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目的:探讨单皮质钉锁定加压钢板系统在AO41-C类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36例按AO分型为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其中C1型17例,C2型14例,C3型5例,均行双侧钢板内固定,至少一侧为AO的LCP内固定系统,除2例开放骨折外,都采用双切口。结果:3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8个月。按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优良率89%,所有患者患膝活动度都超过90,°90°~120°11例。其余的都超过120°。结论:LCP系统并配合双切口治疗AO41-C类骨折中,在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提高关节面复位水平以及为骨折提供优良的稳定性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92.
目的 观察胶原酶对体内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盐水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胶原酶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第0天造模前,第7天治疗前,第14天处死前)用vonFrey纤维测量双侧后肢机械刺激回缩阈值。第0天,每组随机抽取1只共3只大鼠处死,测量双侧坐骨神经节段磷脂酶A2活性为基线,其余39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制作急性坐骨神经痛模型(Maves改良的Bennet-Xie模型),对侧行Sham手术;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3只处死,测量治疗前模型和Sham坐骨神经节段的磷脂酶A2的活性;第14天,剩余大鼠处死后测量各组模型和Sham坐骨神经节段的磷脂酶A2的活性。结果 所有大鼠在术后24~72h均出现炎症性单根神经病相关的行为学改变:包括步态紊乱、受累后肢的屈曲畸形和机械刺激痛觉过敏。术后7天时组间痛觉过敏的机械刺激强度类似。术后14天,机械刺激痛觉过敏在地塞米松和胶原酶组明显比生理盐水组低(P〈0.01);磷脂酶A2活性在胶原酶组和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胶原酶组在机械刺激回缩阈值和磷脂酶A2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胶原酶在体内有抑制炎症反应特性,在炎症性坐骨神经痛活体模型中可以降低磷脂酶A2活性,改善机械刺激痛觉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593.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12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性肿瘤8例。单一椎体11例,相邻两个椎体1例。术中先行双侧椎板开窗或切除,经椎弓根插入2根微波天线,诱导高温灭活15~30min,灭活温度50℃~85℃,灭活过程中硬膜外冰水降温。结果1例术后24h出现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3周后逐渐恢复,余无任何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出血量300~850ml,平均550ml;手术时间1.5~3.5h,平均2.5h。术后随访3个月~1年,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1例转移瘤患者死亡,1例局部复发。结论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脊柱肿瘤具有手术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94.
目的总结全脊椎截骨联合椎板V形截骨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疗效,并对矫形效果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方法手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22例,全部为男性,平均手术年龄29.3岁。2例患者术前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全部患者行后路弧顶全脊椎楔形截骨、联合多节段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应用SEP和唤醒试验双向监测。影像学测量脊柱后凸角(CA)、骶骨倾斜角(SEA)、大体像测量颏眉角(CBVA)评价矫形效果。结果术后平均后凸角由术前的76.6°(66°~105°)矫正至29.6°,平均矫正率66.2%,骶骨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7.5°(-5.9°~23.1°)矫正至33.4°,颏眉角由术前平均35.6°(28°~47.1°)矫正至7.4°。1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4~5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丢失率平均2.3%。术后2例患者出现暂时神经功能障碍,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全脊椎截骨联合椎板V形截骨能够有效恢复躯干矢状面平衡,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后凸角度大于70°,特别是弧顶合并楔形变或压缩骨折的重度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95.
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 )用于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对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单节段病变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开窗减压, Dynesys 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手术节段分布:L3/4间隙3例,L4/5间隙10例,L5/S1间隙4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和功能障碍指数( ODI )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术前及随访时 X 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比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5.4个月。VAS 腰痛评分:术前5.9±2.7,末次随访1.8±1.2;VAS 腿痛评分:术前3.1±2.4,末次随访1.2±0.9。ODI 指数:术前(39.4±17.3)%,末次随访(14.8±11.2)%。术前及随访时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椎体间高度比:术前2.5±1.2,随访时2.8±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椎间活动度:术前(4.6±1.5)°,随访时(1.8±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ynesys 系统内固定是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一种早期疗效满意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96.
1911年Hibbs和Albee首次将脊柱融合术应用于脊柱外科以来,脊柱融合术已逐渐成为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坚强固定,限制脊柱节段间异常活动,缓解由此带来的相关症状。但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97.
[Abdtract] Lumbar zygapophyseal joint pain is common and seems to become more prevalent as patients’ age and as the duration of chronic back pain increase. The prevalence is directly and inversely corr...  相似文献   
598.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深冻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内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LPHP结合深冻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内植入治疗15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62~85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4例。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骨折均为粉碎性,内侧壁均缺少支撑,复位比较困难;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折伴肩关节脱位4例。结果手术时间60—180ra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0ml。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免疫排斥反应,无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5—30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见明显复位丢失和骨折再移位,未见螺钉固定失效或切出,未见肱骨头坏死。术后12个月患肢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LPHP结合同种异体腓骨头髓腔植入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99.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接受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矫形协会(JOA1评分及Nurcik分级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后路手术均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手术采用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或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次全切8例,单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7例,2个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0例。手术历时180~300min,平均245min。出血100—1600ml,平均505ml。术前JOA评分(9.34±2.40)分,术后(13.11±1.90)分,平均改善率为4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cik分级,除1例术后仍为v级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提高。前路植骨均在术后4—9个月融合,未见假体移位、下沉;25例随访时进行了CT复查,未见后路再关门;30例术后进行了颈椎MRI检查,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术后发生吞咽时疼痛8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声音嘶哑1例,深静脉血栓1例,后路切口感染1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系统性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00.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对不同细菌的在体杀菌效果。方法选取5头小型猪,每只猪背部使用特制打孔器制备36个直径为9mm(面积约为0.64cm3)、深度约为0.3cm的圆形创面,分别为每个创面接种0.05ml浓度为0.5×10^8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液、表皮葡萄球菌稀释液或铜绿假单胞菌稀释液,制成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的动物模型。每种细菌感染的60个创面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10组,3档5s组、3档10s组、3档15s组、6档5s组、6档10s组、6档15s组、9档5s组、9档108组、9档15s组和未处理组。每组6个创面。然后对创面进行细菌定量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个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稀释液后48h,均制成感染性创面。经过等离子射频处理后的各种细菌感染创面细菌量均较未处理的创面有明显降低,金葡菌3档0.0034;金葡菌6档0.0128;金葡菌9档0.0058。表皮葡萄球菌3档0.0213;表皮葡萄球菌6档0.0005;表皮葡萄球菌9档0.0012。铜绿假单胞菌3档0.0318;铜绿假单胞菌6档0.0085;铜绿假单胞菌9档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档位的不同作用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作用时间越长,杀菌率越高;各作用时间的3档和6档、9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档位越高,杀菌作用越明显。6档和9档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多种不同临床常见细菌均具有明显的在体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