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双(多)胎脑瘫患儿的病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多)胎儿童发生脑瘫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52例双胎或多胎脑瘫患儿进行围产期高危因素调查、临床分型、影像学检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评(GMFCS)。结果 和结论双(多)胎之一脑瘫的发生和妊娠并发症无明显相关。同性别双胎、出生体重偏重一胎发生脑瘫的机会大。双(多)胎脑瘫以痉挛型双瘫最多见,影像学改变以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主。痉挛型双瘫和偏瘫患儿GMFCS多在Ⅰ~Ⅲ级,而不随意运动型、四肢瘫和混合型患儿多在Ⅳ~Ⅴ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后获得性前岛盖综合征(AOS)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及康复预后。 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AOS患儿9例,回顾性分析其颅脑MRI表现、口运动及进食和语言障碍特点、伴发癫痫和认知障碍情况以及康复疗效等。 结果9例患儿中明确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者3例,肠道病毒相关性脑炎2例,病原未明的脑炎4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随意性口面-颊-舌-咀嚼肌运动功能丧失,流涎、言语构音障碍、咀嚼和吞咽困难。MRI检测显示不同程度的双侧外侧裂周围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软化并萎缩。除典型症状外,伴有肢体瘫痪患儿3例;伴癫痫患儿5例。其中,伴发癫痫的患儿智力水平偏低,而未伴发癫痫者智力正常。全部患儿经3~6个月的言语治疗、进食技能训练、针灸、电刺激等康复治疗后,口面-舌-咀嚼肌的随意运动控制改善有限,仅有2例患者言语表达水平提高,且发音清晰度改善。 结论病毒性脑炎引起的获得性AOS儿童常因大脑外侧裂周围严重皮质结构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永久性假性延髓麻痹,严重影响患儿进食和言语技能,后期康复疗效甚微;而癫痫为AOS患儿常见并发症,易造成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4.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肿瘤骨转移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素平面骨显像(SPE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肿瘤患者接受骨显像和磁共振检查的结果。结果42例患者,骨显像阳性35例(83.3%),MRI扫描阳性30例(7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P〉0.10)。骨显像阳性病灶数68个,MRI检出病灶数59个,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掌意义(P〉0.10)。骨显像和MRI共检出病灶数127个中,脊柱病灶最多。结论 核素平面骨显像仍为筛选肿瘤患者骨转移的首选检查,MRI是其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Gesell发育量表测查脑瘫儿在治疗前后的能区发育,探讨患儿的发育结构及治疗后的能区进步情况。方法采用Gesell量表对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长期康复治疗的脑瘫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发育测查,治疗后期对其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不同粗大运动功能进步情况。结果 105例患儿完成测查,其中痉挛型74例,占70.48%,不随意运动型24例(22.86%)。脑瘫儿各能区的发育商均值在低下-边缘水平,大运动能区分数最低(56.22±16.64)。不同类型脑瘫的能区发育是不同的,痉挛型双瘫以大运动能区(51.92±10.18)、偏瘫以细动作能区(66.07±25.90)、不随意运动型以大运动(43.64±14.64)及细动作能区(47.07±19.27)发育商落后最明显。治疗后,患儿各能区的发育龄均有进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运动能区的进步月龄最少(P0.05)。治疗后大运动能区和应物能区的发育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功能分级越高,大运动发育月龄及发育商越低、治疗后的进步月龄越少(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能区障碍分布不同,大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的核心症状,且系统康复治疗后,进步最缓慢。临床工作中,应定期应用Gesell发育测查量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喂养障碍是儿童康复临床中的常见问题,病因异质,未及时识别并规范管理会加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但目前尚缺乏儿童喂养障碍综合评估及康复管理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基于国内外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儿童喂养障碍的评估及管理专家共识,以期科学、规范管理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