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医生因素在中医辨证过程中对辨识结果的影响。方法两位中医专业副主任医师分别对采集的338份育龄妇女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间隔1周后重新辨识。采用Kappa值作为判断一致性的指标比较两位医生第1次的辨识结果和每位医生自身前后辨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对比每个证型每位专家前后2次辨识的一致性,对阴虚的判定Kappa值最高,均在0.8以上;对气血偏虚的Kappa值偏低,分别是0.56和0.70。两位医生之间第1次辨识结果显示,对于虚证的辨识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率(Kappa值0.75~0.80),对于实证的辨识一致率较低(Kappa值0.52~0.66)。结论中医辨别的逻辑思维关系在不同医生的认识上有很好的共识性,但不同的医生会对辨识结果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2.
指南制定的目的在于应用,没有应用,任何指南都是废纸一张。质量评价和适用性评价是保证指南作用发挥的前提。中医共识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主体。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宜在指南发布前,采用AGREEⅡ进行质量评价,为指南使用者提供参考。中医共识临床实践指南应在指南推广应用中,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评价,为指南进一步制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硒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特性广泛,主要是通过结合到蛋白质发挥作用,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具有抗氧化性。由于硒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的毒害,从而保护心肌正常代谢。改善受损心脏的心肌收缩性能,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而且可以调节体内血脂代谢,减少或减轻动脉硬化的发生,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  相似文献   
34.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在中西医交流和互补过程中产生的学科.对于其发展史来说,近30年来的研究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科从创立时期进入了体系形成时期.回首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广州召开医学辩证法讲习会,期间专家联名发起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的倡议;1980年卫生部即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这对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及《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创立的重要标志;1985年第一位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这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中西医结合"学科,招收硕博士研究生后学位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学科分类与代码设置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同年海峡两岸首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召开,大力将中西医结合事业推出国门;1994年陈士奎、陈维养主编的《中医药现代研究》首先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以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建设等问题;之后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出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后于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2002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及2007年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从融合借鉴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5.
对《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为《指南》修订提供依据。评价分为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两部分,前者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由中医师独立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后者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由主管医生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完成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151份,应用性评价观察了1 016例患者。结果显示:88.74%熟悉《指南》,45.70%使用过《指南》;《指南》的质量、应用相关项目在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中比较一致,除"调摄预防"外,其他项目好评度均超过85.00%。提示《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质量较高,并且能够较好指导和应用于临床。未来《指南》修订过程中,应改进"调摄预防"部分内容,并纳入循证医学证据,以最终提高临床使用率。  相似文献   
36.
中草药五加皮和茯苓的拮抗镉诱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五加皮和茯苓对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有无致突变性,以及对镉(Cd)所致突变的抗诱变作用。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N.S)、CdSO4诱变组(1/5半数致死量,即17.6 mg•kg-1)、五加皮实验组(1、2及4 g•kg-1)、茯苓实验组(2.5、5.0及10.0 g•kg-1)、五加皮拮抗镉诱变组(CdSO4+五加皮各剂量组)、茯苓拮抗镉诱变组(CdSO4+茯苓各剂量组),每剂量组5只动物。药品均经口服给药。按Heddle建议MNT方法进行微核实验。结果:五加皮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茯苓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dSO4诱变组比较,五加皮拮抗镉诱变组、茯苓拮抗镉诱变组的微核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五加皮拮抗镉诱变组的微核率与茯苓拮抗镉诱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五加皮和茯苓对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无致突变毒性,对CdSO4诱发的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是良好的抗诱变剂。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了解我国降血压药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提取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降血压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等方面文章,如药品名称、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6大类降血压西药使用频率有差异,Ca2+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频率较高,占我国降血压药的主导地位,降压中成药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类、平肝熄风类药物。结论我国降血压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降压西药在良好控制血压的同时,应同时服用中药,可以保护靶器官,降压中成药使用基本反映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生芪颗粒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ET-1、AngⅡ和心脏AT1等指标水平变化,探讨中药对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生芪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枸椽酸钠溶液。生芪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人鼠单位体重用药量直接换算后剂量的5,10,20倍灌胃生芪颗粒溶液。罗格列酮组:灌胃100 g/L的马来酸罗格列酮悬浊液。测定治疗前后血清ET-1、AngⅡ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治疗前后心脏AT1的变化。结果:生芪颗粒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血清ET-1、AngⅡ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芪颗粒中、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血清ET-1、AngⅡ与模型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芪颗粒各组、罗格列酮组、模型组心脏AT1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生芪颗粒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生芪颗粒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ET-1、AngⅡ和心脏AT1的免疫组化表达,作用效果与罗格列酮相当,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0.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是为了整体了解该指南的质量水平和临床应用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和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开展基于临床医生问卷调查的适用性评价和基于临床病例观察的应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医生熟悉和使用《指南》的比例分别为85.06%,62.76%,按照职称分类,中级职称人员熟悉和使用率较高,初级职称人员较低;《指南》质量水平评价,除调摄预防(70.80%)、其他治法(87.82%)合理性较低,其他条目评价合理性较好的比例均在96%以上;适用情况评价,除"简便性"评分略低(82.07%),其他条目评分较好的比例均在91%以上;综合评价,《指南》适用的比例为94.94%。应用性评价,指南应用符合度除组方用药(88.43%)、其他治法(67.96%)、调摄预防(65.86%),其他辨证论治内容符合率均在96%以上;应用效果评价较好以上的比例,疗效92.96%,安全性99.89%,经济性97.45%。该研究表明《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质量水平较好,临床基本适用,可作为中医儿科常见病的规范性诊疗方案推荐使用;但存在部分不适用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指南》应加强调摄预防、其他治法方面内容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