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目的:多中心分析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9年9月国内6家临床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查阅病历、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吸烟史、肿瘤组织学分型、脊柱转移节段和数目、其他转移情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身体状况KPS评分,以及是否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情况。以每10年为一个界限划分年龄组,并将肿瘤分成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划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和未定分型肺癌。分析年龄、性别与肿瘤亚型的关系,脊柱转移的节段和频次、内脏转移频次、神经功能和一般状况、手术和预后评分的关系等。结果:共收集肺癌脊柱转移者811例,其中明确病理类型的541例纳入研究,男性313例,年龄58.8±29.9(32~75)岁;女性228例,年龄56.7±29.1(28~72)岁,男女间的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50~59岁和60~69岁肿瘤发病率最高,占36.04%和36.41%。组织学分型中非小细胞肺癌499例(92.24%),小细胞癌28例(5.18%);其他14例(2.5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432例(79.85%),鳞癌47例(8.69%),腺鳞癌3例(0.55%),大细胞癌1例(0.18%),未定型非小细胞肺癌16例(2.96%)。腺癌在男性和女性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中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吸烟史患者172例(31.79%),无吸烟史患者369例(68.21%),吸烟组患者的鳞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1);肺癌和脊柱转移瘤同期发现者287例(53%);单纯脊柱转移199例,伴其他骨转移342例。脊柱转移患者中单节段156例,双节段112例,≥3节段273例。脊柱转移频次:颈椎105例(9%),胸椎287例(25%),胸腰段239例(20%),腰椎275例(24%),骶椎258例(22%)。184例伴有内脏转移,累计转移288例次,依次为肺内转移69例次,脑转移66例次,肝转移62例次,肾上腺39例次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12例,B级9例,C级31例,D级180例,E级309例。KPS评分10~49分26例,50~79分328例,80~100分187例。手术治疗217例(开放手术198例,微创手术19例),Tokuhashi评分5.96±2.02;非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324例,Tokuhashi评分5.65±1.96;手术与非手术组Tokuhas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共计21例(9.68%)按照Tokuhashi评分≥9分有手术指征,有199例(91.71%)按照Uei评分≥3分有手术指征。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以50~69岁高发,腺癌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胸腰椎是脊柱转移的好发部位;手术指征主要参考患者的脊髓功能和身体状况,与Tokuhash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正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骨转移瘤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文献报道约27%的癌症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1])。癌症患者的尸检中,超过2/3发现有脊柱转移瘤~([2])。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改善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成人椎管内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5年11月,选取我科治疗的67例成人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椎管成形组32例,脊柱融合组35例,随访时间均2年。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总费用。疗效评估应用椎管内肿瘤改良Mccormick评分(modified mccormick scale,MM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JOA膀胱括约肌功能评分,脊柱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估采用White and Panjabi’s诊断标准。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比较。结果椎管成形组平均手术时间131 min,平均出血量140 ml,平均住院费用35 094元,与融合组(167 min、249 ml、41 693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手术时间)=-5.183,P=0.000;Z_(出血量)=-19.88,P=0.000;Z_(住院费用)=-2.015,P=0.044)。椎管成形组与融合组术后MMS、VAS以及JOA膀胱括约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管成形组4例椎板未愈合,融合组3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两组患者均无脊柱不稳。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患者。结论椎管成形术和脊柱融合术治疗成人椎管内良性肿瘤均能防止术后脊柱不稳,但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4.
