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
33.
温度对鼠疫菌FraⅠ抗原血清学反应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鼠疫菌FraⅠ抗原及其抗体是鼠疫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用于鼠疫血清学诊断方法大都基于检查这两种指标。通常高温处理(>56℃)后的抗原和抗体,其抗原活性及免疫原性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通过间接血凝技术了解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作用后鼠疫菌特异性FraⅠ抗原的血清学反应性及免疫原性,以指导实验室质控及现场材料处理。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收治的100例行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介入术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4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痉挛组,另择介入术治疗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的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非痉挛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脑血管痉挛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症、颅内动脉瘤家族史、动脉瘤数量、动脉瘤栓塞程度以及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痉挛组患者年龄≥60岁、吸烟史、Fisher分级>Ⅱ级、动脉瘤大小≥1cm、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Ⅱ级、手术时机为入院时间≥3d、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血糖≥7mmol/L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痉挛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Fishe... 相似文献
35.
供应室是为医院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以及其他相关科室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无菌医疗器械和无菌物品的科室,它是医院完成医疗、护理操作的重要保障,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供应室常见的问题及其预防策略作一探讨,以保证供应室工作的高质量完成,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为防治静脉输液渗漏,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引起药液渗漏报道甚少。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药液的特点为团注,速度快。根据病人的体重情况注入90mL~100mL造影剂,一般以2.5mL/s~3.0mL/s的速度将造影剂注入体内[1],如果出现药液渗漏,将会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现将药液渗漏对机体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5年7月来我院进行CT检查并使用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的病人共5530例,其中男3656例,女1874例,年龄7岁~90岁,平均年龄48.5岁。…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抗肿瘤免疫中,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免疫耐受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其高表达在抑制T细胞免疫、诱导肿瘤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1-2].研究显示,另一种色氨酸代谢酶——色氨酰tRNA合成酶(tryptophanyl-tRNA synthetase,TTS,TrpRS)能够催化色氨酸与其对应的tRNA结合,增加细胞内色氨酰tRNA储备,对抗IDO介导的色氨酸消耗,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TTS参与的色氨酸代谢过程及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PET/CT SUVave值(SUVmax的平均值)、核抗原Ki-67与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40例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Ki-67).结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SUVave值(SUVmax平均值)和Ki-67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SUVave值与淋巴瘤分期无关;Ki-67与分期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Vave与Ki-67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与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肝静脉闭塞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15)、野百合碱组(n=15)、野百合碱+内皮祖细胞输注组(n=15).灌胃后d8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TBIL、ALT、AST)、肝脏指数及TNF-α、IL-6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26例淋巴瘤合并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征、淋巴瘤和恶性实体肿瘤的类型及预后。结果 1 102例淋巴瘤患者中26例合并实体肿瘤, 发病率2.36%(26/1 102)。26例患者中, 男性16例(61.54%), 女性10例(38.46%), 中位年龄68.5岁(49~83岁)。26例患者淋巴瘤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38.46%)、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23.08%)、边缘区淋巴瘤6例(23.08%)、滤泡淋巴瘤2例(7.69%)、NK/T细胞淋巴瘤1例(3.85%)、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3.85%);合并的恶性实体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8例(30.77%)、结直肠癌5例(19.23%)、肺癌4例(15.38%)、胃癌3例(11.54%)、前列腺癌2例(7.69%)、乳腺癌1例(3.85%)、肾透明细胞癌1例(3.85%)、咽部鳞状细胞癌1例(3.85%)、膀胱癌1例(3.85%)。26例患者中13例(50.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