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3篇 |
免费 | 329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35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235篇 |
口腔科学 | 47篇 |
临床医学 | 492篇 |
内科学 | 332篇 |
皮肤病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1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8篇 |
外科学 | 352篇 |
综合类 | 1306篇 |
预防医学 | 543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531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737篇 |
肿瘤学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208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体外循环期间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炎症反应过程中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 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前?CPB 40 min?CPB停机和停机后2?6?24 h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 浓度,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CPB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浓度和中性粒细胞值较CPB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 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CPB结束后2 h,TNF-α的血清水平达到高峰,CPB结束后24 h 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血清IL-6水平在 CPB结束后6 h达到高峰,然后下降,CPB结束后2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趋势同TNF-α?2组TNF-α?IL-6血清水平(高峰值)与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正相关(P < 0.01)?围手术期中性粒细胞值与TNF-α?IL-6血清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PB可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CPB和ACC的时间长短影响TNF-α?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CPB期间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IL-6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对小儿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方法对1998—2008年76例小儿烧伤10%以上、年龄5岁以下、伤后6小时以内入院患儿行混合液体疗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仅4例出现高热惊厥,对症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均获治愈。结论混合液体配制合理,有效的补液能够防止休克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离鉴定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酚苷和木脂素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仙茅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个酚苷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1个甾醇类成分.经鉴定分别为2,6-二甲氧基苯甲酸(1)、仙茅苷(2)、仙茅苷乙(3)、仙茅素A(4)、2,4-二氯-5-羟基-3-甲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3,3′,5,5′-四甲氧基-7,9′7′,9-二环氧木脂素-4,4′-二-O-β-D-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结论:从仙茅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为一新的含氯酚类成分,命名为仙茅素D. 相似文献
996.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1],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2],其病死率约为20%,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体现在组织学形态、细胞起源、突变、转移潜能、疾病分级、治疗反应性及临床表现等方面[3]。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绝经前女性易患乳腺癌,尤其是年轻的非裔美国女性。50岁以下非裔美国女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 NBC )可达39%,同一年龄段白人女性约16%。亚洲女性发病率与白人女性相近,以BRCA1基因突变患者更多见。TNBC与基底样型乳癌类似,但并不等同,T NBC代表了一种在分子分型、病理特性和临床特征更特殊的类型[4]。通过基因表达谱,T NBC进一步分为基底样型(39%~54%),低紧密连接蛋白型(25%~39%),H ER‐2过表达型(7%~14%),导管 B型(4%~7%),导管 A 型(4%~5%),正常乳腺型(1%)。基底样型 T NBC对化疗最敏感,临床完全缓解(cCR)为19%,其次 HER‐2过表达型cCR为9%,导管B型 cC R为7%,其他类型 cC R很少[5]。基于ER、PR和HER‐2受体状态的肿瘤分类对于乳腺癌治疗效果评价及管理很有必要[6]。 相似文献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绝经前女性易患乳腺癌,尤其是年轻的非裔美国女性。50岁以下非裔美国女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 NBC )可达39%,同一年龄段白人女性约16%。亚洲女性发病率与白人女性相近,以BRCA1基因突变患者更多见。TNBC与基底样型乳癌类似,但并不等同,T NBC代表了一种在分子分型、病理特性和临床特征更特殊的类型[4]。通过基因表达谱,T NBC进一步分为基底样型(39%~54%),低紧密连接蛋白型(25%~39%),H ER‐2过表达型(7%~14%),导管 B型(4%~7%),导管 A 型(4%~5%),正常乳腺型(1%)。基底样型 T NBC对化疗最敏感,临床完全缓解(cCR)为19%,其次 HER‐2过表达型cCR为9%,导管B型 cC R为7%,其他类型 cC R很少[5]。基于ER、PR和HER‐2受体状态的肿瘤分类对于乳腺癌治疗效果评价及管理很有必要[6]。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外周血中septin-9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分别测定137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1例盆腔良性疾患病人和58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浆中septin-9蛋白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测定54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8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患者和8例卵巢囊腺瘤患者肿瘤组织中septin-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和盆腔良性疾患患者血浆中的septin-9蛋白水平(OD450=0.35±0.09;0.36±0.0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OD450=0.31±0.12) (P=0.002,P=0.007).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中septin-9水平,有肿瘤家族史组高于否认肿瘤家族史组(P=0.040),发生远处转移组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P=0.025).血浆中的septin-9蛋白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分化、淋巴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中septin-9阳性表达率,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为59.3%(32/54),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为50%(4/8),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为0(0/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中septin-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盆腔良性疾病组患者外周血中septin-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Septin-9与卵巢上皮性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septin-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模式在中医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成绩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学生考核成绩试验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调查问卷显示PBL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中医眼科学的学习兴趣(P0.01)。学生普遍认为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实践教学(P0.01)。结论 PBL教学可全面提高中医眼科学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对其教学方式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肺促炎因子IL-8及抗炎因子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糖、酒精复合因素干预12周建立IETM肝肺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清热解毒化浊片组、模型组和正常组3组。经治疗4周后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IL-8、IL-10在肝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组大鼠肝、肺组织炎性浸润情况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GGT、ALP明显升高(P<0.01,P<0.05),血浆LPS明显升高(P<0.01);肝、肺组织IL-8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热解毒化浊片组血清ALT、AST、GGT、ALP均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LPS明显降低(P<0.01);肝、肺组织IL-8明显降低(P<0.01),肝、肺组织IL-10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实验表明清热解毒化浊片可通过降低血浆LPS,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降低炎性因子IL-8的表达,改善IETM所致的肝、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采用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提高作用,含药血清浓度在5%时达最大值(P0.05或P0.01);5%浓度的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模型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SOD活力。结论 :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