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1.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加量适形放疗和常规分割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设计2个放疗计划。1)常规分割适形放疗计划(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CFR):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照射剂量60Gy/30次;2)同期加量适形放疗计划(SIB-CR):PTV处方剂量50.4Gy/28次,临床靶体积(clinic target volume,CTV)处方剂量64.4Gy/28次。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及肺、食管、脊髓和心脏等危及器官受量。结果:SIB-CR组较CFR组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D90、GTV D95分别增加了(1.777 0±0.200 5)Gy(P=0.005)、(1.757 0±0.135 9)Gy(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B-CR组肺平均剂量、V5、V8、V10、V13、V20、V30、V40、V50和V55均小于CFR组,其中肺平均剂量、V8、V10、V13、V20、V30、V40和V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CR组脊髓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40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均小于CFR组,其中脊髓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SIB-CR组的食管最大剂量、平均剂量、食管V45、食管全周受照45Gy长度(LETT45)均小于CFR组,其中平均剂量、V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3。SIB-CR组的心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40均小于CF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CR较CFR能获得更高的肿瘤剂量,且能降低肺、脊髓、食管和心脏等危及器官受量,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与目的: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国内文献报道同期放化疗的疗效不尽相同,同期放化疗能否提高生存率尚无定论.本研究目的是评价PF方案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并观察毒性.方法:4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简称同期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组(简称后超组).同期组22例,全程常规分割照射,每天一次,每次2.0Gy,每周5次,25分割,总剂量50 Gy.于放疗的第1天开始化疗:顺铂52.5 mg/m2d1,氟尿嘧啶700 mg/m2 d1~d5,每28 d重复,共4周期.后超组22例:总剂量60Gy,前半程30 Gy同放化疗组,3周完成;后半程30 Gy加速超分割照射,每日 2次,间隔至少6 h,每次1.5 Gy,每周10次.2周完成.结果:同期组有效率高于后超组,分别为95.5%和8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同期组2年局控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56.7%,后超组分别为39.0%和31.6%.同期组获得了更高的局控率和生存率,但只有局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的主要急性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晚期反应为食管和肺损伤.两组的急性和晚期反应均较轻.结论:同期放化疗与后程加速超分割相比,显著提高了食管癌局控率.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3.
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大多数有关长期生存的研究表明 ,根治切除术后的 5年生存率在 5 0 %以上[1 3 ]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及拒绝手术的病例 ,可以选择放射治疗。笔者综述Medline登记的常规外照射治疗的Ⅰ期NSCLC研究结果 ,试图说明以下问题 :(1)这些病人能否被单纯放射治疗治愈 ?(2 )治疗失败的表现如何 ?(3)影响Ⅰ期NSCLC单纯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又是什么 ?(4)这些病人能否耐受放射治疗 ?(5 )提出Ⅰ期NSCLC以后的治疗方向。一、Ⅰ期NSCLC单纯放射治疗的生存情况不同研究的Ⅰ期N…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和比较常规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及常规分割加腔内照射三种方式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 对 111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首治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常规分割照射组 (常规组 ) 4 0例 :2 .0Gy/次 ,1次 /d ,5d/周 ,共 6 0Gy,30分次 ,6周完成。后程加速超分割组 (后超组 ) 4 1例 :前 3周常规分割 ,30Gy ,15分次 ,3周完成 ;后 2周加速超分割照射 ,1.5Gy/次 ,2次 /d ,5d/周 ,共 30Gy ,2 0分次 ,2周完成。常规外照射加腔内照射组 (腔内组 ) 30例 :常规外照射达 34~ 36Gy时与腔内照射同期进行 (腔内照射当天停外照射 1次 ) ,腔内照射 5 .0Gy/次 ,1次 /周 ,共 2次 ,外照射总量为 5 0Gy。结果 常规组和后超组及腔内组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7.5 %、2 2 .5 %、14 .1%和 5 7.5 %、2 9.3%、2 4 .4 %及 5 3.3%、2 6 .7%、2 3.3%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5 %和 4 1.5 %及 5 0 .0 % ,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 7.7%和 7.3%及 16 .7%。结论 虽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 ,但与常规分割照射组及常规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其是否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尚有待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和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75.
