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55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床突段的解剖特点,探讨该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7例,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硅胶对动脉、静脉进行灌注;应用显微解剖技术,观察并测量颈内动脉的床突段及与眼动脉、远/近侧硬膜环等重要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 结果 (1)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关的参数:床突段的外径为(5.11±0.81)mm,床突段外侧面远、近侧硬膜环中点间距离为(5.46±1.90)mm,远侧硬膜环形成颈内动脉窝的出现率约为78.6%。(2)床突段与眼动脉的关系:①眼动脉起点与远侧硬膜环的位置关系为近侧约7.1%、恰于远环处约14.3%、远侧78.6%;②眼动脉起点与颈内动脉横截面的位置关系为内1/3约78.6%、中1/3约21.4%(未观察到外1/3的情况)。 结论 (1)术前影像学检查十分必要。(2)对侧翼点入路有利于眼动脉起点处病变的暴露。(3)提出两点术中注意事项:①环切远侧硬膜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眼动脉或其它视神经管内结构;②磨除前床突时注意其内侧的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应以邻近硬膜瓣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施行高压氧治疗的1219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该疗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者,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者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颞叶9例,枕叶3例,后颅窝、丘脑各2例,鞍上和多发性占位者各1例。病变直径0.5~1.8cm,<1cm者55例;>1cm者7例,病变均位于皮层下。施行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手术。结果 62例(包括功能区23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施行病灶切除手术,导航误差<2m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导航系统可促进神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准确指示颅内微小病变的位置和切除范围,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性,37岁。主因头痛、视物模糊7d,于2012年6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部疼痛、视物模糊,无言语和肢体症状,无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地医院排除眼科疾病,遂至我院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颞枕叶梗死,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收入院。既往糖尿病10年,口服格列齐特,平时未规律监测血糖。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胃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吸烟10余年(3~4支,d),偶饮酒。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老年男性气管切开术后的气管无名动脉瘘。患者男,60岁,因“意识下降5 d”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查头颅CT示脑积水、小脑出血术后,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月20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住院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造瘘口大出血,于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伤口探查术与血管造影术,见头臂干中段上...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不同静脉引流方式(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条静脉引流)对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的影响。 方法 将93例有眼部症状的TCCF患者按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静脉引流分为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表现及其愈后情况。 结果 治疗后,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在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静脉引流组中,15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受限,术后恢复不佳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2组治疗结果比较,术后未完全恢复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使用单纯眼静脉引流与多条静脉引流对术后眼球活动受限影响不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症状的恢复除了与TCCF引起的海绵窦内异常血流的改善有关外,多静脉引流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岩静脉扩张、深静脉引流等也是影响眼球活动障碍恢复的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适宜的引流方式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颅内特殊部位无法手术动脉瘤的可行性,对其适应证、闭塞基础条件、疗效与并发症预防作进一步认识。方法 通过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前循环、后循环及作相应载瘤动脉闭塞试验后,全部行载瘤动脉永久闭塞。结果 9例病人栓塞后一周复查,球囊无破裂、移位,闭塞满意。1个月随访检查无缺血,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原有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其中5例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见原有动脉瘤已消失。结论 对部分特殊颅内动脉瘤由于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者或宽颈动脉瘤不宜栓塞无法手术者,选择行载瘤动脉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中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闭塞的影响因素,提供改善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基底动脉中段狭窄的疗效,观察其技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植入27枚Wingspan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证实,狭窄率由(78.8±7.5)%降为(23.1±7.4)%.2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按照Malek评分,分别评价术后24 h,术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术后24 h评分,1分25例,4分1例;1个月后评分1分24例,4分1例,5分1例(术后2周死于肺部感染);随访术后6~21个月,1分22例,3分1例,5分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死于脑出血),失访1例.结论 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对于穿支动脉的闭塞可以通过积极的措施预防及治疗,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须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0.
颞浅动脉引导的筋膜间隙翼点入路面神经分支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 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式;验证以颞浅动脉额颢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的安全性,以及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的可行性与注意事项.选择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神经外科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情况.结果 30侧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均位于颢浅动脉额颞支与颧弓上缘之间的颞肌筋膜间隙脂肪层内(即第1层和第2层脂肪垫内).面神经颢支分支数为(4.00±1.80)支,面神经额支上缘距颢浅动脉额颢支下缘(4.70±2.60)mm;所有面神经颢支主干均与颞浅动脉主干相伴行,8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 mm之内,22侧位于颢浅动脉分支前方5~10 am;颞浅动脉额颠支29侧为单发,余1侧为双干.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颢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手术,手术中均可显露颞浅动脉及其额颢支,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分支损伤.结论 以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作为翼点入路手术中的解剖标志,可及时地切开筋膜间隙,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之目的;并可保护颞浅动脉及其分支,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护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