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以GFP为报告基因的酿酒酵母m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酵母m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翻译表达。方法 半乳糖诱导GFP基因在酿酒酵母细胞中表达,提取其mRNA ,RT -PCR鉴定,并以脂质体为介导,对血管内皮细胞HUVEC以及绿猴肾细胞COS - 7进行体外转染。结果 被转染HUVEC和COS - 7细胞分别出现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mRNA在动物细胞中被识别、翻译。结论 提示酵母mRNA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物质应用于口服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克隆人生长抑制因子家族(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ity member4,ING4)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ING4.方法 提取人胎盘总RNA,经RT-PCR扩增出ING4 cDNA,克隆至pEGFP-C2载体,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NG4用双酶切、基因测序进行序列鉴定;转染MCF-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结果 RT-PCR产物为750 bp的条带,双酶切和基因测序正确,转染可见目的 蛋白融合表达.结论 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克隆了ING4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在人MCF-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NG4基因的作用及抗肿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株的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SW-13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MTT法检测其生长曲线,电镜下、光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细胞需在37℃,无CO2,偏碱性环境下培养,6—8h完全贴壁,2d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生物学性状稳定。结论SW-13细胞株是一种生物学特性稳定、实用的细胞株,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价值,有着更广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4.
夏冰  杨太成  冼江  王捷 《肿瘤》2006,26(7):670-671,693
目的:分析血管形成素(angiogenin,ANG)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血循环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42例NPC患者(Ⅰ期4例,Ⅱ期20例,Ⅲ期11例,Ⅳ期7例)和30例健康人血清ANG水平。结果:NPC患者治疗前血清ANG水平为(371.4±123.5)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92.5±74.2)ng/mL(P<0.01),且血清ANG水平随着NPC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血清ANG水平为(340.6±112.4)ng/mL,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PC患者血清ANG水平上升,ANG升高程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5.
抗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制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rhBSP)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以纯化的rhBSP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hBSP mAb;用亚型鉴定试剂条鉴定IgG亚类;ELISA鉴定mAb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抗rhBSP的杂交瘤细胞系AHB1和AHB5,Ig亚类分别为IgG2a和IgG1,轻链均为κ型,其效价分别为1×10-3和1×10-7。腹水mAb经Protein A亲和色谱柱纯化后,纯度达92%以上。结论获得抗rhBSP的mAb,为进一步研究BSP的生物学功能和用于临床诊断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探讨低功率毫米波对HL60细胞活力影响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活细胞计数、光镜、电镜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低功率(功率密度约2mW/cm^2)及频率41.32GHz的毫米波辐照HL60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分为辐照时间15、30、45、60min组和对照组(0min组)共5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毫米波辐照45min和60min组,HL60细胞活性增加和PCNA阳性细胞增多,光镜观察各组未见明显差别,超微结构显示HL60细胞形态呈增殖改变。结论低功率毫米波辐照对HL60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重组载体pEGFP-ANG的构建及ANG基因在HUVEC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血管生成素 (angiogenin ,ANG)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化学合成拼接法 ,获得人ANG全长cDNA并测序 ,构建重组荧光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pEGFP ANG ,然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应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及免疫组化染色 ,对转染细胞内 pEGFP ANG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 :测序表明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ANG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HUVEC内发出强绿色荧光。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转染的HUVEC中有棕色颗粒。结论 :获得了人ANG的全长编码基因。构建的重组体pEGFP ANG转染HUVEC后 ,可表达人ANG蛋白  相似文献   
68.
夏冰  杨太成  朱云松  聂海波  冼江  王捷 《广东医学》2004,25(12):1388-1390
目的 观察肾移植患者在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形成素 (angiogenin ,ANG)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 4例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为肾移植组 ,2 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 ,取二者的血清 ,其中肾移植组分术前 1天、术后 1天、1周、2周、3周、4周和 2个月各取血 1次 ,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浓度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 (Cr)和尿素氮 (BUN)浓度。结果 术前肾移植组血清ANG浓度 (317 6± 89 7)ng/ml与正常组 (2 92 7± 73 5 )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1天即开始升高 (36 9 8± 10 3 2 )ng/ml,P <0 0 5。术后 3周为最高 (5 0 4 8± 15 3 1)ng/ml,P <0 0 0 1。其后开始回落 ,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组 (P >0 0 5 )和术前 (P >0 0 5 )水平 (315 3± 92 8)ng/ml。术后患者血清Cr和BUN浓度均有明显降低 ,但与升高的血清ANG水平无关 (P >0 0 5 )。结论 肾移植患者血清ANG水平在术后迅速升高 ,持续约 2个月。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性修复机制 ,有助于血管吻合、抗感染和切口愈合 ,但与术后肾功能恢复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