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初步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AA患者,中位年龄28(7~49)岁,重型AA 10例,非重型AA 8例;7例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从正常足月分娩胎儿的脐带分离培养UC-MSC,静脉输注给患者,每次输注细胞数为1×106/kg,每周输注1~2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临床症状等,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接受UC-MSC输注中位次数38 (12~96)次,中位治疗时间8(3~16)月,中位随访时间31 (6~36)月.其中3例患者基本治愈,7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患者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5例无效;总有效率72.2%.7例既往对免疫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中,4例有效.12例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倒置,治疗后11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7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UC-MSC治疗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短期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尤其对免疫抑制治疗无效、不适合移植或不能耐受相关副作用的AA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浓度苯对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1-3].但长期低水平苯接触对工人免疫系统的影响还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职业苯接触工人CD8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增多,而CD8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免疫细胞治疗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所收治的25例确诊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接受了此项治疗。抽取患者外周血40~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混合培养6 d,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一次,平均16次;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不良反应等。并随访追踪观察。结果(1)25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16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最长7年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病例。(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患者骨髓的巨核细胞数、骨髓增生程度和外周血WBC值高低与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CD4+)比例正相关,而骨髓非造血细胞比例与CD4+比例负相关(P均<0.05);Hb含量与T抑制细胞(CD8+)负相关(P<0.05);治疗后,上述相关关系均消失(P>0.0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可见,治疗前,骨髓的增生程度、外周血WBC和PLT数与CD4+比例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铅接触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了解其初始T细胞含量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从而研究其免疫功能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例铅接触者外周血TRECs含量,与11例非铅接触者进行比较;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铅接触组TRECs水平与年龄、工龄、血铅、尿铅、血锌原卟啉(ZPP)和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浓度的关系。结果10例铅接触者TRECs水平[(2.44±1.87)/1000]明显低于非铅接触者[(5.60±3.96) /1000];TRECs水平与尿δ-ALA浓度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754,P<0.05),但控制血铅或尿铅因素后,TRECs水平与尿δ-ALA浓度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铅对胸腺输出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且TRECs与血铅和尿铅存在相关性,提示低水平的铅接触早已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MRI引导下激光导热疗法(LITT)处理动物正常肝脏,判断病灶MRI实时信号反映病理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新鲜猪肝20个,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2W 10min、4W2.5min、4Wmin、4W7.5min、8W2.5min5个组,每组4个。在开放私MR仪上,于射频扰相稳态采集反转梯度回波(radiofrequency spoiled steady state acquisiton with rewound gradient echo,RSSG)序列下LITT处理猪肝,监测病灶MRI信号变化至术后5min,对病灶大体直径和术后即刻(术后0min)及5min时MRI信号直径进行比较,并观察MRI信号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每组中LITT大体病灶与相应MRI信号直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1)LITT病灶大体直径与术后实时MRI信号直径比较,t值分别为1.095、0.792、0.775、0.000、0.522,P值均>0.05,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病理上病灶大体和镜下表现与实时MRI信号存在着对应关系;(2)LITT病灶大体直径与术后5minMRI信号直径比较,t值分别为14.000、5.019、19.053、3.434、16.189,P值均<0.05,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I引导下LITT处理正常猪肝MRI实时信号可以反映实际病灶的变化。MRI引导下LITT可能成为治疗局部和区域性肿瘤的1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骨矿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介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矿含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其临床应用方面还有许多相关问题值得商榷。本文仅就临床常见的X线片测量、X线片光吸收法、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测量法、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定量Cr、显微Cr、定量磁共振和定量超声等测量方法作一简介,并就有关的诊断标准、质控、骨密度仪的选择和应用、骨密度报告的解释、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病的区分和影像的鉴别诊断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益钙宁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益钙宁(人工合成鳗鱼降钙素,Elcatonin)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5例,有明显的减轻骨痛和改善活动功能的效果,有效率为91.1%,31例(占68.9%)病人停药后改善疼痛作用持续1个月以上。血TRAP和尿Ftyp排量在用约后均有明显降低,支持此药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仅用药初期少数病人有轻微脸红、心悸或恶心等副作用。可自行缓解或对症处理后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我国PHPT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及胫骨超声速率(speedofsound,SOS)的改变。方法:1994年至200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生化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PHPT患者101例,在甲状旁腺手术前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BMD或胫骨SOS测定,其中83例行BMD检测,30例行胫骨SOS检测;12例同时行两项检测。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第2~4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子部位BMD的T分数分别为-2.85±1.48、-2.46±0.98、-2.72±0.86及-2.00±1.00,Z分数分别为-2.05±1.67、-1.95±1.27、-1.89±1.32及-1.85±1.50;胫骨SOS的T分数、Z分数分别为-11.80±6.28及-8.38±5.76。胫骨SOS的T分数、Z分数显著低于腰椎及股骨上端BMD的T分数、Z分数(P<0.01)。胫骨SOS与腰椎、股骨上端BMD的T分数、Z分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637~0.821(P<0.05)。甲状旁腺手术后BMD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PHPT患者中存在骨量减少,甲状旁腺手术可有效改善BMD。DXA测定的腰椎和股骨上端BMD及骨超声仪测定胫骨SOS均可反映PHPT患者的骨量丢失,联合测定胫骨SOS值可能有利于更早、更灵敏地发现PHPT患者骨骼系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的骨矿量(BMC)及骨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检查的成年男性HIV/AIDS患者41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3±11)岁。根据患者主诉和医师评估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脂肪营养不良(LD)组与非LD组,分析2组患者骨矿量及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41例HIV/AIDS患者中,经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C与脂肪量(FM)间呈正向线性回归关系;LD组患者全身和局部骨BMC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LD组患者腰椎和右髋部BMD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DXA对评估HIV-LD患者的骨矿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可为骨质疏松的综合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骼健康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影响骨骼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钙和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主要营养素,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否对骨健康有益提出不同的观点。鉴于此,我们对钙、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OP的关系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指南推荐和中国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