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刘增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622-162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诊断需急诊介入治疗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实验组予以精细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与预后.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降低(P<0.01);并且实验组HAMA、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护理前比较,两组GQOLI-74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并且护理后,实验组GQOLI-74各项目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与抢救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满意度,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引起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脑出血死亡患者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颅脑CT扫描血肿情况,记录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测定意识状态.综合分析引起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 死亡原因以脑疝为主,与其他死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死亡率最高,与其他部位出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100 ml以上者死亡率最高,与其他出血量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80例患者中,75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有脑血管病史,17例有心脏病史,36例有肺、肾、糖尿病史.结论 脑出血死亡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可受高血压、心脏病等合并症,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应针对这些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预防工作,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VEN)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VEN治疗的25例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15例(抢先治疗组), 形态学复发患者10例(挽救治疗组)。两组VEN剂量均为400 mg/d, 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减量至100 mg/d。结果①抢先治疗组男7例, 女8例, 中位年龄32(18~52)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MRD阳性至应用VEN中位时间为2.5(0~12.5)个月。VEN中位疗程数为2(1~4)个。第1疗程治疗第7天VEN中位血药浓度为1 945(688~5 383)μg/L。VEN治疗1疗程后8例患者MRD转为阴性(获得主要反应), 4例MRD较治疗前下降50%, 3例无效, 总体反应率(ORR)为80%(12/15)。9例治疗第7天VEN血药浓度<1 000 μg/L或>3 000 μg/L患者中3例(33.3%)MRD转阴, 6例VEN血药浓度1 000~3 000 μg/L患者中5例(83.3%)MRD转阴。5例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5例患者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 无新发严重感染致死病例。②挽救治疗组男7例, 女3例, 中位年龄44(28~59)岁;AML 6例, ALL 2例, 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aCML)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1例;复发至应用VEN中位时间为0(0~1)个月;VEN中位疗程数为1(1~2)个;第1疗程治疗第7天VEN中位血药浓度为2 419(1 200~6 155)μg/L。VEN治疗1疗程后3例获得完全缓解(CR)(主要反应), 3例获得部分缓解(PR), 4例无效, ORR为60%(6/10)。4例治疗第7天VEN血药浓度>3 000 μg/L患者中1例获得CR, 6例VEN血药浓度1 000~3 000 μg/L患者中2例获得CR。10例患者均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3/4级血小板减少。1例患者因严重肺感染死亡。③中位随访4.5(1~8.5)个月, 抢先治疗组、挽救治疗组总生存(OS)率分别为(70.2±12.7)%、(50.0±15.8)%(χ^(2)=1.873, P=0.171)。1疗程VEN治疗获得主要反应、未获得主要反应患者的OS率分别为(90.9±8.7)%、(36.2±14.7)%(χ^(2)=6.843, P=0.009)。3例存在TP53突变的患者在VEN治疗后均获得主要反应。结论应用VEN对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抢先/挽救治疗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监测VEN血药浓度有望提高疗效。VEN抢先/挽救治疗1个疗程未获得主要反应的患者预后较差, 需尽早转换其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2009年源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导致了21世纪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其波及的范围一度将预警级别提高到六级[1].尽管此次流感大流行最后在总体上表现温和,没有对全球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由于流感有较强的变异性,对流感大流行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松懈[2].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M1段)慢性闭塞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建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的90例单纯M1段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44.6±9.7)岁,有新发脑梗死灶者50例,无脑梗死灶者40例。并对新发脑梗死与危险因素和侧支循环(采用ASITN/SIR血流分级评估)建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0例M1段慢性闭塞患者年龄分布趋势为50~59岁组最多,占37.8%;20~29岁组最少,占8.9%。有无脑梗死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94,P0.2)。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是否发生脑梗死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2)新发脑梗死组侧支血流分级1、2级占84%(42/50),3级占16%(8/50);而无脑梗死组1、2级仅占10%(4/40),3、4级占90%(36/40)。侧支血流分级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s=-0.76,P0.01)。结论因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未显示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M1段慢性闭塞使得侧支循环有充分时间建立,其侧支循环的血流分级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通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中西结合组男31例,女9例,年龄28~62岁;平均(43.5±11.2)岁。对照组男33例,女7例,年龄25~59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尿酸及血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愈28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95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85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防治方案既能安全、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又能有效地控制间歇期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发作,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8.
1临床资料本组共300例,年龄14~76岁,25~45岁占71%,男性68例,女性232例,男:女=1:3:4。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见表1。术后病理诊断中,甲状腺瘤占53.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28.7%,甲状腺癌占5.3%,甲状腺炎占3.3%。表1300例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对照术前诊断术后病理诊断腺瘤  相似文献   
39.
目的:提高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黄疸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有AIHA的发生。结论:AIHA可被认为是AML患者贫血的一种原因,一旦明确其诊断,应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居民在疫情不同时期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未接种原因,为今后应对大流行积累经验。方法于2009-2010年分3次采用电话问卷对中国9个地区进行调查。结果 居民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10.67%(1 158/10 853),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率的7.43%(806/10 853)(P<0.05);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调查时期公众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中,62.53%(6 786/9 695)是因未接到接种通知,而未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人群中,62.22%(6 753/10 047)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接种。结论 流感大流行阶段,居民对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了解甚少,接种意识不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较好,居民接种意愿较高,疫苗优先接种政策的执行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