正跟骨是跗骨重要组成部分,和前足一起构成足的纵弓,在日常行走中起到重要作用。跟骨肿瘤发病率低,相对于肢体其它部位,跟骨肿瘤可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特别是侵袭性肿瘤。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骨肿瘤,约占国人原发性骨肿瘤14%~20%~([1]),GCT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占全身各部位GCT的60%~70%~([2]),而跟骨GCT发病率极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6年3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治疗方式、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 regression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男292例,女187例;年龄范围3~74岁(平均21.4岁);膝关节周围396例(包括股骨远端253例、胫骨近端125例及腓骨近端18例),膝关节以外83例(包括股骨近端24例、胫骨远端17例、肱骨近端34例、肱骨远端5例及桡骨3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0%、60.0%,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4.0%、46.0%。5年总生存率:规范化疗组与非规范化疗组分别为73.0%、55.9%;术前三药联合组(DDP+IFO+ADM)和四药联合组(DDP+IFO+ADM+MTX)分别为48.7%、66.0%;术后三药联合组和四药联合组分别为51.5%、66.2%;肿瘤细胞坏死率≥90.0%组和90.0%组分别为93.3%、40.3%;保肢术组和截肢术组分别为61.9%、43.3%;外科分期II期和III期分别为61.9%、25.1%;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局部复发、单纯肺转移、多发转移分别为93.5%、46.3%、20.7%、1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化疗方案、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外科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及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性化疗联合手术切除能够明显提高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复发转移与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肢体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济南军区总医院、天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天津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类型、累及部位、四肢病灶有无骨折、治疗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结果 5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46例(59.3%),女性237例(40.7%);发病年龄20~92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8±12)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12)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05);按患者就诊时间,2010~2015年每年分别接诊患者28例、62例、93例、114例、143例、143例;按肿瘤类型,肺癌183例、肾癌75例、乳腺癌55例、前列腺癌31例、肝癌28例、甲状腺癌26例、来源不明的肿瘤125例,其他类型肿瘤病例数较少;按照病灶累及的部位,发生于脊柱、躯干的患者197例,发生于骨盆、四肢的患者298例,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88例;按累及四肢的病灶有无骨折情况,285例患者病灶累及四肢,非病理性骨折157例、病理性骨折128例。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特征在不同性别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对于四肢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大龄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肱骨相比股骨更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化疗后骨肉瘤组织中残存肿瘤细胞MTA1、VEGF的表达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化疗后骨肉瘤组织残存肿瘤细胞中MTA1、VEGF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残存肿瘤细胞MTA1、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20/36)、44.44%(16/36),统计学分析显示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二者联合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化疗后骨肉瘤中残存肿瘤细胞MTA1、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同时检测有助于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8.
1994年6月~1996年4月,我院采用后装~(192)Ir经皮穿刺插管近距离放射治疗椎体恶性肿瘤,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纤维肉瘤3例,精原细胞瘤脊柱转移2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9例,男7例,女2例.其中:(1)L_2椎体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年龄分别为68、70、72和74岁.腰及左大腿内侧缘剧痛.经X线片、CT、磁共振检查,诊断L_2椎体恶性肿瘤,以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又穿刺活检,诊断为L_2椎体道骨巨细胞瘤,因心肺功能差,不宜行手术治疗.L_(4、5)椎体纤维肉瘤3例,年龄分别为64、65和71岁.感觉下腰及小腿外侧剧痛,以夜间为主.经X线片,CT及穿刺活检查,诊断为L_(4、5)椎体纤维肉瘤.因年龄大,恶病体质,不宜行手术治疗.(3)纵隔精原细胞瘤转移L_1椎体2例,年龄分别为33和36岁,均无隐睾史.其中1例病史1.5年,病初有发热、咳嗽,按感冒治疗未痊愈,且出现刺激性咳嗽.一般活动后气喘和胸闷,经胸部X线片、CT检查,仅提示纵隔淋巴瘤,精原细胞瘤.并有左颈部、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有压病,腰背部剧痛,有时向会阴部放射,于1995年4月入我院.经X线片、CT、核磁共振及穿刺活检,考虑为纵隔恶性肿瘤.取其  相似文献   
69.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骨肉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nm23基因及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3例骨肉瘤中nm23基因和PCNA的表达。均行手术治疗。19例获得平均1年7个月的随访,11例发生肺转移(6例死亡),3例术后复发。结果:30例nm23呈增强表达,增强表达率为909%,nm23基因增强表达与肺转移、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CNA阳性表达率为667%,PCNA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nm23蛋白和PCNA表达二者间无明显关系。结论:nm23基因在骨肉瘤中无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的增强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70.
肌腱病并非炎性病变,多为进行性、重复性和慢性积累性运动伤引起。肌腱过度超负荷重复运动和劳损及血供不良是肌腱病的主要原因。对肌腱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多数保守治疗收效甚微。射频肌腱成形术可促进血管再生、胶原重建,消除病理性神经长入,维持力学强度,从而消除疼痛、恢复功能。射频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效果好,优于其他手术方法。该文就肌腱病病因、传统治疗、射频肌腱成形术治疗及其可能机制、疗效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