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豆苷元药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钱一鑫  何珺  李洪庆  康冀川 《中草药》2008,39(9):1429-1434
大豆苷元是广泛分布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心血管系统作用,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和食品界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大豆苷元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动力学和制剂学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认识、开发、利用大豆苷元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苷元是广泛分布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心血管系统作用,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和食品界的广泛重视。综述了大豆苷元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动力学和制剂学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认识、开发、利用大豆苷元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云南省麻风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麻风防治措施,为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现麻风1 939例,儿童病例55例,儿童病例占2.84%,男女之比为2.25∶1,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发现率分别为0.76/10万、0.88/10万、0.87/10万、0.61/10万、0.62/10万、0.50/10万,平均发现率0.70/10万;平均延迟期为2.4年;平均Ⅱ级畸残率21.45%;发现方式以门诊发现和报病为主,占63.1%。结论云南省麻风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麻风在云南省仍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仍需要持续多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10~2017)年云南省麻风MDT治疗后复发病例的特点。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疫情管理信息系统"(LEPMIS)对云南省(2010~2017)年麻风联合化疗治疗后复发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中MDT疗后复发44例,同期单一DDS复发34例,平均间隔期389.4个月。MDT复发者以多菌型为主,平均复发间隔17.3个月。结论麻风MDT疗后复发具有长期危险性,并且复发与患者的含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0-2018年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情况。方法:对1990-2018年11010例新发麻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2647例,2级畸残率24.04%。4006例少菌型患者中2级畸残者1294例(32.3%), 7004例多菌型患者中畸残者1353例(19.3%)。对其中的2202例畸残者进一步分析,单侧和双侧眼部畸残分别为138例和184例,手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742例和430例,足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384例和144例。结论:少菌型(PB)比多菌型(MB)麻风患者畸残比例更高,手部畸残明显高于眼部和足部,手部和足部畸残常呈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银杏黄酮苷元固体分散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以HypersilODS(4.6mm×1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4‰醋酸水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360nm,柱温45℃。结果槲皮素和山奈素5~100μ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异鼠李素在3.4~68.0μ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1%,99.35%和98.18%,RSD分别为2.12%,2.28%和1.65%(n=6),精密度良好。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近年来新发麻风病例延迟诊断情况,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延迟诊断与Ⅱ级畸残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早期发现病例,降低Ⅱ级畸残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省(2010~2016)年新发麻风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延迟诊断期越长,Ⅱ级畸残比也随之大幅度升高。结论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大对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工作,是控制麻风传播,避免畸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麻风高流行区开展消除麻风运动(LEC),旨在强化病人的早期发现并给予治疗,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将麻风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加以消灭的主要战略[1]。依靠中央财政的支持,2009年云南省在马关等20个历年发现病人相对较多的县开展了LEC,发现了大量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8年云南省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可疑症状监测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麻风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运用GIS分析云南省麻风病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 2018年全省共发现麻风病例183例,其中新发174例,较2017年增加了15例,增加了9.4%(15/159);儿童麻风病例3例,占1.7%(3/174);新发病人查菌阳性125例,占71.8 (125/174);2级畸残比为10.3%(18/174),较2017年减少2例,减少10%(2/20);新发现病例确诊延迟时间平均为17.1个月[(17.1±8.9),与2017年相比(29.6±13.1)个月[,平均延迟时间减少了42.2%;2018年新发现病例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45.9%,与2017年发现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34,P=0.029);2018年云南省麻风病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稀疏和集中相间分布的特点,东部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特别是文山州和红河州,西部地区分布稀疏。结论麻风病可... 更多  相似文献   
20.
<正>麻风病联合化疗在云南开展已有30年时间,通过麻风病相关资料可以反映出麻风的传播程度,为以后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云南省2009~2013年5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即每例个患者发病时的具体情况和每2个月随访情况适时通过网络上报。结果 2009~2013年5年间云南全省共发现麻风新发患者1 502例,年平均发病300例,男女比例为2.2∶1,平均发病年龄43.4岁,延迟期28.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