放射治疗皮肤癌15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皮肤癌156例,单纯放疗89例,术后放疗43例,术后复发放疗18例和复发后再手术放疗6例。采用深部X线和 ̄60Co外照射,单纯放疗组和手术后复发组中,鳞癌放射量为60~70Gy/7~8周;基底细胞癌为55~65Gy/6~7周。全组5年生存率为73.7%(115/156)。术后放疗组顶后好于单纯放疗和术后复发放疗组,5年生存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6.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时机、照射范围、剂量、方式等是放疗的重要环节,对生存率、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PORT)的作用。方法 收集313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化疗后的ⅢA-N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ORT(+)组及PORT(-)组资料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差异,观察两组生存及局控,分析术后放疗的作用及获益人群。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中,PORT(+)组与PORT(-)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8.3%和52.1%、40.6%(P=0.16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9%、73.7%和56.5%、42.4%(P=0.036);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8%、65.5%和39.5%、29.6%(P=0.021)。分层分析发现术后放疗可降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3cm、多站转移、非跳跃转移及术前N2亚组的局部复发风险。结论 术后放疗可提高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后局部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亚组分析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3 cm、多站转移、非跳跃转移及术前N2者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靶区剂量分布、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D-CRT临床资料,其中72例2000年8月—2004年12月治疗者为A组,131例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治疗者为B组。A和B组等效中位剂量为66 Gy和60 Gy。采用放疗计划系统评价剂量分布,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A和B组物理参数比较,A组GTV、CTV和PTV的Dmax、Dmean、V65明显高于B组(P<0.05);GTVV50,CTVD95、CTVV60~50,PTVD100~90、PTVV55~50,B组明显高于A组(P<0.05);GTVD100~90、GTVV60~55、CTVD90和CTVV60、PTVV60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以及急性期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全组放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18.8%、14.5%。A组和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 8%、15.3%、10.5%和59.3%、20.8、16.9% (P<0.05)。结论 随着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应用的日益成熟,Ⅲ期NSCLC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在降低放疗处方剂量、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肿瘤靶区实际受照剂量和放疗疗效并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9.
外照射加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外照射后不同时期加腔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以探讨较适当的腔内照射时机。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Gy外照射后,即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B组:50Gy外照射后开始腔内照射。两组外照射总吸收剂量均为50Gy,采用常规分割照射,1.8—2Gy,次,5次,周。腔内照射5Gy,次,每周1次,共2次。结果A组的1、3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60.2%、39.8%和36.2%,B组的1、3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54.1%、32.8%和29.2%;P=0.5118。两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2.0%、26.0%、21.8%和54.0%、23.4%、16.7%,P=0.8159。A组和B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35/50)和48%(24/50),P=0.038,但严重的食管炎(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相当,均为4%。A组和B组食管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4/50)和10%(5/50)。结论于35Gy外照射后同期加腔内照射及外照射50Gy结束后即局部补加腔内照射均是可行的。两种治疗方案相比,前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后者,但晚期并发症无增加。  相似文献   
80.
背景与目的:对于伴有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放疗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或不放疗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34例患者中238例术后未接受放疗(未放疗组);196例接受术后放疗(放疗组),放疗范围为胸壁+同侧锁骨上野照射,总剂量为46~50Gy/23~25次。比较两组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局部控制(localcontrol,LC)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结果:全组病例的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94.7%和85.7%,3年和5年LC率分别为96.5%和95.6%,3年和5年DFS率分别为89.3%和82.3%。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3年OS率分别为92.7%和97.1%,5年OS率分别为82.4%和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年LC率分别为94.8%和98.4%,5年LC率分别为93.6%和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年DFS率分别为87.8%和91.3%,5年DFS率分别为78.5%和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术后放疗可提高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控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