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412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04篇
  4篇
中国医学   262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和总结骶骨功能不全性骨折(Insufficiency fracture,IF)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的诊断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影像检查或临床观察、随访明确诊断为骶骨IF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两种影像检查在骶骨IF上的影像特征,对比二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全身骨显像诊断15例(71.4%)骶骨IF骨折中,4例(26.7%)表现为单侧骶骨翼与骶髂关节平行走行的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灶,其中有2例累及S2~S3骶骨体部;11例(73.3%)表现为双侧骶骨翼浓聚区形成的2条与骶髂关节平行的纵行带,其中8例(53.3%)同时累及S1~S4骶骨体部浓聚区形成的与骶髂关节垂直的水平带连接组成,表现为7例(46.7%)呈典型"蝶"形、"H"形,1例呈"弓"形。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诊断骶骨IF 20例(95.2%),12例(60%)骶骨IF表现为双侧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9例(45%)在CT上可见双侧骶骨翼骨折,其中8例(40%)同时累及S1~S4骶骨体部,表现为双侧骶骨翼处走行与骶髂关节平行的低密度不规则"锯齿"状骨折透亮线影和/或硬化带、不均匀骨痂形成,骶骨翼边缘伴或不伴骨皮质不连续、轻微错位,骶骨体部横行骨折线走行与骶髂关节垂直;8例(40%)为单侧骶骨翼骨折,6例(30%)CT上显示为骶骨翼上走行与骶髂关节平行的模糊不规则低密度骨折线和硬化带,向前累及骶骨翼边缘伴骨皮质断裂、轻微错位,4例(20%)累及S2~S3骶骨体部骨折线走行垂直于骶髂关节。全身骨显像与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骶骨IF的准确率分别为71.43%(15/21)和95.2%(20/21),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骶骨IF准确率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上骶骨典型的"H"形、"蝶"形或"弓"形的显像剂异常浓聚可较容易诊断骶骨IF,但在不典型骶骨IF时,骨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提高骶骨IF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82.
83.
84.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然而其作用规律、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围绕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常见针刺手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解析了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揭示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部分作用规律;刻画了针刺手法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明确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神经电信息编码存在差异,是针刺手法效应差异的机制之一。研究成果为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奠定了提供了实验依据,对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介绍禤国维教授应用酸敛法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表虚兼有表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酸敛法可调理肺气、收敛心神、收敛肝气;治疗上注重散收并用,乌梅、五味子、白芍为其最常用的酸敛药,可调理肺、心、肝三脏的功能,并通过与辛散类药物(紫苏叶、防风、蝉蜕等)的配合,达到敛阴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6.
许杨  刘婷  王婷 《循证护理》2023,(16):2898-2906
目的:系统分析食管癌病人患病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及需求。方法:通过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美国心理学会(APA)网站、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的食管癌病人患病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使用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项目进行文献评价并采取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5项原始研究,得到57个研究结果、19个类别,将文献结果进行重新归纳分类,汇集得到支持的需求、诊疗的体验、自我调整、心理体验、角色的转变、日常生活的困扰6个整合结果。结论:食管癌病人面临着躯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表现出对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的渴求,有较好的自我调整能力。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困扰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和心理、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国产高敏HCV-RNA核酸检测试剂与国产普敏、进口高敏HCV-RNA核酸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医院检验科收录的丙肝患者临床样本165例,分别采用国产高敏HCV-RNA核酸检测试剂A与国产普敏HCV-RNA核酸检测试剂B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对两种HCV-RNA定量检测试剂定量结果均为阳性的样本(≥500 IU/mL,87例)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选择稀释样本(15~500 IU/mL,60例),采用国产高敏HCV-RNA核酸检测试剂A与进口高敏HCV-RNA核酸检测试剂C进行HCV-RNA平行定量检测,对两种HCV-RNA定量检测试剂定量结果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试剂A与试剂B定量值差值均值为(-0.032 6)log10IU/mL,95%置信区间为(-0.462 6~0.397 4)log10IU/mL,95.4%(83/87)的样本检测值在95%置信区间内。试剂A与试剂C定量值差值均值为0.180 0 log10IU/mL,95%可信...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爱康君安门诊部有限公司收治的170例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MCA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的斑块特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信号分布特征,斑块信号可分成等信号、高信号、低信号、混杂信号4种。结果:196根MCA斑块出现环形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7.04%(53/196),其余沉积在前下壁、前上壁、下壁、前壁、后壁等部位。斑块厚度为0.3~3.5 mm,平均(1.4±0.5)mm。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扫描检查可观察到患侧MCA供血区存在新鲜脑梗死病灶;98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扫描检查可发现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情况,具有一过性、可逆性,且多存在陈旧性脑梗死病灶。在T1WI、T2WI扫描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MCA表现为混杂信号特征的斑块数量多于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 <0.05);在T2WI扫描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MCA...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分析医疗数据,对比北京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与感染疾病科独立运行的常规模式与联合开诊特殊模式的救治能力变化,为再次发生类似重大传染病疫情导致医疗资源供需失衡时,整合并优化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信息系统调取三个时段的总接诊量、总输液量、重症救治量,以急诊和感染疾病科联合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且接诊高峰时段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8日共30d医疗数据为合并组,上一年度急诊和感染疾病科分区开诊时期为同比组,以及同一年度前30天医疗数据为环比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统筹联合开诊同比、环比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分区单独开诊在总接诊量、总输液量及重症救治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疫情全面暴发出现早期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急诊和感染疾病科在人力和区域进行统筹安排、合并开诊可优化医疗资源,提高接诊能力、重症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5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8例)和对照组(2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总光疗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生长发育情况(每日摄奶量、睡眠时间)以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0%,高于对照组的76.26%(χ2=47.247,P<0.001);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及总光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3 d后,2组血清胆红素、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每日摄奶量、睡眠时间、CD4+、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