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9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妇产科学 | 79篇 |
基础医学 | 95篇 |
口腔科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56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60篇 |
综合类 | 206篇 |
预防医学 | 94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6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α-防御素保护小鼠抵抗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中性粒细胞α-防御素对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①用克雷伯肺炎杆菌临床分离株K4与不同浓度α-防御素在37℃孵育两小时,平板培养菌落计数法计数活细菌数。②用K4和α-防御素混合经肺部感染昆明种小鼠,观察小鼠生存率。结果:①K4与α-防御素共孵育的菌落数和PBS对照组菌落数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②肺部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混合α-防御素组小鼠的死亡率低于单纯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对照组,且生存时间延长(P<0.05)。结论:α-防御素可以保护小鼠抵抗细菌性肺炎,保护机制可能不是α-防御素的直接杀菌,而可能是通过增强上皮细胞天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53.
目的 调查云南省保山市蚊虫及其自然感染虫媒病毒状况,为蚊媒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9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检测蚊虫标本中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等相关病毒核酸,阳性者进行C/prM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3种8 202只,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构成比依次为88.50%(7 259只)、11.43%(937只)和0.07%(6只)。蚊虫标本分30批进行RT-PCR检测,14批三带喙库蚊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核酸,并获得14株乙脑病毒C/pr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14株乙脑病毒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同在一个进化分支,并与2007年保山市腾冲县和2010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和瑞丽市)的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具有较近的进化关系。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保山市的优势蚊种和乙脑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流行,此为近10年保山市首次检测到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854.
目的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2005年6、7月在北流市和靖西县居民区的畜圈内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X(1.8)、Mega3.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两地共采集三带喙库蚊771只、骚扰阿蚊425只,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3株基因1型乙脑病毒,3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9.3%和99.8%,与越南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8.4%和99.6%。结论从2005年采集自广西的蚊虫中分离到3株基因1型乙脑病毒,这是首次报道在广西分离到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855.
856.
巴尔通体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可引起人兽共患疾病的病原体,人类感染巴尔通体可以引起发热,心肌炎等疾患。巴尔通体在动物中不仅感染率高而且动物宿主非常广泛。因此,巴尔通体被认为是全世界新发现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本文系统地介绍近年来巴尔通体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等。 相似文献
857.
目的 评估“攻击性”作为犬类狂犬病典型症状在监测和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2011-2017年,从云南省收集到可疑狂犬病犬脑组织标本239份,使用DFA检验。将攻击性定义为咬人和动物总数≥2,并按可疑犬咬人和动物数,将可疑病犬分为“0”,“1”,“2”,“3”和“≥4”共5类。结果 239只可疑犬,总阳性率为64.02%;当咬人和动物数=0,1,2,3和≥4时,可疑犬阳性率分别为21.57%、61.76%、73.34%、77.50%和88.37%。当咬人和动物数≥2时,阳性率为78.57%。统计学分析显示:“1”类可疑犬阳性率与“2”和“3”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WHO关于“攻击性”定义示例说明(咬两人或更多人或者动物和/或无生命物体),并为犬伤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数据。本研究建议未来犬类狂犬病监测项目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采用WHO目前关于“攻击性”的定义时,并关注咬人或动物数=1的可疑犬,如肇事犬死亡或逃逸,应深入调查其是否有吞食或咬或攻击异物(如石头、木块、移动车辆等)等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858.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2-2015年35株狂犬病病毒(RABV)糖蛋白(G)基因的进化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在云南省狂犬病流行区采集可疑犬脑组织以及狂犬病患者脑组织和唾液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标本提取病毒核酸,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RABV的G基因序列,用MEGA 5.0软件邻接法(NJ)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2012-2015年云南省35株RABV的G基因序列,并与2006-2011年获得的云南省11株RABV及邻省和东南亚地区的15株RABV的G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46株RABV中,除2006年的Tc06株属于China-Ⅵ进化群外,其他45株均属于China-Ⅰ进化群。云南省China-Ⅰ进化群流行株在2006-2015年间每年均有分布,其中,2006-2011年10株,2012-2015年35株,分布于云南省10个州(市)并与来自四川、贵州和湖南省的China-Ⅰ进化群病毒株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China-Ⅵ(Tc06)则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的东南亚进化群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2012-2015年,RABV China-Ⅰ进化群在云南省狂犬病流行区广泛分布,属云南省主要进化群并具较强的传播速率,期间云南省未再发现China-Ⅱ、China-Ⅲ和China-Ⅵ等进化群病毒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859.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情况及疾病分布特点,探讨胃镜检查对体检人群的必要性。[方法]将2 839例体检者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比较2组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率,分析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对检出率的影响,以及对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特点、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结果](1)除胃息肉外,有症状组胃癌、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总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2)有症状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各年龄段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60岁者中胃癌、胃息肉的检出率及60岁以下各年龄段中胃溃疡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3)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4)有症状组重度萎缩及重度肠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5)有症状组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结论](1)对于有上消化道相关症状的体检者来说,有必要行胃镜检查;(2)有必要针对≥45岁的体检者开展胃镜体检筛查;(3)胃镜活检病理对于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 相似文献
860.
摘要: 目的 掌握巴泰(Batai)病毒生物学特性,为巴泰病毒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分离自云南省菲律宾按蚊(Anopheles philippinensis)的巴泰病毒LC92-4株,采用细胞培养、小白鼠感染、血凝抑制、间接免疫荧光、空斑试验以及病理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 巴泰病毒可引起<4周龄小白鼠发病死亡。感染鼠脑病毒颅内、皮下和腹腔接种2周龄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5.67logLD50/0.025mL、5.3logLD50/0.03mL和4.5logLD50/0.03mL。感染病毒鼠的心、肝、脾、肺、肾病毒悬液颅内接种2周龄小白鼠,LD50分别为3.75、4.25、2.25、3.0、2.25 logLD50/0.025mL。感染发病小白鼠脑、心、肝、脾、肺、肾均发现病理改变。感染鼠的脑组织经电镜检测发现圆形有包膜病毒颗粒,大小约82nm。巴泰病毒能在BHK21和Vero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并可产生空斑;在BHK21细胞上,空斑滴度为6.04logPFU/mL;在C6/36细胞上不产生病变。感染病毒鼠脑接种BHK21和Vero细胞,TCID50分别为 5.50logTCID50/0.025mL和5.00 logTCID50/0.025mL。在pH5.75~7.0条件下,巴泰病毒不具有与鸽、鹅、鸡、鸭、人O型和绵羊红血球发生凝集的特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云南省357份人血清,阳性2份,中和抗体滴度均为1:10。结论 乳小白鼠和幼年小白鼠对巴泰病毒高度易感。BHK21和Vero细胞对巴泰病毒敏感,可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和空斑测定。建立的免疫荧光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具有特异性,可用于巴泰病毒抗体检测。应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