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结直肠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中,73例曾接受过手术治疗,82例接受过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总生存期为1~132个月,平均生存期(25.83±20.96)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存在肝转移或腹腔积液以及治疗情况与预后相关;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乳酸脱氢酶、化疗周期数和肝转移出现时间与生存期有较强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存在肝转移、肝转移出现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化疗总疗程数、中医药治疗是否大于6个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治疗应选择以手术为主、化疗与中医药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2.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论内涵丰富、医学逻辑科学。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基础医学进展,对扶正培本法的科学内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案进行广泛的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多方向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延伸。作者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中医药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复发转移优势患者的中医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例NSCLC术后患者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16建立数据库,通过一般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药预防NSCLC术后复发转移优势患者的中医学特征。结果中医药预防NSCLC术后复发转移优势患者的中医学特征分布特点为脾肺气虚证、气虚证、中药干预空白期2个月;脾肺气虚证、中药干预空白期2个月为保护因素。结论脾肺气虚证、中药干预空白期2个月是中医药预防NSCLC术后复发转移优势患者的中医学特征。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 w时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将196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PEG-IFNα-2a治疗64例,ADV治疗66例和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66例,疗程均为48 w。采用ELISA法检测INF-γ和IL-10;采用Achitect(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eAg定量。结果 在治疗48 w时,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74.2%、24.2%、48.5%和80.3%,显著高于干扰素组(53.1%、10.9%、29.7%和54.7%,P<0.05)和阿德福韦组(62.1%、13.6%、9.1%和65.2%,P<0.05);联合组INF-γ水平为(45.3±11.3) pg/ml,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7.1±10.3) pg/ml,P<0.05]和阿德福韦组[(36.3±11.5) pg/ml,P<0.05];联合组IL-10水平为(10.3±14.6) pg/ml,显著低于干扰素组[(17.1±11.3) pg/ml,P<0.05]和阿德福韦组[(18.3±10.5) pg/ml,P<0.05];联合组治疗48 w时HBeAg血清学转换与治疗24 w时HBeAg水平下降的百分比有关,即治疗24 w时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大于89.1%的阳性预测值为88.7%,阴性预测值(NPV)为81.9%,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87.9%。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其中治疗24 w时HBeAg下降的百分比可预测48 w时的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大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大肠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单纯西医治疗53例。单纯西医治疗组为手术、化疗或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手术、化疗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复方苦参注射液或华蟾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或西黄解毒胶囊口服及中药辨证治疗。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21个月,平均生存期25.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22.3%、3.9%;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平均生存期3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2%、6%;单纯西医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平均生存期1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13.2%、1.9%。两组比较,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加中成药结合手术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NKT细胞是一群表达半不变量T细胞受体(TCR)的淋巴细胞亚群,它识别由非多态性MHC-Ⅰ类分子CD1d呈递的糖脂。NKT细胞有免疫调节功能,抵抗自身抗原和病原体。最近研究发现,NKT细胞是HIV-1感染的靶细胞之一,且在HIV感染者体内选择性减少。本文着重讨论上述发现的机制、后果以及HIV-1感染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67.
<正>目的: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及肾功能损害为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高发地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多态性,是继RFLP、STR之后的第3代遗传学标记。现已证实β3整合素是致病性HV的主要受体。整合素是由α和β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组成的异二聚体,其中由β3亚基组成的有αVβ3和αIIbβ3两种。本研究通过对整合素αVβ3基因ITGAV、ITGB3候选SNP位点的基因分型,探讨整合素αVβ3基因SNP与HV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利用恒河猴评价实验性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 动物免疫分3组,分别为肌肉注射0.5μg、5μg、50μg疫苗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同时设超大剂量(5000μg)观察疫苗安全性,并于初次免疫后7d再次免疫,监测免疫前后动物体液免疫、黏膜免疫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观察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结果 0.5μg和5μg剂量组可诱导部分免疫应答,50μg剂量组则能诱导针对SARS-Co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且各免疫组动物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SARS-CoV灭活疫苗在恒河猴体内能有效诱导针对SARS-CoV感染的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复方复方芪麝片对双前肢去势大鼠直立模型退变椎间盘形态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1月龄SD大鼠双前肢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芪麝片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在术后4、6、8月随机提取10只复方芪麝片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一个月,并于术后5、7、9月处死三组大鼠,取下腰部椎间盘,并进行藏红和天狼猩红形态学染色、免疫组化分析以及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结果:形态学藏红染色显示复方芪麝片增加椎间盘高度,防止纤维环撕裂和板层紊乱情况,增加软骨终板非钙化层胶原基质,防止其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染色见到,复方芪麝片可以明显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降低软骨终板x型胶原表达;实时定量Realtime.PCR分析发现复方芪麝片在各时间点可以均显著增加Col2almRNA的表达,在术后7月和9月降低Colloal,MMP3,MMP13和IL.1betamRNA表达。结论:本研究证实复方芪麝片可以改善直立造成的腰椎间盘的退变情况。  相似文献   
70.
赵彪  侯炜 《四川中医》2022,(7):12-15
朴炳奎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先行者,对淋巴瘤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古籍很早就有关于淋巴瘤的记载,朴炳奎教授认为本病的病理因素可归结为“痰”“瘀”“毒”,但需要认识到“虚”为病理因素之本。他将淋巴瘤分为5型:阳虚痰湿、毒瘀互结、气滞痰凝、血燥风热、肝肾阴虚型,并且提出了“中西结合,扶正解毒,人瘤共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