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头痛的病因 “脑子里是不是长东西了?”在门诊时,经常有头痛的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也难怪,历史上曹操的头痛就是被华佗诊断出长了东西。在神经科就诊的头痛患者虽然很多,但是最终确诊为脑肿瘤的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纤溶酶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探讨纤溶酶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纤溶酶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纤溶酶治疗组加用纤溶酶200 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5 d;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CA、D-Dimer.结果 纤溶酶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32/3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7.86%,19/28)(P<0.05),两组治疗后ACA阳性率和D-Dimer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或<0.01),纤溶酶治疗组降低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 纤溶酶能有效地降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A和D-Dimer的含量,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纤溶酶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探讨纤溶酶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纤溶酶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纤溶酶治疗组加用纤溶酶200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5d;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ACA、D-Dimer。结果纤溶酶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32/3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7.86%,19/28)(P〈0.05),两组治疗后ACA阳性率和D—Dimer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或〈0.01),纤溶酶治疗组降低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纤溶酶能有效地降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A和D-Dimer的含量,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修复前臂、小腿中下段、足跟部及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最小5 cm×8 cm;最大15 cm×28 cm.结果 移植1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处理后循环恢复,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解剖恒定,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移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综述创面愈合中力学刺激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探讨力学刺激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力学刺激在巨噬细胞表型转化中的调控作用,并探讨组织工程中利用力学刺激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可能性。结果 巨噬细胞具有功能多样性,有促炎型(M1型)和抗炎型(M2型)两种表型,不同环境刺激下巨噬细胞呈现不同的活化表型并发挥相应功能。不同类型、大小及振幅的机械力可直接或间接引导巨噬细胞向不同表型转化,进而影响组织修复,组织工程可利用这一特点选择性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结论 创面愈合中力学刺激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颅内感染,电击伤等均可致意识障碍.脑电图是研究脑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意识障碍病人的脑电图均为脑机能降低的一种结果.2007年1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意识障碍病人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余丹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900-900
2002~2004年,湖南省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7起,25人中毒,死亡7人,其中重大事故4起,现将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吴海荣  蔡毅  余丹  车杰敏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58-1658,1665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182例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112例,依据临床、CT或MRI检查确诊.对照组50例,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查,比较分析3组间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显著多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9.
181例腹股沟疝普理灵网片前路修补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成人腹股沟疝人工网片修补的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1997年1月-2002年8月间对181例腹股沟疝病人采用普理灵(Prolene,聚丙稀纺织纤维)网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手术方法包括Rutkow手术,Lichtenstein Lichtenstein手术平片修补10例次,“三明治”式修补11例次,Gilbert手术17例次。其中有双侧同期修补19例。1例术后2d后死于脑血管意外;阴囊血肿5例。150例病人随访8个月以上,1例术后3个月出现阴囊鞘膜积液,2例术后残留腹股沟区疼痛超过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人工网片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熟练的操作技术,腹横筋膜的有效修复,人工材料和手术方法的合理选择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头颅CT及MRI推广使用,少量脑干出血或不典型脑干出血的确诊率有明显提高。由于症状不典型,临床仍易误诊、误治,现将临床所见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0岁。头晕、恶心,左侧肢体麻木无力3d入院。有高血压病史8年。查体:BP24/12kPa,神志清楚。眼底动脉硬化Ⅱ度。颅神经正常。左偏身痛觉减退,左上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Ⅳ~Ⅴ级,左Babinski征(+)。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头颅CT示桥脑右侧血肿(血肿直径约1.4cm,出血量约3ml)。按桥脑出血治疗18d,症状体征消失。病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