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尸检即尸体解剖,是指对死亡机体进行剖检以查明死因,对人体死后体表和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探讨疾病性质和死因的“金标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前苏联各级卫勤部门就建立了病理解剖所。美军在二战、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均组织了战伤调查队,对战伤伤亡病例进行尸体剖检。二战以前,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是严重创伤后的首要致死因素,后来,随着休克复苏技术的改进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出现,使许多严重休克和感染的伤员得以渡过危险期而获救。  相似文献   
12.
喉结核并不多见,一些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而以喉部症状为主,易误珍为喉癌。本文2例结核患者均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现报道如下: 例1 男,58岁,主诉声音嘶哑伴咽部疼痛45天。无发热,盗汗病史,偶有咳嗽。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发现。两侧咽部见隆起,表面不  相似文献   
13.
寄生虫属于低等动物,寄生在人体内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至今未有寄生虫对火器伤者损害的资料报道.为积累科研资料,指导今后对火器伤诊治工作,现将我院火器伤死者尸解中发现寄生虫感染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关于胸部枪伤致器官微创伤尸体解剖资料未见报道.作者收集1988~1995年间广州战区各中心医院胸部枪伤14例即刻尸体解剖资料,观察到胸部枪伤致体内器官微创伤的某些特点和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选取Blbc/c小鼠,连续3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3d后静脉注射10mg/kg剂量内毒素,于2,6h时点取血浆,分别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TNF-α、INF-γ、IL-2、IL-4、IL-10、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反映TH1、TH2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此外,还观察其肺部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激素组,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时点的血浆NO变化不大,TNF-α有降低的趋势,而IL-18则明显降低;INF-γ、IL-2的水平降低明显,IL-4、IL-10的水平则处于正常水平,其中IL-10还稍有升高趋势。在内毒素组的各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肺组织有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等病理改变,而且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升高明显;此外,在注射LPS后2h时点,NO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LPS后6h时点,而NO、TNF-α以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细胞与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机体炎症反应则类似MARS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脑死亡后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2例首次判定脑死亡的患者采用早期3h内进行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首次判断为脑死亡后开始液体复苏前(T0),液体复苏后3 h(T1),液体复苏后6 h(T2),首次判断为脑死亡12 h后(T3),通过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  相似文献   
17.
战时由于伤员多,战场救治环境条件受限,给火器伤伤例救治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救治人员心情紧张,最易忘却战伤救治原则,导致救治失误,增加伤员致残亡率。为减少火器伤救治中失误,提高火器伤治愈率,我们根据火器伤伤例尸体剖检资料中救治经验教训中研制出火器伤伤例救治提示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重组大鼠γ-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转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和气道上皮细胞的可行性及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鼠γ-干扰素,并将其定向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构成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染培养的AM和气道上皮细胞,用PCR法鉴定重组载体整合在细胞基因组DNA中,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浓度和活性。结果:DNA测序证明,构建的重组载体中γ-干扰素的基因方向正确,DNA序列与Gene Bank中大鼠的γ-干扰素cDNA序列相同,转染后AM和气道上皮细胞基因组DNA的PCR产物电泳可见转染的重组载体DNA片段条带,pLXSN-IFN载体组的AM和气道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大鼠γ-干扰素学和活性显著高于pLXSN空载体组(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大鼠γ-干扰素重组表达载体可成功地转染大鼠AM和气道上皮细胞,整合入基因组DNA,并分泌有活性的γ-干扰素,为进一步的体内基因转染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在供体胰腺的获取与处理、胰岛的分离与纯化、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胰岛细胞移植已经公认为是一种治疗1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目标在于获得比目前治疗方案更符合生理的代谢控制,便患者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并保持移植物长期有功能存活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目前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方案仍然存在较多难题,距离临床推广应用仍需时日。本文简要介绍了胰岛细胞移植的历史,并对胰岛分离技术、移植程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基因技术在胰岛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羊膜上皮细胞移植、胰岛细胞移植所面临的挑战及将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 黄××,女性,32岁,已婚,汉族.左颈部肿物渐增大8年余.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有一肿物,约花生米粒大,无疼痛、吞咽困难,无乏力、心悸,无怕热、多汗及多食易饥症状,当时未做任何特殊处理.近2年来颈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时B超提示:左叶甲状腺瘤囊性变.发病后精神、食欲、睡眠尚好,无畏寒、发热症状,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否认有传染病史.无过敏史,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食生鱼、生肉史,无烟酒嗜好.门诊以"左侧甲状腺腺瘤"收入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