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应用血流重建方法治疗复杂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4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复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共29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其中行颈内动脉闭塞+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8例,颈内动脉缩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2例,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切除+桡动脉原位吻合术4例,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动脉瘤孤立术2例。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流重建,术中吻合血管通畅。6例术后出现脑梗死,其中1例死亡。23例患者术后随访3~6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均通畅,动脉瘤均缩小或消失。mRS评分为0分18例(78.3%),1分3例(13.1%),3分1例(4.3%),6分1例(4.3%)。 结论对于复杂前循环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流重建方式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正关于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TA)-大脑中动脉(MCA)吻合术,存在诸多波折与争议,其不仅影响着这项手术能否开展,而且决定着手术开展后能使哪些患者获益。目前STA-MCA吻合术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经典术式,具有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桥血管移植,长度较短,不容易发生血流淤滞,无需新造其他切口等优势。血管吻合作为显微外科的核心技术,决定着显微手术的成败。笔者将STAMCA吻合术操作理念与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相结合,就如何进行STA-MCA吻合的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移植桡动脉行枕动脉椎动脉寰椎上段吻合术等术式治疗9例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第7天脑血管造影检查,8例吻合血管血流通畅、1例吻合血管未显影,MR(或CT)灌注成像7例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头晕症状完全消失(2例)、构音障碍减轻及吞咽功能好转(5例)。9例患者中仅1例于术后15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其余8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缺血症状,4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椎基底动脉闭塞部位选择相应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颅内特殊部位无法手术动脉瘤的可行性,对其适应证、闭塞基础条件、疗效与并发症预防作进一步认识。方法通过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前循环、后循环及作相应载瘤动脉闭塞试验后,全部行载瘤动脉永久闭塞。结果9例病人栓塞后一周复查,球囊无破裂、移位,闭塞满意。1个月随访检查无缺血,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原有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其中5例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见原有动脉瘤已消失。结论对部分特殊颅内动脉瘤由于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者或宽颈动脉瘤不宜栓塞无法手术者,选择行载瘤动脉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15具人尸的枕动脉解剖特点,探讨以枕动脉作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的桥血管时,如何安全准确获取该血管。方法采用远外侧入路,开颅显微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枕动脉,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分支、邻近结构,并测量枕动脉各段的直径、椎动脉V3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以及与周围临近结构的距离。结果枕动脉一般在二腹肌后腹下缘起源于颈外动脉后壁或外壁,与颈外动脉平行、沿二腹肌后腹向上,然后转向二腹肌后腹深面,内侧紧邻颈内静脉,行于寰椎横突前上方,接近乳突尖或二腹肌沟转向内侧走行,途中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4侧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深面及头最长肌浅面),在上项线下方的头半棘肌后面继续向内侧行走,经过斜方肌、头半棘肌的上方附着点,在此穿过斜方肌的附着点至上项线,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一个或两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2.3±0.3)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2±2.6)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1.9±0.4)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8±0.3)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2±1.4)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4±0.9)mm,枕下段距离上项线最远距离为(23.7±1.2)mm。结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术中以枕外隆突外侧25 mm、上项线下方30 mm以内、乳突、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安全准确获取枕动脉。  相似文献   
26.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病残和病死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已成为国家防控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诸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中,神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 分别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单纯支架植入、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以及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等方法 治疗18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基本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术后3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善),3例经远外侧入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其中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死亡、1例中残;I例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和偏侧肢体麻木,其余患者术后平稳.17例获得1个月至3年随访,无一例动脉瘤复发或进展.结论 用于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有多种,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动脉瘤是否破裂出血或引起脑梗死,以及动脉瘤形态(如局限性偏侧型)、是否位于优势侧、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等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8.
颅内复杂动脉瘤搭桥孤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颅内巨大型复杂动脉瘤的术式选择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 1年12月经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的12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评价方法 及手术治疗经过.结果 12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巨大型动脉瘤6例(4例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床突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3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其中7例术前MR灌注成像显示载瘤动脉远端组织存在明显缺血.选择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低流量血管吻合术;5例载瘤动脉远端组织供血正常,且搭桥血管长度较长(≥15 cm)、术前球囊闭塞试验呈阴性、患侧压颈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充盈不良患者,行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11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3分;1例术后4分,3个月后改善至3分.结论 对于无法施行塑形夹闭术的颅内复杂巨大型动脉瘤患者,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是其可选择的最后方法 ;而MR或CT灌注成像观察载瘤动脉远端组织供血正常与否.是选择不同流量血管吻合或搭桥术的关键.枕动脉、颞浅动脉或桡动脉为常用搭桥血管.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总结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均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1例椎基底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单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11例,弹簧圈+Nenroform支架治疗9例,JOSTENT冠脉覆膜支架治疗1例.结果 21例行栓塞治疗患者预后良好19例,重残1例,死亡1例(心衰),术后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论 应用弹簧圈、支架和覆膜支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椎基底动脉瘤可以通过血管内治疗取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低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治疗的共28例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复查DSA或CTA评估桥血管通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