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及时发现PICC导管异位,提高置管及正位成功率。方法:对30例应用PICC导管的患者置管时在模拟定位X线机引导下操作,并对发生异位者行引导正位术。结果:30例在模拟定位X线机引导下置管,1次成功率93.3%;异位入颈内静脉2例,发生率6.7%;2例异位经引导均1次正位成功。结论:在模拟定位X线机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能及时、有效的杜绝PICC异位的发生,提高了置管及正位的1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饥饿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2在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完成。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单纯随机分为100%,80%,60%,50%进食组4组,每组10只。预先计算出大鼠每日平均进食量,分别按进食量的100%,80%,60%,50%喂食。实验前和喂养30d后,测量体质量;喂养30d后采血检测总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及端粒酶活性(A450nm值)。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实验前各组大鼠无明显差异,饥饿处理30d后,60%,50%进食组低于100%进食组(P<0.05,0.01)。②血三酰甘油浓度:60%,50%进食组低于100%进食组[(0.52±0.19),(0.43±0.17),(0.92±0.41)mmol/L,P<0.05]。③血胆固醇浓度:60%,50%进食组低于100%进食组[(3.36±0.31),(3.14±0.28),(4.13±0.34)mmol/L,P<0.05,0.01]。④空腹血糖和总蛋白水平4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⑤端粒酶活性:100%,80%,60%,50%进食组的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0.70±0.05,0.67±0.07,0.68±0.10,0.67±0.11,P>0.05)。结论:50%进食至60%进食可维持大鼠血糖和总蛋白水平,维持体能,同时又可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降低体质量,但对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3.
74.
75.
氯胺酮对小鼠十二指肠及回肠平滑肌自主收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小鼠十二指肠及回肠纵行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十二指肠及回肠纵行肌条,放人盛满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加入药物,记录其收缩活动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氯胺酮(1×10-6,3×10-6,1×10-3,3×10-5,1×10-4,3×10-4,1×10-3 mol/L)对十二指肠肌条收缩幅度变化百分率分别为-8.61±1.21,-15.08±2.13,-36.53±4.82,-60.74±9.42,-77.06±7.68,-89.65±14.24,-93.34±10.85;对回肠肌条收缩幅度变化百分率分别为-2.31±1.04,-2.43±2.01,-5.23±1.47,-8.75±1.16,-50.76±2.37,-85.43±10.52,-94.25±8.12.结论 氯胺酮可抑制离体十二指肠及回肠肌条的自主收缩活动,且对回肠的抑制效应比对十二指肠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