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面对传染病规模大、受影响人数多、大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排查困难等问题,研究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针对确诊患者、活动轨迹等关键组成要素,通过实体识别、关系路径建立等,构建面向大人群的传染病密切接触者排查模型,解决传统流行病学及密切接触者调查方法难以应对大人群调查的问题。该模型形成了一种高效的确诊患者到密切接触者追踪方法,可有效提升区域内公共卫生应急领域的专业能力和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72.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上海市出生登记数据,应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时段生育因素和儿童健康状况差异。根据是否早产或是否低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4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在不同生育因素的影响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组的发生风险,并计算OR值和95%CI。依据logistic模型建立足月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评估列线图,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效果。

结果

纳入的 2 089 384名单胎新生儿中,足月低出生体重、早产正常体重和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分别为0.94%、2.48%和2.01%。2010—2020年期间,有40.00%的生育女性有过流产史,生育年龄≥40岁的产妇占比从1.05%上升至2.24%,父亲年龄≥40岁的占比从4.79%上升至7.4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产妇占比从4.81%上升至11.74%,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婴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低于男婴(OR=0.97,95%CI:0.95~0.98),发生足月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则高于男婴(OR=1.85,95%CI:1.80~1.90)。育龄夫妇学历越高,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越低。母亲生育年龄>30岁、父亲年龄>35岁、流产2次以上,新生儿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呈上升趋势。母亲生育年龄<25岁或>35岁、父亲年龄>30岁、流产3次以上,足月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风险增高。

结论

育龄夫妇选择过高或过低的生育年龄,均有可能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须加强人群宣传,提倡适宜年龄生育。多次流产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宜普及避孕节育科学知识,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列线图可直观展现不同因素水平下育龄夫妇发生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可用于备孕夫妇决策生育时机,了解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73.
摘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健康上海建设的主要指标,其中特别新增了市民关注、体现健康水准的三项指标: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三项指标的提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增强对上海市民综合健康水平、健康服务与保障等领域的综合评价。三大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更需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多部门参与,全社会动员,全面行动。  相似文献   
74.
付晨 《上海预防医学》2017,13(10):754-756
《“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健康上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健康生活的引领者、健康服务的主力军、健康保障的促进者、健康环境的守护者、健康产业的参与者。同时,要把握预防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推进预防医学+互联网、预防医学+精准医学、预防医学+商业健康保险、预防医学+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75.
以尿液为标本对165 例临床疑为淋球菌感染者采用新型快速方法进行了检测,同时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作为对比。80 例男性标本中,快速法48 例阳性,其中有7 例标本NG 培养为阴性。与培养为标准进行比较,快速法灵敏度95 .3 % 。特异性81 .2 % ;女性单纯尿液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低于男性,但可通过改进取材方法提高检出率。实验表明快速法取材方便,检测时间仅需5 分钟,适用于筛查NG 感染者。  相似文献   
76.
带血供腓骨移植Ⅰ期修复小儿慢性骨髓炎死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骨髓炎大段死骨早期摘除后骨缺损的Ⅰ期修复效果。方法:16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死骨清除后,作吻合血管腓骨移植Ⅰ期重建;2例作炎性骨段切除,采用带血供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结果:1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在摘除大段死骨后,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腓骨移植重建。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见重建骨完全骨性愈合,累及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修复技体的功能,外形令人满意。结论:慢性骨髓炎所形成的大段死骨在作病灶清除的同时,进行早期的血管吻合或带血管腓骨移植Ⅰ期重建术,可免疫死骨爬行替代的漫长病程,改善受区血液循环,抑制炎症漫延,缩短了住院时间,阔手术次数,为骨髓炎早期死骨清除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有效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青少年不同部位骨肿瘤或肿瘤样变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37例骨肿瘤或肿瘤样变,在作病灶彻底切除同时,分别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长段充填植入,一侧嵌入式植入,节段性腓骨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所有病例未见复发、他处转移,用以修复骨缺损的腓骨愈合良好,其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果:青少年为骨肿瘤与骨病变好发期,同时也是骨与关节生长、发育的未定型期,因此,对其骨肿瘤或骨病变切除,既要考虑彻底切除病变,同时应依据病变切除后不同骨缺损,选择更适合 的骨移植术予重建。  相似文献   
78.
本文围绕什么是医药分开和如何实现医药分开进行探讨,提出医药分开的核心是切断公立医院、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纽带;取消药品加成不等于医药分开,但它是医药分开的必要措施,且现阶段取消药品加成对于打破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僵局而言有重要意义;“医”和“药”的真正分开不仅要在补偿机制上下功夫,还需要同步推进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公立医院监管考核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79.
背景与目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及其趋势的统计资料。分析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和年龄组分层分析,计算数量、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准化率(标化率)等指标,同时计算不同分组的主要癌症类型的数量、构成比和率值。按性别划分的所有恶性肿瘤和各主要癌症类型的发病和死亡标化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变化趋势。应用Segi’s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结果: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为74 422例和37 010人,粗发病率为513.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31.58/10万,女性的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粗死亡率为255.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90.01/10万,男性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的数量和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别发病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60~64岁组和80~84岁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80~84岁组和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按发病例数排序,前10位常见癌症类型的部位依次为肺、结直肠、甲状腺、胃、乳腺、肝脏、前列腺、胰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膀胱。按死亡人数排序,前10位依次为肺、结直肠、胃、肝、胰腺、乳腺、胆囊、食管、前列腺和淋巴系统。按性别划分的发病和死亡的前10位常见癌症类型与按常见组合年龄段划分的前5位常见癌症类型差异较大。总体上,男性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09年维持稳定状态,在2009—2016年以年均1.16%的增速上升,女性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09年维持稳定状态,在2009—2016年以年均4.48%的增速上升。2002—2016年,男性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1.35%的减速下降,女性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1.31%的减速下降。不同性别和癌症类型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尽管男性和女性的标化发病率略有上升,但是对应的标化死亡率正在下降。按性别或年龄分层的总体和常见癌症类型的现况和趋势反映了上海户籍人口在癌症危险因素、筛查技术应用和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和死亡资料可用于减少癌症负担。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2016年上海市肺癌发病和死亡的基本特征及其在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方法:2002—2016年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人群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按患者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和年龄组分层,计算各亚组人群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准化率(简称为标化率)、35~64岁截缩年龄标准化率(简称为截缩率)以及累积率等统计指标。应用Segi’s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调整计算标化率和截缩率。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各统计指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上海市肺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 395例和9 170例,粗发病率为99.41/10万,标化发病率为39.76/10万。在上海所有恶性肿瘤中,肺癌新发病例占比为19.34%,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1位。2016年上海市肺癌粗死亡率为63.3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1.57/10万,死亡病例数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总数的24.78%,居恶性肿瘤死亡谱的第1位。男性各项发病和死亡分类统计指标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的病例数和率值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