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552.
血清铜含量变化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铜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997-09/1998-06来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中,收集到完整标本者170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L1-4骨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尿钙、肌酐;AKP用比色法,Ca,Mg用MTB法,P用磷酸亚铁胺法,Cu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比色法。获得的参数骨质疏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组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同年龄的对照组比较,血清Ca,P,Mg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尿钙与肌酐比值非常明显地增多;血清Cu(μmol/L)骨质疏松组(189.8&;#177;38.5)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177;35.5);然而,按性别分别处理时,男女骨质疏松组与其对照组相比,血清Cu水平虽有降低[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值分别为(181.8&;#177;36.5),(191.7&;#177;19.5)μmol/L;女性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值分别为(197.0&;#177;37.1),(209.4&;#177;39.7)μ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血清铜水平的降低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之一,但其重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血清铜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997-09/1998-06来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中,收集到完整标本者170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L1~4骨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尿钙、肌酐;AKP用比色法,Ca,Mg用MTB法,P用磷酸亚铁胺法,Cu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比色法。获得的参数骨质疏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组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同年龄的对照组比较,血清Ca,P,Mg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尿钙与肌酐比值非常明显地增多;血清Cu(μmol/L)骨质疏松组(189.8±38.5)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35.5);然而,按性别分别处理时,男女骨质疏松组与其对照组相比,血清Cu水平虽有降低犤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值分别为(181.8±36.5),(191.7±19.5)μmol/L;女性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值分别为(197.0±37.1),(209.4±39.7)μmol/L犦,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血清铜水平的降低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之一,但其重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4.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结合比目鱼肌肌瓣在治疗胫骨干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收治12例胫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 ~65岁,平均38.5岁.采用钢板固定9例,髓内钉固定2例,钢板加外固定支架固定1例.手术时间为内固定手术后5~8周,平均6.2周.术中去除内固定物,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行病灶清除、负压封闭引流,二期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结合比目鱼肌肌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并填充死腔,创而愈合后若无感染复发,则3个月后行游离髂骨块移植修复骨缺损,定期复查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病灶清除后余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cm×7.0cm~7.0 cm× 10.0 cm,骨缺损体积为1.0cm×1.0 cm×2.0 cm~3.0cm×3.0cm×5.0 cm.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6.0cm×8.0 cm~8.0 cm×11.0 cm,比目鱼肌肌瓣体积为1.0cm×2.0cm×2.0cm~2.0 cm ×4.0 cm ×6.0cm.12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良好,创面愈合时间14 ~ 19 d,平均17.3d,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1 ~36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按Johner-Wruhs方法评定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结合比目鱼肌肌瓣治疗胫骨干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局部血运改善明显,抗感染能力增强,不会残留死腔,可降低复发几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5.
目的评估老年腰腿痛患者单纯开窗减压与开窗减压椎间植骨结合内固定2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老年腰腿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腰椎椎管狭窄。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 2组。A组28例,单纯开窗减压手术,患者一般合并普通疾病2或3个,手术节段3.26±0.42;B组42例,采用开窗减压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一般合并普通疾病2或3个,手术节段2.44±0.63。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1年以后症状改善情况,结合问卷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老年腰腿痛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为82.2%和71.5%。但是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2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单纯后路开窗减压、后路开窗减压内固定手术后腰腿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单纯开窗减压手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56.
膝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是最常见的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门诊治疗手段.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在临床上也已广泛应用[1].准确的关节腔内注射和充分的药物弥散是保证其疗效的基础.有研究显示膝关节不同的穿刺部位对药物在关节腔内的弥散有影响[2].对此,我们对6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II-III患者(100膝),分别采用三个不同部位穿刺注射,比较了不同穿刺部位的难易情况及患者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557.
目的建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动物模型,观察病变椎间盘内CD34的改变。方法 SD大鼠共96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一组、手术二组。取损伤L6-7椎间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相点椎间盘内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较为成功的大鼠椎间盘损伤模型,术后可在内层纤维环内层见到散在的、染色较强的CD34阳性细胞。结论实验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大鼠病变椎间盘内出现CD34表达,提示有血管内皮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558.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护理、加强营养,局部清创、换药,治疗组增加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照射时间为10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6.6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轻度愈合不良痊愈率88.89% (32/36);中度愈合不良痊愈率60.87% (14/23);1例重度愈合不良疗效达到显效;3组比较,轻度愈合不良伤口的痊愈率较中、重度愈合不良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使愈合时间缩短,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59.
对我科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髋部骨折或脊柱骨折需长期卧床患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随后采取个体化、综合性干预措施,效果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26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疼痛源性椎间盘MRIT2像均可见高信号区(HIZ区),均行手术治疗,取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行TNF-α和PGP9.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与4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时取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对比.结果:椎间盘源腰痛患者椎间盘HIZ区对应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表现为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不同退变程度的髓核,可见大量增生的软骨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对照组没有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H亿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PGP9.5免疫阳性细胞亦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有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其可能是HIZ作为致痛源性椎间盘特异性影像标志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