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10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及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鲑鱼降钙素治疗4周,同时服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重症疼痛者辅助局部封闭及理疗及口服药物治疗。结果表明降钙素(本组均为鲑鱼降钙素)与钙剂等方法联合应用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管狭窄症中疼痛和延长神经性跛行的行走距离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健康飞行员人群一天中血压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检查59名健康男性飞行员。白天每30min、晚上每60min检测一次,共检测24h。结果 上午8:00~11:00,下午16:00~21:00血压最高;中午12:00~14:00及晚上0:00~5:00血压最低,呈双谷型。结论 24h动态血压均值对于飞行员的选拔和实时医学监督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和威草胶囊大剂量组5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别嘌呤醇和威草胶囊灌胃。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TGF和HGF的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肾组织中CT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水平及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肾组织中H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检测显示,大、小剂量威草胶囊和别嘌呤醇可减轻肾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纤维化程度。结论威草胶囊能够改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的沉积,以及减少CTGF和增加HGF在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阻止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34.
卧床不同训练方法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以心率变异性 (HRV)频域变量 ,作为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指标 ,观察卧床条件下 ,不同训练方法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影响。方法被试者为 1 5名年龄 1 9~ 2 2岁的健康男性 ,分为对照组、放松训练组和低氧训练组 ,每组 5人 ,头低位 (- 6°)卧床模拟失重时的心血管变化。在对照期 (第 2天 )、卧床期 (第 3、1 4、1 8天 )和恢复期 (第 7天 )记录 2 4h动态心电图 ,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 2 4h全程、放松和低氧训练前、中、后的心率变异性谱分析 ,其标准化的低频 (LF % ,0 .0 4~ 0 .1 5Hz)成分表示心交感神经的紧张度 ,标准化的高频 (HF % ,0 .1 5~ 0 .40Hz)成分独立地反映心迷走神经的活性 ,LF/HF的比值表明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关系。结果卧床期对照组的LF %和HF %成分显著下降 (P <0 .0 5) ,LF/HF无明显变化。放松组在放松训练中HRV谱的HF %成分明显增加 (P <0 .0 5) ,而低氧组在低氧训练中 ,LF %成分显著增加 (P <0 .0 5)。结论卧床使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活性都降低 ,放松训练明显提高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而低氧训练明显提高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示 ,HRV指标有可能作为定量评价失重对抗措施的客观指标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任开明  石文君 《山东医药》2011,51(42):73-74
目的探讨血清CEA水平与肺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71例确诊肺腺癌的患者,手术或其他治疗前检查血清CEA水平,分析其与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生存率的关系。入组患者随访5 a。结果Ⅰ、Ⅱ、Ⅲa、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分别为(3.15±2.23)(、4.89±3.45)(、8.10±7.01)(、31.33±22.15)(、95.23±23.19)ng/ml;Ⅲb、Ⅳ期与Ⅰ、Ⅱ、Ⅲa期相比,P均〈0.05;Ⅲb期与Ⅳ期相比,P〈0.05。手术彻底切除、未彻底切除及不能手术治疗者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5.39±4.66)(、34.22±18.21)、(89.87±20.38)ng/ml,两两比较,P均〈0.05。血清CEA水平正常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分别为60%和40%,血清CEA水平升高者分别为19.6%和15.7%,组间相比,P均〈0.05。结论肺腺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与肺腺癌TNM分期、治疗方法和生存率密切相关。治疗前血清CEA水平是评估肺腺癌病情和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6.
威草汤治疗尿酸性肾病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6年~1998年,我科用威草汤治疗尿酸性肾病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泰脂安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泰脂安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30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按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159例,阴虚阳亢141例,口服泰脂安胶囊3粒(每粒0.3g),每天3次,连服8周。服药前及服药4周和8周末,均做体格检查、记录证候积分、查血脂谱。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末查血尿粪常规、ALT、BUN、Cr、ECG及前庭功能。治疗期间每2周复诊1次,记录证候积分及副作用。结果:服药4周和8周末,TC分别降低18.2%和25.2%,TG降低26.2%和40.6%。LDL-C降低18.9%和20.6%,AI降低了27.1%和34.9%,HDL-C升高了81.2%和42.9%,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8周末TC、TG和AI下降程度明显大于4周(P均<0.01),临床证候积分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总有效率为95.35%,其中肼肾阴虚为94.34%,阴虚阳亢为96.45%,但两组无可比性(P>0.05)。该药对血尿粪常规、BUN、ALT、Cr、ECG及前庭功能均无不良影响。结论:泰脂安对高脂血症病人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其降低TC、TG、LDL-C、AI和升高HDL-C的作用,8周疗效更优,并能明显改善证候,无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调脂中药。  相似文献   
38.
39.
腺嘌呤致雄性不育和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腺嘌呤致雄性不育大鼠模型的机制。方法 用含 0 .75 %的腺嘌呤饲料饲喂大鼠 15天 ,在实验第 30天、第 6 0天检测血中FSH、LH、T、黄嘌呤氧化酶 (XOD)、尿素氮 (BUN)、肌酐 (Scr)的含量。结果 FSH在第 6 0天显著性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 ;T进行性下降 (P <0 .0 1) ;XOD在第 6 0天较第 30天显著性升高 (P<0 .0 1) ;BUN、Scr进行性升高 (P <0 .0 1)。第 30天XOD的升高与T的下降呈直线负相关 (r=- 0 .98,P <0 .0 1) ;在第 6 0天 ,Scr的升高与FSH的升高呈直线正相关 (r=0 .91,P <0 .0 1) ,Scr的升高与T的下降呈直线负相关 (r=- 0 .96 ,P <0 .0 1)。结论 在慢性肾衰早期 ,T的下降可能与XOD反应产生氧自由基的损害有关 ;而在慢性肾衰晚期 ,进展性的肾功能不全则引起FSH的升高 ,T的下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 RT-PCR法及2-△△CT分析法检测ESCC患者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结果:96例ESCC标本中,40例(41.6%)mir-21存在高表达,mir-21高表达与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在原发性ESCC中,mir-21有较高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