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Bcl-2, PCNA and P-gp in osteosarcoma cel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and tumor cell necrosis rate (TCNR)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Bcl-2, PCNA and P-gp was detected in 23 cases of osteosarcoma and TCNR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pre-chemotherapy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cyclin D1, Bcl-2, PCNA and P-gp was 73.9%, 69.6%, 91.3% and 21.7%, respectively, and that post-chemotherapy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52.1%, 34.8%, 43.5% and 56.5%,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Bcl-2 and PCNA after chemotherapy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before chemotherapy (P=0.039, 0.034). After chemotherapy, the expression rate of P-gp was higher (P=0.021) and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180) comparing with that before chemotherapy. No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Bcl-2, PCNA, P-gp and TCNR before chemotherapy (P=0.155, 0.371, 1.000 and 0.640).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CNA, P-gp and TCNR (P=0.009, 0.012 and 0.015), but no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the cyclin D1 and TCNR (P=-0.100) after chemotherapy.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could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of osteosarcoma cell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P-gp,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osteosarcoma cells was increased. The detection of cyclin D1, Bcl-2, PCNA and P-gp in osteosarcoma samples before chemotherapy might not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2.
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并发症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肢体恶性肿瘤行局部切除的保肢手术曾因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短而遭否决。但自Rosen(1976)的15例骨肉瘤保肢疗法以后,这一疗法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开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化疗的进步,尤其是新辅助化疗概念的建立,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外科手术技术和外科置人物技术的提高,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得以  相似文献   
13.
骨肉瘤MMIA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以大剂量甲氨喋呤、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组成的MMIA方案术前化疗后骨肉瘤的影像学变化,评价其在检测骨肉瘤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MIA治疗12例骨肉瘤。年龄为5—39岁,男3例,女9例。股骨远端5例,股骨近端4例,股骨近端、排骨近端和熔骨各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化疗过程中行动态影像学检查,并计算术后标本的肿瘤细胞坏死率。所有患者均行保肢治疗。结果:化疗后12例患者中11例临床症状缓解,10例疼痛消失;10例X线片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钙化,边界清晰,软组织肿胀影消失;1例变化不大,另1例示肿物增大。3例MRI显示化疗后肿瘤周围水肿消失,边界清晰,肿瘤缩小。术后肿瘤细胞坏死率IV级3例,Ⅲ级4例,Ⅱ级3例,Ⅰ级2例。11例进行了3个月一3年随访,除3例于术后死亡,1例肺转移外,余7例未见异常。结论:术前MMIA治疗后,骨肉瘤的影像学变化与术后肿瘤细胞的坏死率相一致。术前化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肉瘤的影像学变化对评价化疗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骨肉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din D1)、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及与肿瘤细胞坏死率(tumor cell necrosis rate.TCNR)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化疗前后2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yclin D1、Bcl-2、PCNA和P-gp的表达,并计算TCNR。结果:新辅助化疗前Cyclin D1、Bel-2、PCNA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7/23)、69.6%(16/23)、91.3%(21/23)和21.7%(5/23)。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12/23)、34.8%(8/23)、43.5%(10/23)和56.5%(13/23)。化疗后,骨肉瘤组织中Bel-2、PCNA的表达低于化疗前。P值分别为0.039和0.034;P-gp高于化疗前,P=0.021;Cyclin D1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80。化疗前Cyclin D1、Bel-2、PCNA和P-gp的表达与TCNR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155、0.371、1.000和0.640;而化疗后Bel-2、PCNA和P-gp的表达与TCNR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9、0.012和0.0151 Cyclin D1的表达与TCNR无相关性。P=0.1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这到杀灭骨肉瘤细胞的目的;同时,由于MDR的过度表达,增加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化疗前Cyclin D1、Bd-2、PCNA和P-g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尚难以预测骨肉瘤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在预防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问题中的价值。方法:在对20例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术的同时行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尤文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瘤段切除灭活骨再植术6例。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患者术后胫骨前部皮肤坏死,经清创后行游离植皮而愈合外,余19例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3例出现后期切口渗出及裂开。18例获得随访,2例骨肉瘤死亡;术后肢体功能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应成为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切口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可行性。方法在有效大剂量化疗保护下对2例儿童骨肉瘤患者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行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及软骨各层厚度的测量。结果2例患者分别随访36个月和40个月,无复发转移,膝关节屈曲100°和110°。患肢较对侧短1.0cm和1.2cm。实验研究发现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灭活骨与保留的骨骺、灭活骨与截骨断端间术后8周即愈合;保留骨骺软骨钙化层的厚度随时间逐渐增厚,较正常薄;关节软骨面基本保持了正常的形态和结构。结论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为儿童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新的保肢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髓芯减压,病变部位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松质骨粒填塞病灶清除区,腓骨干植骨予以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6例(21髋)。结果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2例,疼痛消失,不需服用镇痛药,关节活动度良好;良2例,疼痛明显减轻偶尔服用镇痛药;可1例,有改善,疼痛并伴有跛行,需经常服用镇痛药;差1例,术后1年股骨头出现明显塌陷,疼痛重,不能行走,行人工关节置换。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78分提高到术后的91分。结论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作用确切,能够有效恢复股骨头的骨性力学结构,延缓或防止股骨头塌陷,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9.
骨恶性肿瘤是一类极期凶险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化疗进展,其5年生存率得到较大提高.然而,有相当数量的病人,肿瘤术后复发,我院自1995~1997年,收治此类病人8例,现将其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恶性骨肿瘤术后复发的患者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岁~34岁,平均29岁,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骨肉瘤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胫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4例,髂骨1例,坐骨1例.行1次手术者5例,2次手术者2例,3次手术者1例.复发时间最长者2年,最短者3个月,平均15个月.  相似文献   
20.
骨肿瘤复发后组织起源及p53.C—erbB—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肿瘤复发后组织起源及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例骨肿瘤复发前后16个标本Vimentin.Actin.p53C-erbB-2蛋白的表达。良性骨肿瘤2例,恶性骨肿瘤6例。结果:2例良性骨肿瘤在复发前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6例恶性骨肿瘤中,3例Vimentin,5例Actin,3例p53和2例C-erbB-2基因在复发前后表达结果不同。结论:复发恶性骨肿瘤与原发可能并非同源,体内存在另外的致癌因素,使癌基因发生改变,导致肿瘤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