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 2~4aN...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胃癌预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EM)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和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计276例。回顾性分析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确定EM的相关因素及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276例手术标本中有58例(21.0%)EM。无EM者和有EM的胃癌患者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55.4%、45.1%和24.1%、15.5%、8.0%(P=0.000);EM与胃癌病理分类(r=0.163,P=0.008)、浸润深度(r=0.215,P=0.003)、淋巴结转移(r=0.368,P=0.000)、远处转移(r=0.375,P=0.000)、TNM分期(r=0.441,P=0.000)、肿瘤最大径相关(r=0.167,P=0.00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M为胃癌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EM与多种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小细胞癌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小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胃肠道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5例胃肠道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4岁(25~70岁).肿瘤位于胃3例,升结肠1例,直肠1例.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给与化疗(或和放疗).全部病人中,1例病人发现肝转移,1例发现脑转移,1例同时伴有肝和脑转移.生存期最短20d,最长16个月,中位生存期5.5个月.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小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贲门癌与胃远端癌之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1-12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0例贲门癌患者和130例胃远端癌患者.结果:贲门癌与胃远端癌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侵犯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癌平均最大直径5.82 cm,胃远端癌平均最大直径4.71 cm,P<0.05;贲门癌T3和T4为90例(90.0%),胃远端癌109例(83.8%),P<0.05.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41.9%.结论: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胃远端癌存在差异,根治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与Roux—en—Y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瞻性入组109例胃癌住院患者,在全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术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Y组(采用Roux-en-Y重建术,57例)和FJI组(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重建术,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3和6个月,FJI组R.S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Y组[13%(6/45)比37%(18/49),3%(1/30)比42%(14/33),5%(1/21)比48%(11/23),均P〈0.01],但在3个月时,FJI组反流和烧心症状的出现率则明显高于R.Y组[53%(16/30)比21%(7/33),P〈0.01;37%(11/30)比12%(4/33);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核心问卷EORTCQLQ.c30v3评分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胃癌补充问卷EORTC—QLQ—ST022评分显示,FJI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进食”评分明显优于R—Y组,但在术后3个月时“反流”评分则明显劣于R.Y组(均P〈0.01)。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保留了食物十二指肠通过和肠道神经传导的完整,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225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23例,异时性肝转移102例,分析影响胄癌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X2检验发现胃癌肝转移在性别、原发灶部位和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八站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血管浸润、肝外转移、腹水形成及腹膜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60~263.907,P<0.05).其中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在性别、原发灶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八站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血管浸润和腹膜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3~26.555,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却发现仅性别、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是影响胃癌肝转移发生类型的重要因素.结论 性别、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是评价不同类型胃癌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升高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7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小板正常201例,血小板升高75例.采用χ~2检验确定血小板升高的相关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最终确立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血小板正常的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0.5%、41.9%,血小板升高的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37.3%、25.3%.两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8,P<0.05);血小板升高与胃癌浸润深度、远处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有关(χ~2=6.946,5.625,14.925,4.02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升高不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小板升高与胃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D:根治术时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1例行胃癌根治术(D2或D2+)并同时加行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31例患者中24例(18.3%)有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分期、第1、6、8a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其中原发灶部位和淋巴结分期是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进展期胃癌D: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RR=1.807,95%CI:1.064-3.070)。结论对于进展期胃中下部癌.尤其是肿瘤体积较大、浆膜受侵犯、第6组淋巴结可疑转移的患者,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MGC803低分化胃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观察细胞增殖率、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PARp-1和AIF的表达.结果: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DHA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强于EPA.40 μg/mL EPA和DHA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1和AIF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ω-3 PUFAs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PARp-1/AIF凋亡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