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生及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03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和195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的MnSOD基因启动子区上游第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以及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最大直径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食管癌组中,MnSOD基因启动子区上游第9位点变异基因型(TC+CC)分布的频率为28.2%,明显高于对照组(17.4%;X~2=4.645,P<0.05);与携带TT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TC+CC)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了1.889倍(95%CI为1.052~3.391).食管癌组中,病变长度≤5 cm者,变异基因型分布的频率为16.3%;病变长度>5 cm者,变异基因型分布的频率为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7,P<0.05).MnSOD 9 T→C变异与食管癌的病变长度呈正相关,但与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最大直径以及临床分期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MnSOD 9 T→C变异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其可以作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标志物,用于易感个体的预警,并且该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病变的纵向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2.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有阳性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很高,回顾分析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者,采用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收集329例胸段食管鳞癌两野R0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资料,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分别为116、119、94例。计数资料行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术后复发因素;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和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总复发率为72.4%(239/329),总局部区域复发率为58.1%(139/329),其中颈部、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率分别为14.6%、42.9%和1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是影响术后总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的因素(P<0.05)。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术后总复发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57.8%、77.3%、85.1%和44.0%、62.3%、72.3%;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也是影响术后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的因素(P<0.05),但不影响颈部复发(P>0.05);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和上腹部者,术后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率分别为27.6%、47.1%、56.4%和12.9%、4.2%、13.8%。结论 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淋巴结转移者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区域复发;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可以预测术后总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尤其是术后纵隔或上腹部复发,其结果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放疗靶区设计。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 m.8~2.4 Gy· 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 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食管鳞癌癌周亚临床病灶组织和与之相衔接的分化正常的食管组织中MMP-2基因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为从分子水平研究食管鳞癌的放疗靶区提供参考.方法 对34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及癌周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取材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癌组织和癌周组织的表达情况,测量两基因在癌周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范围,并对该范围值与肿瘤分期、肿瘤纵向长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MP-2、Survivin基因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6%,在阳性表达标本中癌周亚临床病灶的分别为83%、85%,相邻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分别为79%、85%;亚临床病灶组织中MMP-2、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χ2=6.46,P=0.028;χ2=16.15,P=0.001).食管上、下两端癌阉食管组织中MMP-2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为17.2~70.4 mm和15.0~82.4 mm,其中97%以上患者的表达范围<70 mm;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范围为3.7~76.4 am和16.1~56.3 mm,其中96%以上患者的表达范围<70 mm;两基因在癌周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范围随肿瘤分期的进展呈增加趋势.随着肿瘤纵向长度的增加两基因在癌周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纵向范围呈现增加趋势,其中Survivin基因在癌周食管上下端中的阳性表达范围与肿瘤的纵向长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66、0.416,P=0.003、0.034).结论 MMP-2、Survivin基因在食管癌周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阳性表达,其中96%以上患者两基因阳性表达范围<70 mm且该范围内大小与肿瘤病期进展密切相关,而相邻分化正常食管组织中也存在着阳性表达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6.
背景与目的:较多研究证实TGF-β1是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 onitis,RP)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然而应用血清TGF-β1水平预测RP的临床价值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导痰及血清TGF-β1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价值,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为NSCLC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3D-CRT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前及放疗近结束时空腹采肘静脉血并做雾化诱导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诱导痰沉渣涂片中TGF-β1表达情况。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内每周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肺炎。结果:全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急性RP9例,总发生率为39.1%(9/23),2级及以上急性RP发生率为30.4%(7/23)。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升高的患者RP发生率较下降者高,分别为45.5%和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治疗有效且血清TGF-β1水平升高的患者RP发生率为5...  相似文献   
47.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和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治疗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 13例食管癌患者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为首治病例 ,其中 8例应用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 ,5例只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处方剂量 6 0 0 0~ 6 6 0 0cGy ,分割剂量 180~ 2 0 0cGy/次 ,1次 /d ,5次 /周 ;或 4 0 0cGy/次 ,隔日 1次 ,3次 /周。照射剂量参考线为 90 %等剂量曲线。结果进食改善率为 76 .9% (10 / 13) ,近期有效率为 10 0 % (13/ 13)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 5 3.8% (7/ 13) ,晚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4 6 .2 % (6 / 13) ,主要包括食管狭窄和溃疡 ,出现时间为放射治疗开始后 4~ 14个月。结论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是可行的 ;大分割放射治疗不适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可以增加晚期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存期。  相似文献   
48.
从1971~1980年间,我科对32例有病理证实的正期乳腺癌进行了单纯放疗。本文对此32例患者加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32例均为女性,年龄36~69岁。均有病理证实。病灶位于左乳者17例,右乳者15例。根据UICC颁布的TNM分期标准,全组病例均为Ⅲ期。 治疗方法:32例原发灶均采用~(60)Co切线野照射,其中21例采用切线照射50~60Gy后加深部X线对病灶部位垂直照射至足量。另11例只采用切线野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5例行3D-CRT、48例行IMRT,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比较分析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71例、PR 78例、NR 4例,总有效率(CR+PR)为97.4%;全组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6%、34.2%和76.2%、51.1%。3D-CRT与IMRT组资料相比,IMRT组胸中下段及淋巴结转移者较多、CT食管肿瘤最大径较大、放疗剂量更高、联合化疗者更多(P<0.05);而性别、年龄、T分期、放疗前进食情况及食管造影长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与IMRT组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中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进食情况、病变部位、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肿瘤最大直径、化疗和近期疗效与预后生存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仅化疗和CT肿瘤最大直径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IMRT与3D-CRT比较无明显生存优势,联合化疗及肿瘤最大直径小者放疗疗效较好,但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采用SIB-CR技术制定放疗计划,PTV处方剂量5 040 cGy/28次(180 cGy/次),肿瘤局部处方剂量6 440 cGy/28次(单次分割230 cGy/次),1次/日,5次/周, 全程放疗时间5.5周。观察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放疗结束疗效显示:总有效率为97.70%(43/44)。全组病例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9%、44.8%、31.0%、18.6%。1、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63.9%、58.1%、58.1%。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9.6%和25%。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3.2%(19/44)。结论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射治疗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有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好。长期生存和晚期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