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评价人工神经网络在放射性肝病预测中的价值。方法93例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其中8例发生放射性肝病。93例被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拟合。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5,0.882,0.882,0.412和0.987。结论预测因子涵盖物理和临床指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放射性肝病的预测中获得了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筛选、评价适合应用于千伏特锥形束CT(KVCBCT)在线引导肺癌放疗的图像配准方法.方法 选择1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每例患者每周行K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1次,共96幅KVCBCT图像用于研究.分别采用基于灰度的自动配准法、骨性结构的自动配准法、人工图像配准法和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配准患者KVCBCT图像与计划没计CT图像.配准由1名医生完成,配准结果由另外1名医牛在对所用配准方法设盲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与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最优图像配准方法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基于灰度的自动配准法、骨性结构的自动配准法、人工图像配准法和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2.4、3.0和3.7分,4个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0,P<0.001).采用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方向上,同一医牛2次配准结果差值>3 mm所占比例分别为0、3%和6%,不同医生的分别为0、14%和0,医生与技术员的分别为8%、14%和8%.结论 自动加手动图像配准法以其配准结果好、所需时间较短、临床应用可重复性强等特点适合应用于肺癌KVCBCT在线引导放疗.  相似文献   
53.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暨中美放射肿瘤协助学会(SANTRO)成立大会于2008年8月28-30日在河北省香河天下第一城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4.
经过近20年研究,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被诸多临床研究证实,成为不能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H ceH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1-2].由于目前SBRT技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在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中取得的与手术相似的疗效,使得很多学者注意到其应用于可手术早期NSCLC患者治疗的潜在价值[3].但是,SBRT较常规放疗的临床应用历史短,对人员、设备和系统条件要求高,有其自己具体的实施要点.笔者结合近年来SBRT用于早期NSCLC治疗的相关报道和我们的临床实践体会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5.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照射加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73例Ⅲb期NSCLC进入EHART组。放射治疗的第1,2周,1.2Gy2次/d间隔6h以上,第3,4,5周分别为1.3,1.4,1.5Gy2次/d,均5天/周,照射野仅包括胸部CT或MRI可见的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以及周围1.0~1.5cm的正常组织。肿瘤灶总剂量66Gy,50次,5周  相似文献   
56.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Ⅰ~Ⅲb期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乘以分组值计算预后指数。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和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早;在较短的总疗程时间内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病理类型为鳞癌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是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TNM分期等单个因素更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57.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在恶性肿瘤中有可能存在着乏氧现象,但直到1955年这一猜测才由Tomlinson和Gray证实[1].其后不断的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实体瘤中不仅存在着弥散受限所致的慢性乏氧,同时也存在着灌注障碍所致的急性乏氧[2].  相似文献   
58.
目前,常规影像学很难对胶质瘤瘤周区域有无肿瘤浸润进行判断.功能性影像如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可以从细胞及组织代谢水平上对瘤周区域进行研究,使得对肿瘤生物靶区(biological target volume,BTV)进行勾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更加趋于同城化.在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三省一市(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放疗同道的积极推动下,东部肿瘤放疗协作组(eastem radiation oncoiogy group,EROG)于2009年12月3-5日在上海举行了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  相似文献   
60.
背景与目的:胸部肺等不均质组织的密度差异性较大,计划过程中组织密度校正与否,在体内会产生不同的剂量学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均质组织校正,在肺癌不同计划方式时对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已经治疗的肺癌患者14例,分别应用6MV光子线进行常规不校正计划、常规不校正计划校正计算及三维适形校正计划。各计划处方量均给予60Gy,两常规计划处方给在等中心处,三维适形校正计划处方给在能包绕95%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剂量面上,分别比较各计划PTV及危及器官受量差异。结果:PTV平均受量三维适形校正计划比常规不校正计划及常规校正计划校正计算分别增高8.4%和0.3%;95%PTV受量(D95%)分别增高21.1%和15.4%;适形指数(comformity index,CI)分别增高24%和20%;全肺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增高38.9%和35.3%,全肺平均剂量分别增高47.3%和42%;心脏平均剂量分别增高67.3%和64.3%;食管平均剂量分别增高68.5%和64.9%;脊髓最大剂量分别增高45.3%和42.8%。结论:肺癌三维适形校正计划方式相对于常规不校正计划与常规校正计划校正计算在靶区剂量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和保证,但要注意周围危及器官的受量一定程度增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