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75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仅1例为男性,中位年龄44.5岁(17~60岁).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入院,肿物中位直径6.0cm(2.5~8.0cm),肿物表面皮肤均伴有不同程度颜色改变.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术后病理:低分化血管肉瘤1例,中分化血管肉瘤4例,高分化血管肉瘤3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后4例行辅助化疗,1例复发后行放疗及热疗.4例术后有局部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31个月(12~48个月),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卵巢、颅脑及全身皮肤等,发生转移中位时间为84个月(54~291个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7~300个月),其中已明确死亡4例,2例无瘤生存,2例失访.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物表面皮肤多伴有颜色改变,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肿瘤相混淆,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及转移,并以血行转移为主,淋巴转移少见.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主要是乳房切除术,且至今尚无足够资料证实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一群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型特点及它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1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外周血,通过流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DSCs的表型特点及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乳腺癌患者肿瘤中的MDSCs,通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分别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其对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有一群具有髓系前体细胞形态的MDSCs,表面标志为CD45+ CD13+CD33+CD14-CD15-.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组织来源的MDSCs显著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其调亡,并显著抑制其分泌IFN-γ,促进TGF-β、IL-10释放.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独特表型特点的MDSCs,不仅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和因子分泌,同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1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均≥60岁,均接受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59例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保乳手术.结果:51.8%(58/112)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N.期患者中,30.6%(15/49)的患者累及腋窝,仅2.0%(1/49)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3枚.中位随访31个月(7~288个月),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2.8%(P=0.703);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0%(P=0.3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49例行保乳手术,3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4.9%(P=0.79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7%和8.2%(P=0.258).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并未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尤其是,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adial scar,R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Z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乳腺R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RS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23~75岁),其中12例因乳腺肿物就诊。31例患者中6.5%(2/31)为单纯乳腺RS,45.2%(14/31)伴有乳腺良性病变,48.4%(15/31)伴有乳腺癌。16例单纯或伴良性病变的乳腺RS患者中,行超声检查者11例,行X线检查者14例;临床初诊误诊率为10/16,超声诊断误诊率为5/11,X线诊断误诊率为9/14,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6/16。15例RS伴乳腺癌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均诊断为乳腺癌。所有RS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66个月(中位随访34个月),患者均健在,无局部复发,亦无继发乳腺恶性肿瘤。结论乳腺RS多伴其他乳腺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不明确,术前辅助检查易与乳腺癌混淆。手术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贞芪扶正分散片对肿瘤放疗的增效和减毒作用。方法:采用移植性艾氏腹水瘤和S180肉瘤小鼠,对照组X线照射,联合用药组ig贞芪扶正分散片同时X线照射。增效试验于末次给药后观察动物死亡情况,计算生命延长率;末次给药24 h后动物称体重,处死后剥离瘤块,计算肿瘤生长抑瘤率。减毒试验于末次给药后采血,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结果:贞芪扶正分散片和X线照射联合应用时,对上述两种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增效作用;对X线所致艾氏腹水瘤小鼠和S180肉瘤小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异常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贞芪扶正分散片对移植性艾氏腹水瘤小鼠和S180肉瘤小鼠的放疗具有增效和减毒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评述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研究证实多种中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调节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抗炎症反应等一系列途径和环节,干预和治疗由A軎病变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血管壁胶原合成等方面探讨大黄虫丸(熟大黄,土鳖虫,水蛭,黄芩等)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损伤合并高脂食饵的方法复制家兔早期AS模型,检测指标包括血管壁超微结构观察,血管壁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分别测定血管壁VSMC的增殖和凋亡。结果:大黄虫丸使AS家兔血管壁中膜层厚度变小,VSMC排列趋于正常,减轻线粒体肿胀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减少细胞器的增多,使VSMC表型转化减轻,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大黄虫丸也能降低血管壁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CNA染色阳性细胞数,升高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结论:大黄虫丸可抑制血管壁胶原的合成,抑制VSMC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进而逆转血管重塑,这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各功效组分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家兔AS模型。将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丹参组每日给予丹参0.5 g·kg-1,拆方1号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0.5,1.0 g·kg-1,拆方2号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0.75,1.5 g·kg-1, 拆方3号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0.8,1.6 g·kg-1,连续给药60 d后处死。从大体形态、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观察药物作用,同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AS斑块面积、血管内膜厚度(IT)和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大黄虫丸各功效组分均能减少家兔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使AS斑块面积减小(P<0.05);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增生,减轻内膜增厚;降低IT,IMT,IT/IMT比值(P<0.05),干预收缩性血管重塑;减轻线粒体肿胀,减少泡沫样细胞形成。结论:大黄虫丸各功效组分均有一定的抗AS作用,其中以拆方1号作用最为明显,这可能与其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破瘀生新等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29.
大黄 虫丸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抗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损伤合并高脂食饵的方法复制家兔早期AS模型,检测指标包括血脂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测定;血管壁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大黄(庶虫)虫丸对血脂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但降低血清MDA水平(P<0.05),明显缩小主动脉AS斑块面积,减少泡沫细胞层数,减轻内膜增厚.结论:大黄(庶虫)虫丸通过非降脂的作用机制抑制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ELL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和IFN-γ的表达水平。 结果: 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4.75±1.60)%较化疗前(5.59±1.81)%减少(Plt;0.05),且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数量以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化疗前后CD3+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64.690±7.469)%,(64.357±9.356)%(<0.05)。化疗前后CD4+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048±10.671)%,(36.536±9.664)%(Pgt;0.05)。化疗后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lt;0.05)。化疗后CD4+/CD8+(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lt;0.05)。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浓度较化疗前降低,而IFN-γ浓度增高(P<0.05)。化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变化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和IFN-γ浓度变化无关(P>0.05)。 结论: 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