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和比较微型免疫磁珠在胃癌微转移细胞检测方面的特异性、富集效率及回收率.方法选取2002年12月~2003年6月间行手术治疗的胃良性病变患者15例,将其骨髓有核细胞与胃癌细胞株OCUM-2MD3细胞以10种不同比例混合,使其中肿瘤细胞的频数自(0~5)×10-5,作为骨髓微转移肿瘤细胞模型.以结合有CK7/8抗体的MACS微型免疫磁珠、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抗CK抗体(CK-FITC)以及标记叶绿素蛋白的抗CD45抗体(CD45-PerCP)标记后,以MS /RS 型阳性分选柱进行2次肿瘤细胞富集.在富集前后分别进行FACS分析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FACS分析9组混合细胞标本中,肿瘤细胞的富集倍数为8664±1222,回收率为(61.4±8.7)%;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得4组混合细胞的总回收率为(49.3±8.2)%,明显低于FACS测得的回收率(P=0.037).结论MACS法可有效地富集骨髓细胞中存在的胃癌细胞;MACS免疫磁珠富集结合FACS分析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是检测骨髓中胃癌微转移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分析淋巴结转移度(LNR)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120例行根治性切除大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病理学检查以及随访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NR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与大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R是总存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R与大肠癌术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高剂量同位素照射后肿瘤细胞(瘤苗)生长变化及其抑瘤效应。方法单次给予60Co50Gy照射转染IL-21的结肠癌细胞株Colon26/IL-21制备瘤苗,MTT法及RT—PCR法测定细胞代谢活力变化、基因转录水平及凋亡率、细胞周期变化;采用细胞接种方法测定瘤苗成瘤情况,ELISA法测定共培养液中IFN-1水平和抗肿瘤效应。结果瘤苗处于G1期的细胞在群体中明显增高,其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增加;瘤苗保持较高的IFN-γ分泌水平,接种2×10^6/200μl后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结论高剂量同位素照射可制备具有转基因生物学活性的瘤苗,其高剂量接种后具有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中低位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CMI)的存在规律,提高CMI检出率.方法 采用HE染色病理大组织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1例中低位直肠癌系膜CMI的情况,其中女性20例,男性21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9.5岁.结果 HE染色切片CMI阳性率为21.9%,免疫组织化学CK20、CDX2、MMP7切片阳性率分别为29.3%、31.7%和26.8%,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6.6%,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的检出率(P<0.05).低分化组的CMI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5 cm组的CMI阳性率显著高于≥5 cm组(P<0.05).MMP7检测显示在淋巴结转移N0组CMI的阳性率低于N1、N2组(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手术方法均与CMI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E染色大切片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MI的阳性率高.肿瘤分化程度低、位置低、淋巴结转移与C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8月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ISR。术后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环周切缘有无癌浸及其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排便功能。结果:环周切缘有癌浸润2例。术后并发症:大便失禁30例,但患者均于1周内恢复;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并死亡1例。38例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指标、直肠测压结果均于术后9个月时趋于正常,其余3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时趋于正常,1例于术后15个月死亡。结论:ISR能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在保证手术根治性效果的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并获得较满意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36.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P)患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日益增多。由此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骨矿密度(BMI)测定早期诊断OP,是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靠方法,同时也是指导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观察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定量CT是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ROI)内特定组织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是目前惟一可测得贴近真正意义上的体积性密度,且可分别测量皮质骨和小梁骨BMD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CT设备已经普及,定量CT使用的测量器材(QCT体膜)的产地也比较多,其制作材料、方法及测量软件…  相似文献   
37.
于滨  李永涛  于跃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2):1265-1268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的存在规律,为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期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1例,均以全系膜切除(TME)原则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制作成HE染色病理大组织切片,显微镜观察直肠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的情况。结果:HE染色病理大组织切片检测中下段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为21.95%(9/41)。高、中分化肿瘤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分别为16.67%(1/6)、8.00%(2/25),低分化肿瘤阳性率高达60.00%(6/10)(P〈0.05)。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5cm的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46.15%(6/13),高于≥5cm的阳性率10.71%(3/28)(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开腹/腹腔镜)均与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病理大组织切片能客观准确地观察直肠癌术后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情况,术后应常规进行该项检查。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位置低是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存在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的患者,术后应行规范的放化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直肠癌患者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及CD4^+CD45R细胞的比例变化,以比较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检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2组患者术前1d、术后2、7d的外周血中CD4^+IFN-γ^+T和CD4^+IL4^+T细胞比率及IFN-γ和IL-4血清浓度,同时检测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在不同手术影响下的比例变化。结果开腹组术后2、7d的Th1细胞[(4.51±1.52)%,(7.26±2.59)%]与术前[(12.06±1.82)%]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Tha2细胞[(6.70±2.41)%,(6.70±2.41)%]与术前[(4.47±1.90)%]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2、7d的IFN-γ[(57.15±23.64)ng/L,(72.70±27.31)ng/L]与术前(123.47±32.52)ng/L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而术后2、7d的IL-4[(55.55±7.29)ng/L,(57.56±7.13)ng/L]与术前[(41.87±5.83)ng/L]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Th1细胞、Th2细胞、IFN-γ和IL-4手术前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7d开腹组CD4^+CD45RA^+T细胞(35.11±7.82)与术前(31.11±6.72)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CD4^+CD45RO^+T细胞(61.21±9.13)较术前(68.11±11.42)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结肠及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癌和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癌患者80例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肿瘤NF-kB、MMP-9蛋白表达情况;以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之间的连接特点.结果:1)CEA、CK20联合检测的腹腔微转移率为35.0%(28/80).2)结直肠癌组织中NF-kB、MMP-9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NF-kB阳性组和阴性表达组中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0.7%(24/59)和19.0%(4/21),P<0.05.MMP-9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组腹腔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39.4%(26/66)和14.3%(2/14),P<0.05;NF-kB与MMP-9之间不仅存在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3)腹腔微转移阳性患者的肿瘤细胞之间的连接以简单连接和接触连接为主,而阴性组细胞间存在较多的桥粒连接.结论:NF-kB、MMP-9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NF-kB可能通过上调MMP-9表达,而促进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微转移.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和接种Colon26细胞小鼠的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同时以IL-21调整小鼠Th1/Th2平衡,观察调节细胞免疫平衡对大肠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比值及血清中IFN-γ和IL-4浓度。另于小鼠爪垫内侧皮下接种高分泌IL-21的Colon26/IL-21细胞,对比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机体免疫平衡状态的影响。结果①3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Th1/Th2比值分别为0.74±0.27和1.26±0.9;血清IFN-γ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6.26±1.43)和(9.18±2.31)pg/ml;IL-4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8.88±1.30)和(5.20±1.71)pg/ml;IFN-γ/IL-4比值的测定值分别为0.70±0.10和1.82±0.35,两者差异明显。②接种Colon26/IL-21细胞组小鼠肿瘤持续生长至16d后逐渐缩小,小鼠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Colon26细胞组小鼠肿瘤持续生长增大,血清中IL-4浓度高于Co-lon26/IL-21细胞组;免疫平衡向细胞免疫方向转变。结论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平衡(Th1/Th2平衡)向Th2型偏移;IL-21可以增强Th1型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h1/Th2细胞比例,纠正免疫失衡,有效发挥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