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实体肿瘤的持续性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我们既往研究提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与结肠癌血管生成、转移密切相关[1] 。研究认为 ,抑癌基因 p5 3可能参与血管生成的调节。突变型p5 3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 ,特异地将胚胎肾细胞VEGFmRNA的表达上调 5 0 % [2 ] 。本研究分析 ,p5 3、VEGF蛋白表达与结肠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旨在探讨 p5 3突变对结肠癌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我院外科 1996年 12月~ 2 0 0 0年 3月原…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医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工作,探讨其工作开展的顶层设计及实施与器官捐献问题。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试点医院工作成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在此期间,医院共实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供体18例,肝移植13例,肾移植23例;分流大器官13个,其中肝脏2个、肾脏11个。达到了卫生部相关要求。结论良好的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及培训宣传有助于医院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3.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8月~1994年12月收治高血压性壳核、皮质下脑出血116例,随机分为手术与非手术组,按CT影像将血肿分为局限型、进展型进行比较。分析意识水平、血肿量、年龄与高血糖等因素对两种治疗预后的影响,及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65.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β-巯基乙醇(BME)、正规胰岛素(R I)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取体外扩增至3~4代的大鼠MSCs,分别用BME、R I和bFGF诱导,另设空白对照。诱导后1、5、24 h,计算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分别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诱导后1 h,BME组分化率最高,5 h时bFGF组分化率最高,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BME组和R I组各自1 h与5 h的分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bFGF组5 h和24 h的分化率与1 h的分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但5 h和24 h的分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氧化剂和神经营养因子能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具有较高的诱导效率。胰岛素的作用较弱;BME的诱导作用快而短暂;bFGF的诱导作用缓和而持久。  相似文献   
66.
随着“精准用药”概念的提出,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基因检测已成为评估药物疗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临床用药实践证明在传统经验用药模式下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个体差异明显,本文基于基因多态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镇痛药物的个体化用药予以综述,旨在为镇痛药物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为医院药学部门开展药物基因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等原因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对各国指南、专家共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该疾病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弯针技术在内向开口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1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医学科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行圆孔穿刺射频治疗的263例患者。以CT鼻旁窦模式(层厚为3mm)对翼颚窝进行半冠状位扫描,选取包含圆孔内、外口及圆孔管中点且元颧弓阻挡的CT图像进行穿刺路径设计:用CT自带软件工具尺由圆孔管外口紧贴上颌窦外侧壁向外拉直线到皮肤表面(穿刺点),测量该线段的长度(穿刺深度)及该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穿刺角度),若该圆孔管为内向开口时,还需量取该直线与圆孔管走向的夹角(穿刺针需弯折的角度)。将射频针尖插入自制弯针器内5mm,向针尖斜面对侧扳折出相应的弯折角度,制成个体化的射频穿刺弯针。随后在CT引导下按设计的穿刺路径穿刺,针尖达圆孔外口时弯针弧度转向前上方,越过外口后将弧度转向后下,送入圆孔即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射频的治疗效果。结果263例患者中,71例(27.0%)患者的圆孔管为内向开口,需用弯针技术对射频针进行个体化塑形,平均弯折角度为(21.3±3.6)°。使用弯针后针尖均能穿刺到达靶点,神经电生理测试时0.1~0.5mA电流即可诱发出第二支支配区明显的肌肉颤动或麻木感,射频热凝后疼痛完全消失,遗留该侧鼻翼、上唇、颧面部皮肤和同侧上腭黏膜麻木,无一例波及三叉神经第一支或第三支。共随访2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2±0.6)年,其6个月内、1年、2年、3年、4年内的总复发率分别为2.5%(6/242)、7.9%(19/242)、16.1%(39/242)、24.4%(59/242)、33.9%(82/242)。结论CT引导下采用个体化塑形弯针技术可以使射频针尖绕过阻挡在圆孔外口的蝶骨而进入内向开口的圆孔内,从而提高射频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9.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治疗疗效仍不理想,随着分层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等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有望取得更佳疗效。本文从临床症状表型、疼痛问卷、心理状况等非客观指标,以及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功能磁共振成像、条件性疼痛调节、皮肤活检、分子特征分析等客观指标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层方法及其相应的分层治疗。随着分层方法和分层治疗的不断进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诊治将会取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70.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 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性158例(30.3%),女性363例(69.7%),年龄20~93岁,平均(57.5±12.8)岁.右侧半规管受累323例(62.0%),左侧半规管受累187例(35.9%),双侧半规管受累11例(2.1%).垂直半规管眼震潜伏期(3.22±2.37)s,持续时间(8.31±7.98)s;水平半规管眼震潜伏期(2.33±1.50)s,持续时间(14.77±11.40)g;垂直与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5例(2.9%)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39例(7.5%)患者伴有偏头痛病史.结论 BPPV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