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4篇 |
免费 | 161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06篇 |
口腔科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286篇 |
内科学 | 119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33篇 |
综合类 | 422篇 |
预防医学 | 258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24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82篇 |
肿瘤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下老年患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容量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79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组).GE组经T8.9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使阻滞平面达T4,然后硬膜外给予0.25%布比卡因8~10 ml.2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5 mg,kg和琥珀胆碱1.5 mg/kg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2组经30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30 ml/kg,随后以0.1 ml·kg-1·min-1的速率继续输注60 min.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每搏量指数、胸内血容量指数及血管外肺水容量指数;桡动脉采血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尿量;应用容量动力学理论和物质守恒定律,计算中央容量稀释率、血浆容量增加、容量扩张效率、外周容量增加和清除率(K).尿量与K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GA组和GE组乳酸钠林格氏液分布均符合容量动力学二室模型.与GA组比较,GE组中央容量稀释率、血浆容量增加和容量扩张效率升高,尿量和Kr减少(P<0.05),外周容量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尿量与Kr呈正相关(r=0.551,P<0.05);GE组尿量与K呈正相关(r=0.531,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比较,老年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下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的容量扩张效率增强.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转移性肾癌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中位年龄55(25~75)岁.31例中行原发肿瘤切除30例,仅行活检术1例,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并至少有1处可测量的转移病灶.初始患者均口服舒尼替尼50 mg/d,用药4周、间歇2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行CT扫描以评价疗效. 结果全组可评价疗效24例,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4例,其中死亡1例.中断治疗4例,其中因高龄、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服药1例,因经济困难停药2例,因肝功能损害停药1例.3例因治疗时间短而未评价.全组客观反应率21%(5/24),疾病控制率83%(20/24),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11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80%.常见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食欲差、口腔炎、出血倾向和血液学毒性,分别通过外敷、口服药物和补液治疗得到及制. 结论舒尼替尼对转移性肾癌的病情控制有显著效果,也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通过及时干预和处理,患者大多可以耐受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失神经支配肌肉不同时间神经修复后,肌肉及运动终板变化.探讨神经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 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以损伤后不同的神经修复时间(0、2、4、6、8、10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后肢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侧(对照组).神经修复手术后第6周取材,测定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肌肉失神经支配0~4周组行神经修复后肌肉湿重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肌肉湿重下降尤为明显,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2周内神经修复组,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周组,CGRP灰度值明显低于2周内神经修复组(P<0.05);8周后进行神经修复其灰度值进一步下降,与6周内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透射电镜观察基本一致.结论 实验提示神经损伤后2~4周内修复效果较好,6周后修复萎缩肌肉逆转可能性降低,但其各项指标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有指征尝试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系统评价HCV感染是否为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 database截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5.1统计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R)。
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包含129 981例肾移植受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C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PTDM的风险为非HCV感染者的2.5倍(RR=2.50, 95%CI: 1.95~3.20, P<0.001)。在亚洲、高加索和美洲人种中,HCV感染均为肾移植术后PTDM的危险因素。
结论HCV感染是促进肾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感染者需尽早进行清除HCV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长航人员长航中功能性胃肠病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制定的调查表对355名男性参加长航的海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长航开始第一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生活方式评估,第二周制定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进行健康教育;第三周评价研究对象对方案的理解和实施情况,帮助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第四周至第4个月底,对研究对象进行强化管理与督导。长航结束前一周,调查长航人员FGID的发病率和原有症状消失及缓解情况。结果干预后FGIDs总发病率由25.07%降至14.99%,任务结束后原发病人员症状消失、症状缓解率达49.44%。结论长期航海人员FGID发病比例较高。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FGID发病率,减轻症状,提高长航人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配合国家、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对那曲地区开展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掌握那曲地区碘缺乏病病情及防治工作情况。方法按《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进行抽样,对10个县259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触诊;并从中采集尿样1000份,采用《WS/T107-2006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尿碘含量;采集住户食用盐,进行盐碘半定量检测;对5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那曲地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平均为1.5%;只有5个县儿童的尿碘在100μg/L以上,尿碘<50μg/L比例超过20%的县有5个;碘盐覆盖率低于90%的县有6个,平均为68.2%;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知晓率平均为62%。结论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中提出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估,那曲地区10个县中有4个县达到了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其余6个县未达标。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研究主动脉病变相关基因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相关性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Bentall手术并检测到主动脉病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的BAV患者8例。并排除具有主动脉病变家族史的BAV患者。收集患者外周血并针对已报道的主动脉疾病相关基因进行筛查。将基因突变的结果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排除其为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通过多个突变评价软件对变异进行致病性预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其BAV分型、瓣膜功能及升主动脉内径等指标。
结果:8例检测到主动脉病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的BAV患者男性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0.25岁(28-71岁)。8例患者均。其中4例患者FBN1基因突变(c.2926C>Tp.Arg976Cys,c.2374T>Cp.Cys792Arg,c.2639G>Ap.Gly880Asp,c.6700G>Ap.Val2234Met),2例COL3A1基因突变(c.2190A>Tp.GLU730Asp,c.2181G>Ap.Met727Ile),1例MYLK基因突变(c.1414C>Tp.Leu472Phe),1例TGFBR1基因突变(c.134A >Gp.Asn45Ser)。8例患者中1例FBN1基因突变患者为Sievers 0型,余7例均为Sievers I型BAV,其中RL型6例,RN型1例。8例患者中5例患者主动脉最宽处位于升主动脉管部,3例位于主动脉窦部。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表现为主,5例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为主,1例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程度相当。3例FBN1基因突变(c.2926C>Tp.Arg976Cys,c.2374T>Cp.Cys792Arg,c.2639G>Ap.Gly880Asp)经3个突变评价软件预测均为可能致病性突变,该3例患者胸主动脉最宽处内径显著高于其它基因突变患者。
结论:主动脉病变相关基因可能参与BAV相关性主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基因变异相关的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最终导致了BAV患者不同类型的主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40.
探讨蓝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总结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常见方式,即蓝光治疗法的护理流程和措施,包括蓝光治疗前对患儿家长的宣传、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及喂养等。157例患儿经蓝光灯照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认为蓝光照射和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