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D14S1435)的FISH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从人染色体14q24.3显微切割制备的DNA文库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D14S1435,CA重复序列,人群中存在11种等位形式,PIC值为0.85)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返回定位。方法以此多态标记筛选人Lambda/DASH基因组文库,得到的阳性重组噬菌体DNA,通过BamHⅠ完全酶切,低熔点胶电泳回收插入片段,再经Sau3AⅠ酶切,接头捕获PCR(linker-catchPCR)法标记探针进行FISH。结果将这一新的STR精确地定位于人染色体14q24.3,证实了从染色体显微切割探针池分离染色体区带特异性遗传标记的可靠性。结论经染色体显微切割、PCR及微克隆方法所得到的遗传标记,通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证实其确实来自所切割区域,增加了这一区域可用于连锁分析的遗传标记,为定位在14q24.3区带内若干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克隆,提供一个新的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2.
目的将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基因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高表达促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MSCs,回输体内治疗炎症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其肺内定位和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和扩增MSCs至第四代,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得到纯度较高的MSCs。同时以三质粒共转染法在293T细胞中制备病毒颗粒Lenti-GFP-Ang1,并转染MSCs,通过实验确定转染的最佳MOI和最佳时间,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MSCs中Ang1的基因表达,确定转染成功。以脂多糖雾化吸入的方式诱导小鼠炎症性肺损伤模型,设未处理组为对照,设三组干预组,包括携带Ang1的MSCs组(MSC—Ang1组)、单纯Ang1组(Ang1组)和单纯MSCs组(MSCs组)。观察并记录各组生存天数,计算生存率并进行生存分析;免疫组化确定外源MSCs源性细胞在肺部的表现。结果经多重纯化后,流式细胞仪鉴定获得的干细胞为CD44(+)、Sca-1(+)、CD31(-)和CD45(-)的MSCs,并具有分化潜能。病毒载体构建亦通过鉴定成功。MSCs株经转染后高表达Ang1基因,当MOI=20时,MSCs的细胞活性及转染达到最佳效果,经荧光检测在第5d达表达高峰。生存率分析显示MSC-Ang1组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移植后受损肺组织内可见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肺泡上皮样细胞和肺血管内皮样细胞。结论高表达目的基因Ang1的MSCs可通过基因技术有效构建,移植体内后,可在肺内检测到MSCs的转化修复。MSCs可作为治疗肺部疾病的基因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烟台大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菌灵胶囊对癌症、慢性肝炎(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以香菇多糖片作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慢性肝炎患者203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2例,对照组51例。癌症患者22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68例,对照组58例。实验组口服金菌灵胶囊(0.25g/粒,一次4粒,一日2次),对照组口服香菇多糖片(0.1g/片,一次4片,一日2次)。其中慢性肝炎2组疗程3个月,癌症2组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指标。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慢性肝炎和癌症症状,两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前后的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金菌灵胶囊具有调补气血、扶正固本的作用,在临床试验期间未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佳。金菌灵胶囊在治疗癌症、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等的临床疗效与香菇多糖片相似,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鉴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 收集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个家系成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DSRAD基因的检测。在内含子区域检测到一个碱基替换后,进一步提取患者外周血RNA,行RT-PCR,直接测序后分析其异常剪接方式。结果 在该家系患者的11号内含子区域检测到1个非经典的剪接位点突变,(c.3021-2G > A),RT-PCR结果发现,12号外显子缺失,在13号外显子处发生移码突变。结论 DSRAD基因11号内含子区域剪接位点突变(c.3021-2G > A)造成mRNA的异常剪接,导致邻近的12号外显子缺失和13号外显子移码突变,从而引起该家系患者发病。  相似文献   
65.
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16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龙 《贵州医药》2002,26(3):262-262
本文总结了我院 1994~ 2 0 0 0年间外科治疗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 (支瘘 ) 16例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 11例 ,女 5例。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39岁。病变发生在胸腔右侧者 10例 ,胸腔左侧 6例 ,均源自肺结核病变。全组病例均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 :闭式引流 8例 ,其中 6例作为脓胸一瘘的过度治疗 ;1例病人体质极度衰弱 ,肺功能过低无法承受进一步手术 ,其闭式引流作为永久性的治疗。胸廓成形术 (胸改 ) 14例 ,其中一期手术完成 12例 ,分期手术 2例 ;在胸改术的同时均采用各种方式行瘘修补术。胸膜全切除或余肺…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寻找早期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理想方法。方法随机收集12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95例良性血尿非肿瘤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高于DNA倍体分析,但特异性低于DNA倍体分析。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85.10%,特异性为76.80%;DNA倍体分析敏感性为81.80%,特异性为81.10%。121例中,膀胱癌103例,上尿路上皮癌18例。对于不同分型的尿路上皮癌,两种方法在高级别肿瘤中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尤其是DNA倍体分析在浸润性膀胱癌和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具有极好的敏感性,均>94%。结论 DNA倍体分析结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大大提高尿路上皮癌检测的特异性,以及增加对浸润性膀胱癌及上尿路上皮癌诊断的灵敏度,是对尿路上皮癌检测方法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67.
胃癌和大肠癌中的17p13杂合性丢失及野生型p53基因失活机理的探讨李明发单祥年吴国俊余龙赵寿元胃癌与大肠癌是两种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1]。对其分子病因学的研究可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应用Southern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相似文献   
68.
用RT-PCR法检测肾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主要直接早期抗原DNA和mRNA。抽取20名患者37份血标本,结果11份mRNA阳性,其巨细胞病毒DNA均为阳性,其中7人临床伴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3人血肌酐〉177μmol.L^1,2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69.
研究D13S133位CA重复序列在正常中国人群的多态性分布。应用PCR扩增该位点的CA重复序称,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检测扩增产物,测定60个正常中国人的等位片段。  相似文献   
70.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Wilson''s disease gene.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IdentificationofanovelmissensemutationinWilson'sdiseasegeneFanYuxin范玉新,YangRenming杨任民,YuLong余龙,WuMengchu吴梦楚,ShiShaolin施少林Re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