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7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单纯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单中心三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PerAF) and discuss the impact of PerAF duration and the termi-n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Methods Eight-six consecutive PerAF patients underwent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ntrum isolation (CPVAI) onl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PerAF dur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hort term (≤1 year, n =47) and long term (> 1 year, n =39).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5-50 (36 ± 8) month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success rate after single procedure was 30. 2% (26/86). Late recurrence phenomenon, defined as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relapsed 1 year later, was observed in 9 patients (10.5%). The long-term success rate in the short ter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ong term group (42.5% vs 15.4% ,P <0.01). During the first procedure, atrial fi-brillation converted into sinus rhythm or atrial tachycardia occurred in 29 patients (33.7%). Compared with the another 57 patients,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was much better (48.3% vs 21.1% ,P < 0.01). Redo procedures were pedormed in 24 patients (27.9%), which increased the total success rate at 3 years follow-up to 41.9% (36/86).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outcome treated with CPVAI in patients with PerAF is still unsatisfactory. In addition, the late recurrence is common. Shorter term of PerAF and terminated by ablation indicate that those patients might get more benefit from the CPVA1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02.
顽固性高血压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专家都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但由于目前的相关研究尚少,有很多问题尚不明确。然而,血压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将增加心血管的风险,所以,有关顽固性高血压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2008年4月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公布了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指南,本文结合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谈谈顽固性高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多重耐药蛋白1(MRP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SDF-1、MRP1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SDF-1、MRP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 终末阶段。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成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显著增高。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从最初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转变为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延缓 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的长期策略。慢性心力衰竭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可以分为射血分数降 低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的降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发生 率与病死率,因而文章将主要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CPVAI)术中终止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85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首次接受CPVAI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在房颤心律下进行,终点为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对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及未终止者20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确立对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者28例(32.9%),其中12例直接恢复为窦性心律,16例转为房性心动过速,57例CPVAI后仍为房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持续时间、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短病程(1年)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病史+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是预测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的指标,但经多因素分析后仅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是预测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的指标(P0.001;RR∶0.100;95%C I∶0.033~0.307)。结论由阵发性房颤进展而来的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是CPVAI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414例冠心病患者基线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对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预后的最佳预测切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接受血管重建患者414例,应用ROC曲线分析方法判定CRP最佳切点,比较不同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患者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1d。结果:ROC曲线分析CPR5.5mg/L为最佳切点,Cox回归分析,只有CRP对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CRP组无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低CRP组(log-rank,P0.001)。结论: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是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基线CRP5.5mg/L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作为判断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长期预后不良的最佳切点。 相似文献
108.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浓度及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的水平,研究C反应蛋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按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8名分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组(血栓组)22例、无左心房血栓形成组(非血栓组)76例。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浓度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结果血栓组在C反应蛋白浓度、D-二聚体浓度、左心房直径、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方面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C反应蛋白浓度(中位数1.60mg/L比0.80 mg/L,P=0.003)、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170.50μg/L比92.00μg/L,P=0.004)、左心房直径(55.20±12.94 mm比46.77±12.31 mm,P=0.002)、射血分数(57.46%±9.10%比62.81%±8.67%,P=0.006)、缩短分数(29.82%±5.26%比35.24%±5.41%,P〈0.001)。Logistic回归,发现C反应蛋白、左心房直径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形成独立相关(P〈0.05),而D-二聚体、射血分数、缩短分数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结论CRP增高、左心房直径扩大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心房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基线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209例,根据CRP水平分为低CRP组(CRP≤5 mg/L)113例,高CRP组(CRP>5 mg/L)96例。比较不同基线CRP水平患者长期随访的临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51 d。结果与低CRP组比较,高CRP组患者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相对危险度为3.208(95%CI:1.415~7.274,P=0.003)。高CRP组发生再次血管重建的危险为低CRP组的3.841倍(95%CI:1.299~11.357,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CRP对随访MACCE有显著的独立预测意义,高CRP组无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低CRP组。结论基线CRP水平仍是老年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0.
健康成年人群碎裂QRS波群的检出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fQRS)在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入选连续1 0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年龄18~65岁),采集其静息状态下的常规心电图.fQRS的定义为至少2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存在≥2个R波或者R波的波顶或S波的波谷出现切迹.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与fQRS检出相关的指标.结果:总计86例(8.6%)检出fQRS,其中男性占69.8%(60/86),平均每例的fQRS导联数目为(2.3±0.5)个.90.7%(78/86)的fQRS分布于下壁导联,另9.3%(8/86)分布于胸前导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QRS时限偏长及额面心电轴<30°是健康成人常规心电图检出fQRS的独立相关因素.胸前导联呈现fQRS的导联(8例)均包含QRS移行所在导联.结论:①fQRS在健康成年人群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在下壁导联;②健康成年人fQRS的产生似与轻度室内传导延缓和(或)平均心电轴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