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 d检测患者血清SOD、MDA水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增强,MDA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可有效保护机体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2.
例 1 男 ,2 2岁。胸闷、不能平卧 3个月 ,伴干咳、胸痛 ,于1995年 7月 8日入院。查体 :体温 37.2℃ ,脉搏 86次 /分 ,呼吸 2 6次 /分 ,呼吸急促 ,口唇轻度紫绀 ,胸廓饱满 ,肋间隙增宽 ,右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呼吸音稍粗。胸部 X线片示中上纵隔向两侧明显增宽 ,呈半球形突入右肺野 ,分叶状 ,密度均匀。入院诊断为恶性胸腺瘤 ,于 7月 15日行右后外侧切口开胸探查 ,术中见中前纵隔有巨大肿物 ,约 12 cm× 10 cm×8cm,分叶状 ,质地较硬 ,与中肺融合 ,包绕右无名静脉、右膈神经 ,并浸润上腔静脉和右肺静脉 ,遂行肿物姑息切除减容术 ,切除大…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方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95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机被分为康复组(152例)和对照组(143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运动训练前不同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训练6个月后各组死亡情况没有差别;步行运动训练组总再次住院率(20.4%∶33.6%)和因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11.8%∶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运动训练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康复组治疗后静息心率明显下降[(72.1±15.7)次/min,(74.3±16.8)次/min∶(66.8±12.4)次/min],6min步行距离[(284.9±104.7)m,(296.1±134.5)m∶(328.6±124.2)m]和LVEF[(33.4±9.7)%,(30.4±9.6)%∶(35.9±10.9)%]均明显增加(P均0.01);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一定强度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
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医院编制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内在特征以及公立医疗机构人员测算的理论方法和具体做法,以期为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男性患者100例分别按高血压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醛固酮(aldosteronism,ALD)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病1,2,3级3个亚组间,血浆PRA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而AngⅡ及血浆ALD依次升高(P<0.05).在年龄≤50岁、>50~60岁和年龄>60岁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在BMI≤24 kg/m2,>24~28 kg/m2和>28 kg/m2 3组间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为AngⅡ及ALD的正性独立预测因子,而年龄是AngⅡ及ALD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是血浆PRA的负性独立预测因子.身高、体质量、BMI与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激活程度主要与年龄、血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侧卧位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0年7月33例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侧11例,右侧18例,双侧4例,结石直径2.1~4.3 cm。C形臂X线机定位下作肾穿刺,建立微创经皮肾取石通道,钬激光碎石,灌注泵冲洗结合取石钳取石。结果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成功建立39条经皮通道,除1例中转开放外其均余顺利完成手术;无穿刺失败及严重并发症,无术中大出血,无胸膜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侧卧位是泌尿外科医生最熟悉的手术体位,也是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的理想手术体位,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有利于术中麻醉监护,手术安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严华 《右江医学》2005,33(3):296-298
瘦素(Leptin)的基因、分子结构及生理作用是由Zhang等。在1994年首先阐明。在动物研究中发现,瘦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使动物食欲降低,另一方面增加能量消耗。目前研究认为瘦素是调节能量平衡的重要激素。在人体,瘦素水平随体脂和肥胖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是由于脂肪细胞产生瘦素增多所致,并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诊治术后拔管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的可能原因。方法 记录分析687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血管介入手术后(病例组) ,在拔管压迫止血过程中,发生2 1例VVRS的原因,并与随机抽样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比例,术中使用造影剂的剂量和拔管前未接受局部麻醉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 .0 1或0 .0 5 )。结论 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其相应手术时间长、术中使用造影剂较多、术后长时间卧床等,以及拔管前未麻醉可能是VVRS易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患者 男,34岁,四川籍民工。右上腹疼痛2个月,伴意识不清4小时入院。1个月前曾腹部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大结节性占位性病变,肝硬变,脾大。查体:T36℃,BP14/10kPa(105/75mmHg),消瘦,呈浅昏迷。巩膜、皮肤黄染。心肺无异常。胸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于右肋缘下4.0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脾脏轻度肿大,腹水征阴性。双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肝昏迷。给于葡萄糖液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意识清醒,言语清晰,述右上腹疼痛、腹胀。饮食正常。于第2日晨再次昏迷,按前方法治疗10  相似文献   
30.
不同灸法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艾灸对人体免疫防卫机能的作用,我们以哮喘及硬皮病患者为对象,用不同灸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E-RFC)、IgG、IgA、IgM和C_3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导于下。一、对象和方法1.哮喘49例,根据中医辨证,主要为偏阳虚,并有少数偏阴虚但属寒喘的病例,采用化脓灸治疗,病员在灸治时都处在疾病缓解期。灸大椎、肺俞(双侧)。隔日灸1穴,灸治3穴为一疗程。直接将艾灶放在穴位皮肤上,每穴灸7~9壮。灸后,用灸膏封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