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51.
目的:了解血清胰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变化规律,确定血清胰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经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的急性胰腺炎组60例;非急性胰腺炎组45例,包括急性胆囊炎30例,急性腮腺炎2例,胰腺癌5例,急性肠梗阻3例,慢性胰腺炎5例.分别于发病第2天行血清胰淀粉酶和血清总淀粉酶测定.结果:血清总淀粉酶和血清胰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可达100%,但特异性较差.血清总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为64.5%,血清胰淀粉酶的特异性为80%,胰淀粉酶/总淀粉酶比值>64%的特异性为100%.结论:不能单纯依据血清总淀粉酶或胰淀粉酶的测定值来确定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胰淀粉酶/总淀粉酶比值>64%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2.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5-羟色胺(5-HT)参与了内脏感觉过敏的发生。已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中分泌5-HT的肠嗜铬细胞(EC细胞)和肥大细胞有所改变。目的:研究胃感觉过敏患者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子恒压器测定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的胃感觉阈值,根据胃感知阈值将23例行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FD患者分为感觉过敏(FD-H)组和感觉正常(FD-N)组。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FD组的胃感知、不适和疼痛阈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D-H组近端胃黏膜每高倍视野下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FD-N组和正常对照组(14.1±2.3对8.7±1.9和8.3±1.4,P<0.05)。扩张刺激后,FD-H组5-HT阳性细胞IOD值的降幅(反映介质释放量)较FD-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16.3%±3.4%对10.7%±2.2%和8.1%±2.3%,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5-HT阳性细胞释放介质越多,胃感知阈值越低。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与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介质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3.
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0,他引:116  
在 1999年罗马国际会议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 ,FD)的定义达成了共识 ,即罗马Ⅱ标准。该定义的核心为过去 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 ,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 ,症状与排便无关。欧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人群消化不良发病率为 2 1%~ 4 0 % ,其中 4 0 %~ 70 %为FD。尽管FD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近年来国内外仍有大量研究报道。近期研究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对FD的认识和理解 ,并就一些问题取得了共识。一、内脏感觉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 ,临床应用的逐渐开展 ,内脏感觉功能研究已成为目…  相似文献   
54.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与酸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NCCP)的临床特点,调查NCCP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了解NCCP与酸反流的关系及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对NCCP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详细记载87例NCCP患者症状并评分后,给予7d兰索拉唑治疗试验(兰索拉唑30mg口服,2次/d),并在PPI试验前后均进行问卷凋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资料,症状评分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I)S),所得分数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NCCP最常见的病因是胃食管反流病,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为34.5%。②87例NCCP患者中酸相关性NCCP为56.3%(49/87),非酸相关性NCCP为43.7%(38/87)。PPI试验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1%。③NCCP患者的生活质量在8个健康概念上除情绪角色功能外均明显比健康人差(P〈0.01)。除躯体疼痛外,非酸相关性NCCP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6个维度,积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④NCC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平均焦虑、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非酸相关性NCCP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酸相关性NCCP组(P〈0.05)。结论NCCP最常见的病因是酸相关性食管疾病,NCCP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PPI试验是临床诊断酸相关性NCCP的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构建靶向人肝素酶(HPSE)的短发卡状RNA(shRNA)表达载体,探讨其基因沉默作用.方法 根据人肝素酶mRNA序列设计shRNA,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pGenesil-1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人膀胱癌细胞株EJ,每种细胞分别设空白对照组、空载体pGenesil-Negative转染组、pGenesil-HPSE shRNA转染组3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种细胞中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游走、侵袭能力.结果 所构建的shRNA载体插入基因片段与设计序列完全匹配,载体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染SGC-7901、PC-3、EJ细胞后,肝素酶mRNA表达分别下调78.6%(P<0.01)、82.6%(P<0.01)、81.9%(P<0.01),肝素酶蛋白表达分别下调76.4%(P<0.01)、85.9%(P<0.01)、83.3%(P<0.01),细胞黏附能力分别下降37.7%(P<0.01)、44.6%(P<0.01)、43.8%(P<0.01),细胞侵袭能力分别下降66.8%(P<0.01)、76.6%(P<0.01)、80.5%(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人肝素酶的shRNA表达载体,沉默肝素酶基因表达后,能抑制多种癌细胞的游走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调查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异常状况,探讨它们与其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协和医院心内科因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就诊,经冠脉造影/心脏动脉扫描检查排除心源性胸痛的203例NCCP患者,进行内容包括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问卷(HAD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健康人群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NCCP患者平均焦虑、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6.92±4.50vs,4.05±2.78,6.16±4.57vs4.06±2.83,P值均0.01)。NCCP患者的焦虑、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8%vs8.0%,35.0%vs10.0%,P值均0.01)。NCCP患者的生活质量在8个健康维度上均明显比健康人差(P值均0.01)。NCCP患者除生理功能与焦虑得分无相关性外(P=0.164),其它健康维度与焦虑、抑郁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焦虑和抑郁在NCCP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ai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patients in China. Methods NAFLD adult patients from 21 clinics of 12 cities in China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gistry. Physical examination such a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height,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measurement), blood pressure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of liver were undertaken. Daily practice including life style and medication were recorded and assessed in accordance with 2006 Chinese NAFLD treatment guidelines. Results A total of 165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146 male and 510 female), mean of 45.8 ± 12.6 years old, mean duration of NAFLD history was (47.2 ± 47.7) months. 44.9% of NAFLD were suffering from metabolic syndromes. Patients with central obesity have higher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lower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han those without central obesity, P < 0.05.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triglyceride (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in ALT abnorm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ALT normal group (P < 0.05), HDL-C was lower in ALT abnormal group (P < 0.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BMI, female waist circumference, TG, fast insulin, HOMA index, ALT, AST and HDLC among subgroups with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steatosis.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did not follow recommendations of NAFLD treatment guidelines. Among targeted population only 15.3% of patients used insulin sensitizers and 23.8% took lipid lowering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Conclusion Data indicated that nearly half of NAFLD patients co-morbi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Therapy compliance was unsatisfactory and the gap between current practice and Chinese NAFLD treatment guidelines was not optimal.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IL-23/IL-17炎症轴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照2007年济南标准选择UC组患者20例,对照组16例。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对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作表型分析,比较Th1、Th2、Th17比例的改变。Westernblot检测肠黏膜IL-17、IL-23表达。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即M(QR)形式表示,行相关统计。结果(1)肠黏膜中Th17的比例在UC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为3.75%比1.25%,且重度活动较轻度活动患者增加明显(P〈0.05),为8.30%比1.20%。肠黏膜中Th1的比例在UC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3.60%和9.10%,Th2的比例在UC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10%和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活动度患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UC组患者肠黏膜中IL-17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为0.20%比0.10%,且IL-17表达与UC患者疾病评分呈正相关(r=0.50,P=0.02)。(3)IL-23表达在UC组和对照组分别是0.13%和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3/IL-17炎症轴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能成为UC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一个遗传性血色病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初步查找该家系的遗传基础. 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进行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多器官MRI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铁染色),绘制家系图谱.采集血样,对常见的遗传性血色病致病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该家系成员中有7人存在铁过载,临床诊断为遗传性血色病.家系患者代代相传,无性别差异,外显率约46%.常见的SLC40A1和HFE基因突变位点在该家系成员中未发现. 结论该遗传性血色病家系患者以皮肤色素沉着、肝脾等脏器铁沉积最具特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其遗传基础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60.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是一种常见病,发生率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位第一,在正常人群的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程度逐渐加重.欧美国家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高达20%~30%,亚洲(新加坡)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1.6%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