体化基因检测仪(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Ion Torrent PGM)平台检测标本16个肿瘤相关基因428个常见的突变位点的突变状态,并查询临床试验(Clinical Trails)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官网数据资料.结果 共发现119个错义突变,其中TP53发生频率最高为34.5%(41/119);除TP53突变在各瘤种中均占较大比例外,肺癌突变频率最高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25.7%(9/35),结直肠癌为KRAS 31.6% (6/19),胃癌为KDR 3/6,卵巢癌为KRAS 2/7,宫颈癌为KDR 3/5.70例(75.3%,70/93)检测发现>1个的错义突变位点;93.8%(15/16)的被检测基因有正在研发中的小分子抑制剂和(或)单抗类制剂,75.0%(12/16)的被检测基因已有FDA批准用于特定瘤种的靶向药物,68.8%(11/16)的被检测基因有尚未被FDA批准的靶向药物.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基因错义突变发生率较高,且不同瘤种的突变谱不同,目前基于NGS指导的恶性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鼻息肉是临床鼻科的常见病,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种因子综合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介素17是一种强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是已知的最强的血管通透因子,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1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两者之间可能形成一个作用环,共同促进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