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5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43篇 |
肿瘤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3,6-[二甲氨基]-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IHC-93)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抗损伤作用。方法:用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在缺氧/复氧状态下心肌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研究IHC-93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结果:IHC-93呈剂量依赖地提高缺氧/复氧时心肌细胞存活率,减少LDH和CK的释放,降低MDA含量。结论:IHC-93对缺氧/复氧的心肌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D40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HUVECs的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表达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测定TNF-α对HUVECs的MMP-2、MMP-9活性的影响以及非诺贝特对它们的作用。结果非诺贝特在5×10-5,1×10-4和2×10-4mol/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降低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P<0.01),以1×10-4mol/L的非诺贝特的效果最为明显;浓度为2×10-4mol/L时,非诺贝特并没有进一步降低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非诺贝特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增加。结论非诺贝特能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s的CD40表达,并且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3.
Treg(CD4 CD2 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抑制免疫反应,在机体免疫稳态维持、肿瘤免疫以及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其抑制作用的表面分子标记有Foxp3、CD127、GITR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实体肿瘤和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Treg数目增多.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以及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局部微环境中,Treg比例增高,且数目与患者肿瘤进展程度和预后、生存率呈负相关.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Treg数目呈肿瘤发展阶段相关性增长.但是,Treg增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去除Treg或封闭其抑制功能.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对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数目可产生一定影响.化疗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促进Treg凋亡,从而起到有效控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环磷酰胺、多西紫杉醇和氟达拉滨等化疗药物均可使肿瘤明显退化,患者生存期延长.但也有报道证明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外周血中Treg数目增多.化疗究竟对Treg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Treg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清除或逆转Treg的抑制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结合新辅助化疗探讨颈、胸联合根治术在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例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行2~3周化疗(CAF或CMF方案),发现原发肿瘤及锁骨上淋巴结均缩小后,同时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和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继续给予综合治疗。结果:联合根治术后,全部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无肉眼肿瘤残留。共切除锁骨上淋巴结142枚,平均11.8枚,其中转移116枚,平均9.7枚。最多的患者淋巴结切除20/21(+),平均转移率达81.7%。乳腺腋窝清除术中切除淋巴结290枚,平均24.1枚,其中转移204枚。1例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右乳腺内下及中下髓样癌,腋下淋巴结为0/19,而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术后转移情况为1/4(+),属于跳跃性转移。结论:结合新辅助化疗实行联合根治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56.
57.
5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04例I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IMPC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占同期全部乳腺癌9364例的1.1%。其淋巴结转移率(77.0%)及转移个数(平均9.7枚)均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1.0%,平均3.5枚),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9年7月初,生存率3年75.0%、2年85.2%、1年96.3%;无瘤生存率3年70.8%、2年81.5%、1年95.0%。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乳腺癌类型,具有不可忽视的发病率,以及淋巴管侵袭力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9.
对 3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化疗的病例分别应用CMF(环磷酰胺、氨甲喋呤、喃氟啶 )方案、单药紫烷素方案化疗。对两组病例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对照分析 ,结果应用紫烷素较之传统的CMF化疗方案 ,明显降低了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提高了治疗的连续性 ,对乳腺癌转移及复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