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王勇  余家康  钟微  夏慧敏 《新医学》2011,42(9):603-60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新生儿肾上腺血肿(NAH)诊治过程,提高对新生儿NAH的认识。方法:该院自2004年以来收治的新生儿NAH 22例,总结患儿出生情况、发现血肿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临床处理及预后。结果:20例为顺产,2例为产前B超已发现血肿,20例为入院后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血肿,腹部体检均未扪及确切包块。22例(100%)NAH均发生在右侧,8例并发阴囊血肿。22例均接受为保守对症治疗;随访3~7个月NAH自动消失,3例患儿阴囊血肿1个月自动消失;2例出现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低,再次入院治疗,治疗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皆恢复正常,随访2年患儿发育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未见异常。结论:机体的应激状态为NAH发病基础,产道挤压伤为其重要诱发因素。肾上腺出血并发阴囊出血的原因不清楚,但阴囊出血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到肾上腺出血的可能。NAH很少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33.
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1/10万[1-2],分为大腺瘤(直径1~4cm)和巨大腺瘤(直径>4cm)[2-3].越来越多的垂体大腺瘤手术倾向于采用经蝶入路,并且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易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本研究拟总结鼻蝶入路垂体大腺瘤切除术后并发CSWS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36岁。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入院后给予乙吗噻嗪200mgq6h、谷维素100mgtid、肌苷0.4gtid口服;次日室早基本消失,用药第5天患者出现腰椎两侧肌肉瘤,无放射。体检:血压15/10kPa,体温36.5℃,呼吸20次/min,脉搏72次/min,律齐,腹部无压痛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和半月板切除术后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16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接受18个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移植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5.7±7.9岁。以同期行半月板切除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切除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0±7.2岁。采用IKDC评分、Lysholom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通过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退变和软骨损伤进展情况。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60±20、54.4±6.1个月,术前IKDC评分、Lysholom评分、Tegner评分、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单腿跳、关节间隙变化和力线等无显著性差异。切除组Kellgren-Laurence分级术后与术前的差值为1.4(1~2),明显高于移植组的0.3(0~1)(P<0.05)。移植组术后MRI软骨分级和软骨损伤进展程度均明显低于切除组,分别为1.2(0~3)vs 2.0(1~3)(P=0.028),0.7(0~2)vs 1.4(0~2)(P=0.001)。结论:半月板移植术后中期临床效果良好,与半月板切除无明显差异;半月板移植具有保护软骨、减缓关节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肌力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前十字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年以上行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76例,男51例,女25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时患者年龄16~44岁,平均27.6岁。取内固定术前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肌力测试,取内固定的同时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观察髌骨和滑车软骨损伤情况,分析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关系。结果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至二次关节镜检查的时间为12~51个月,平均25.3个月。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34例患者(45%)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17例患者(22%)患侧与健侧腘绳肌肌力比值≤80%。将患者分为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组(42例)与肌力比值≤80%组(34例)。两组分别有9例(21%)和16例(47%)出现术后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增加,髌骨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10和0.6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11例(26%)和11例(32%)出现术后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增加,滑车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55和0.7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健侧的80%以上,可明显减少髌骨软骨损伤的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对新生儿肠道术后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营养门诊对113例肠道手术后患儿进行出院后营养喂养指导,统计每月生长速度(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对照正常参考值,分析落后的体格何时出现生长加速。结果新生儿肠道手术后1月时出现体格增长速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以男性为著(体质量P=0.000;身长P=0.041;头围P=0.010)。生长加速出现在术后2~3月,男性出现身长的生长加速(月增长值[(4.53±1.22) cm比(3.1±0.4) cm, P=0.013],女性出现体质量[(1.51±0.76) kg比(0.83±0.39) kg, P=0.028]和头围[(2.50±0.93) cm比(1.2±0.7) cm, P=0.021]的生长加速。结论科学的出院后营养管理有助新生儿术后体格生长加速,术后2~3月是生长加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和哈萨克族(哈族)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尿酸(UA)、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2011年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采集汉族、维族和哈族人群血液标本,检测血清UA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代谢指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含量,分析内脏脂肪素与UA、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汉族、维族和哈族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分别为(38.42±33.60)、(32.68±26.87)和(86.36±17.68)ng/mL,哈族高于汉族和维族(P均<0.05)。汉族UA升高组、TG升高组、HDL-C降低组及肥胖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维族UA升高组、TG升高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哈族UA升高组、肥胖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3个民族内脏脂肪素与UA均呈正相关(r汉=0.305,P<0.01;r维=0.130,P<0.05;r哈=0.137,P<0.05)。汉族和维族血清内脏脂肪素与TG均呈正相关(r汉=0.260,P<0.01;r维=0.178,P<0.01),汉族内脏脂肪素与HDL-C呈负相关(r汉=-0.105,P<0.05)。 结论:血内脏脂肪素水平存在民族差异,且在UA代谢和脂代谢紊乱过程中有改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我国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及三间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中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抽样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市为单位抽样,首先计算各城市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使用Meta分析对城市患病率进行加权,获得各区域以及全国的患病率及其95%CI,并进一步描述其空间(区域)、时间(年份)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分布特征。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28 419 264人,其中骨关节伤病患者705 793人。2013—2017年城镇医保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为141.5(95%CI:90.4~203.7)/万人,其中非特指或多关节疾病、膝关节疾病和肩关节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101.6(95%CI:63.5~148.4)/万人,22.5(95%CI:15.1~31.4)/万人和10.9(95%CI:6.4~16.4)/万人;就空间分布而言,骨关节伤病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差异较大,华北地区最高,达310(95%CI:12.6~989.7)/万人、西南地区最低,为59.0(95%CI:37.5~85.2)/万人;就时间分布而言, 2013—2017年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从2013年的111.1(95%CI:56.0~182.5)/万人上升至2017年的175.5(95%CI:116.8~245.5)/万人;就人群分布而言,女性人群的患病率为149.1(95%CI:94.2~215.9)/万人,高于男性133.6(95%CI:86.2~190.9)/万人,膝关节疾病、非特指或多关节疾病,以及骨关节伤病整体在较大的年龄组中患病率较高,而肩关节疾病的患病率在40~59岁达到峰值[20.6(95%CI:12.5~30.5)/万人]。结论 2013—2017年城镇医保数据库中,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骨关节伤病的患病率在华北地区最高,且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具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在0~17岁人群中最低,而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最高。  相似文献   
40.
目前,全球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占成人心血管病死亡原因的首位。据推算,中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753142例,较2016年增长13%[1]。自1977年实施全球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裸金属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的出现降低了PTCA后血管弹性回缩和急性闭塞的发生率[2]。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但仍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较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这些问题促进了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的研究进展,并使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DCB主要应用于ISR的优化治疗,而其在许多常见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文将回顾DCB的理念和研究历程、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及现有的临床证据,概述DCB应用于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