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侯瑞刘雨函李晓丹王婧霖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2):3-5
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与分析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方法: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对在本院超声科就诊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患者发现宫内节育器后用三维模式辩认节育器的形态及节育器于宫腔内的位置。结果: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室就诊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患者6411例,其中有2392例可见节育器回声。应用三维模式可辨认的节育器形状有:I形,O形,T形,V形,Y形、宫腔形、伽玛形,伞形。共发现节育器位置异常共198例,单纯位置下移110例,节育器偏转48例,节育器嵌顿33例(其中2例节育器穿透子宫肌壁),位置下移伴宫内妊娠者7例。结论:各种形状的节育器均可能发生位置异常,在节育器位置异常时V形节育器更易发生嵌顿甚至穿出子宫肌壁。 相似文献
22.
丹参山楂有效组分配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山楂有效组分不同配伍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以期获得较优组合.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维生素D3及炎症诱导的方法建立AS大鼠模型.对丹参水溶性组分(DSA)、山楂水溶性组分(SZA)及丹参脂溶性组分(DSL),以3个剂量水平(大-中-小,1-2-3)进行正交实验,观察不同配伍对AS大鼠血脂水平、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多目标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配伍样品均显示了降脂、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及抗炎等作用,方差分析表明DSA2-SZA2-DSL1,DSA3-SZA2-DSL1,DSA3-SZA3-DSL3, DSA3-SZA1-DSL1分别为降脂、抗氧化、内皮保护、抗炎作用的较优组合;多目标优化结果显示DSA2-SZA1-DSL2是抗AS的较优组合. 结论: 丹参山楂有效组分不同配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大鼠AS的进程,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Snail及N-cadherin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骨肉瘤组织、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Snail及N-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1)Snail、N-cadherin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均高于它们在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75,P<0.01;χ2=21.849,P<0.01);(2)Snail和N-cadherin蛋白与骨肉瘤的软组织浸润、Ennecking分期、肺转移有关(P<0.05), 而与性别、年龄、部位、Dahlin类型无关(P>0.05);Snail、N-cadherin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1,P<0.05);(3)骨肉瘤中Snail、N-cadherin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Snail蛋白及N-cadherin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它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并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采用肠外翻模型观察川楝子提取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通过HPLC检测肠吸收液中川楝素(TSN)含量,计算吸收速率参数,以分析川楝素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TSN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0.95,符合零级吸收;TSN的吸收速率常数均随川楝子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表现为被动吸收.川楝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吸收较好,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结肠处吸收较差.结论:TSN在肠道不同部位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吸收形式可能为被动吸收.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对胸痛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9例运动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Duke评分分为DTS低危组(Duke≥5分,n=35)、中危组(DTS-10~+4分,n=77)和DTS高危组(DTS≤-11分,n=57),比较3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特点,进行2年的随访,比较3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2组,分析DTS预测MACE的价值。结果胸痛患者有随访资料的169例,失访9例,失访率5.33%,160例完成随访。MACE主要发生在随访1个月,在DTS高危组和中危组中发生MACE明显高于DTS低危组(P<0.05),在DTS低危组随访1个月内无MACE发生;MACE组中的运动参数,静息心率、DTS、ST段偏移值和运动最大心率时ST改变涉及导联数目明显高于无MACE组(P<0.05)。而MACE组中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最大心率明显低于无MACE组(P<0.05);DT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ACE组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无MACE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TS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关(OR=1.397,95%CI:1.262~1.546)(Waldχ2=41.5781,P<0.0001)。结论运动试验DTS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高度相关;DTS中高危组发生MACE明显高于低危组,应用该评分可以有效的对临床中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定,对于DTS高危组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评估并考虑早期行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27.
嗜酸乳杆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纯化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ATCC 4356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方法 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对嗜酸乳杆菌GAPDH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N端测序鉴定了纯化产物;并用分子筛测定了嗜酸乳杆菌GAPDH的相对分子质量(Mr).结果 纯化产物在SDS-PAGE胶上呈现肘,为3.7×t04的单一条带,产量为0.9 ms/L(嗜酸乳杆菌培养物).N端测序结果证明纯化产物为嗜酸乳杆菌GAPDH.分子筛测定的GAPDH的肘,为7.08×104,表明嗜酸乳杆菌GAPDH是二聚体.结论 通过该纯化方案,可大量获得电泳纯的嗜酸乳杆菌GAPDH,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功能以及开发为免疫促进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细胞培养与PCR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的效率。方法:采用病毒培养和PCR法检测疑为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者标本60例,并用PCR作病毒分型。结果: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标本60例中,病毒培养法阳性36例,阳性率60%(36/60);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阳性45例,阳性率75%(45/60),和病毒培养相比,差异非常显著(χ2=26.76,P<0.01);PCR分型结果显示阳性标本均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水疱和脓疱标本的病毒培养和PCR检测阳性率均较高(80.0%~93.3%),糜烂、结痂、斑丘疹标本检测中PCR阳性率(20.0%~66.7%)高于病毒培养(0~33.3%)。结论:对疑为生殖器疱疹患者作病原学诊断,采集水疱、脓疱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或PCR检测较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软硬食刺激对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ADAMTS-5在生长发育期小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3周龄小鼠随机分成硬食组和软食组,分别给予软食和硬食4周,通过HE染色,实时PCR 检测Aggrecan与ADAMTS-5 mRNA变化以及ADAMTS-5免疫组化检测ADAMTS-5阳性软骨细胞变化。结果 软食组髁突软骨厚度要比硬食组薄;软食组Aggrecan mRNA水平比硬食组降低;ADAMTS-5 mRNA水平及ADAMTS-5阳性软骨细胞软食组要高于硬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食刺激可能促进髁突软骨ADAMTS-5的基质降解功能,而硬食刺激可能增强髁突软骨基质Aggrecan的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一例手足裂胎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情况。方法收集孕期胎儿超声以及引产儿X线检查资料并进行总结。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引产儿的CNVs。用NGS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其亲代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区域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超声及X线检查提示胎儿右手及双足均呈"V"形开裂。NGS检测提示胎儿染色体7q21.3区存在约0.36 Mb的缺失。NGS及FISH检测提示其双亲均未携带相同的变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胎儿DYNC1I1基因存在杂合缺失,而SEM1、DLX5、DLX6基因的拷贝数则未见异常。结论胎儿手足裂畸形的致病原因为7q21.3区微缺失,后者为新发变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