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96例子宫超过12孕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41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H)。结果:96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3±27.5)min,术中出血量(102±33.6)ml,切除子宫重量(587±96)g,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2.8)h,术后住院时间(4.2±0.6)d,术后病率1例,发生率1.04%。96例随访12个月,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置镜孔,处理好附件及子宫血管,选择恰当的子宫取出方式,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诊断方法以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及航空总医院收治的26例CS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TVS)检查为诊断CSP的主要依据,妊娠病灶部位甲氨蝶呤(MTX)注射、子宫动脉栓塞(UAE)+MTX灌注是成功治疗CSP的关键,UAE+MTX灌注能迅速止血、快速杀胚,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UAE后清宫为CSP的主要术式,经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射频自凝刀、全子宫切除是必要补充。结论:目前CSP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依据病情结合医院条件,制定个性化方案,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宫颈锥型切除术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G CIN, CIN3)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妇科因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3的76例患者,采用前后对照法,对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术后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CIN3患者中40例入院后拟行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前均行诊断性宫颈锥型切除术,36例直接行宫颈锥型切除术治疗,76例患者锥切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一致者49例,占64.47%,不一致者27例,占35.53%,锥切术后有5例组织病理较术前活检组织病理升级,占6.58%,5例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浸润癌。其中3例Ia1期,1例Ia2期,1例Ib1期。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拟行全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锥型切除术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检测胃癌及术后随访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 (Ang-2)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胃腺瘤息肉、28例慢性胃炎伴胃溃疡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ng-2与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并检测13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年血清Ang-2含量的变化,随访其预后。分析胃癌患者血清Ang-2含量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Ang-2和CEA含量分别为(331.8±64.3)μg/L和(42.6±37.3) μg/L,较正常对照组[(187.4±32.7)μg/L和(4.2±3.1)μg/L]及胃溃疡组[(197.3±35.4) μg/L和(4.5±3.2) μg/L]显著升高(P值均<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Ang-2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而CEA含量无明显变化,胃腺瘤息肉组Ang-2与CE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随访复发组及转移组术前血清Ang-2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血清Ang-2含量降至正常范围,随访2年无明显升高。复发组术后1个月Ang-2含量亦降至正常范围,而术后6个月至2年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转移组术后2年Ang-2含量始终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未复发组2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转移组。胃癌患者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组织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均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55.
微波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波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尖锐湿疣戴海燕①廖玎玲①张玮①余立群①江长缨②刘昌②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在近15年中,尖锐湿疣的患者数已增长10倍。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有激光、三足叶草脂等,但均有一些禁忌,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匹维溴铵及匹维溴铵联用黛力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罗马Ⅱ标准选择126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仅予匹维溴铵治疗者  相似文献   
57.
应用尿素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整体尿素清除率(KT/V)、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对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发现TACurea和PCR是反映血液透析长期充分与否的重要指标.KT/V可直接反映单次透析效果,是调整透析方案的最佳指标.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KT/V对PCR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8.
端粒酶活性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与胃癌的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的PCR技术(PCR TRAP)检测了 6 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χ2 =81 78,P <0 0 1)。低分化及未分化胃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度分化及中度分化胃癌 (χ2 =7 96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活性与尿白蛋白(AU)含量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试剂盒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5例缓解期UC患者,32例活动期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CRP活性、Au含量。并对活动期患者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轻重程度。结果活动期患者组血CRP活性、AU含量显著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P〈0.01),且二者与UC病情活动性、病情分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镜表现分级呈中度正相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血CRP活性、AU含量可作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及其信号转导关键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手术切除正常宫颈组织47例(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36例(CIN组)及6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T1R和AT2R mRNA水平;蛋白质印记法检测AT1R和AT2R蛋白表达水平。激活AT1R,测定酪氨酸激酶(PTK)活性;激活AT2R,测定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IN组及宫颈癌组AT1R、AT2R的mRNA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激活AT1R后,CIN组与宫颈癌组的PTK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64.00±16.23),(89.00±20.76)比(50.00±1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CIN组比较,宫颈癌组进一步升高(P〈0.05)。激活AT2R后,CIN组和宫颈癌组的cPLA2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137.00±19.72)、(181.00±30.83)比(104.00±2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CIN组比较,宫颈癌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AT2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