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85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Ki67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例ESCC组织和33例食管炎组织中cyclin D1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ESCC与食管炎组织中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17/28)和33.3%(11/33)(χ2=4.573,P=0.032),Ki67标记指数(Ki67LI)分别为(49.21±25.15)%和(11.62±9.87)%(t=7.908,P=0.000)。ESCC组TNM分期中Ⅰ期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14.3%(1/7),Ⅱ期为55.6%(5/9),Ⅲ期为85.7%(6/7),Ⅳ期为100%(5/5),Ⅲ期与Ⅰ期、Ⅳ期与Ⅰ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0.015)。有淋巴结转移者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90.9%(10/11),无淋巴结转移者为41.2%(7/17)(P=0.016)。28例ESCC随访6~34个月,(25.0±4.2)月,死亡4例(3例为原发病进展,1例脑血管意外),生存19例,失访5例。结论cyclin D1的表达与进展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Ki67在肿瘤中高表达,表达强弱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92.
正结直肠肿瘤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多数结直肠肿瘤在早期即可得到诊断及治疗,然而受限于内镜预约时间长、患者体验差以及对术者资质的要求等,我国很多地区难以大规模开展内镜下结直肠肿瘤的筛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肿瘤血清学标志物所具有的创伤小、便于开展大规模筛 相似文献
93.
国人Ménétrier病95例临床特点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国人Ménétrier病(Ménétrier's disease,M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检索我国1993年至2008年公开发表的MD病例报道,纳入经病理确诊的病例资料.结果 共检索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62篇,含95例经病理确诊MD患者.男性74例,女性21例,(男:女=3.5:1);成人起病年龄(47.4±5.3)岁;男性病程长于女性(47.5个月比13.7个月,P<0.05).主要症状依次为腹痛(76.8%)、消瘦(42.1%)、纳差(40.0%)、下肢水肿(36.8%)等;低蛋白血症占71.6%129.4%出现贫血;多数胃酸分泌减低(97.4%).胃镜下见典型的胃黏膜皱襞肥厚粗大者占88.4%.病变以弥漫型居多,主要累及胃体大弯侧(55.3%).少数合并胃癌(5.3%).临床误诊率31.6%.因错误诊断导致手术者占手术治疗的半数以上.结论 国人MD以中年男性为主,男性病程长于女性.由于存在消瘦、贫血等症状,容易误诊其他疾病.病程迁延,但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94.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9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多种H.priori毒力因子参与其致病,前期研究发现分离自不同胃部疾病的Hpylri临床菌株硫氧还蛋白(亿)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目的:比较分离自不同胃部疾病的H.pvlori临床菌株的TrxlmRNA表达情况。方法:胃镜获取胃窦黏膜组织,分离培养获得15例慢性胃炎、13例消化性溃疡、13例胃癌患者的H.pylori临床菌株。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H.priori临床菌株的Trx1mRNA表达量.并筛选Trx1高、低表达量界值。结果:胃癌组和消化性溃疡组H.priori临床菌株的Trx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与消化性溃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90%CI为8.86~28.05.即ACt〈8.86为Trx1高表达.ACt〉28.05为Trx1低表达。结论:分离自胃癌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临床菌株高表达Trx1mRNA,提示其可能与H.pylori以的致病性有关。筛选的Trx1高低表达量界值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6.
97.
98.
目的研究(Hp)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rdxA基因的DNA差异。方法取胃镜活检标本,微需氧环境培养,收集Hp菌株。进行甲硝唑药敏试验,筛选出12株耐药菌株(MTZR菌株)和9株敏感菌株(MTZS菌株)。从MTZR菌株、MTZS菌株和Hp11637中扩增rdxA基因;将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测序结果采用DNA Star和NCBI Blast分析,探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的DNA序列差异。结果临床分离菌株与Hp标准菌株26695比较rdxA基因同源性,MTZR菌株为93.25%±1.93%;MTZS菌株93.79%±1.14%,P>0.05;Hp MTZR菌株的rdxA基因突变数高于MTZS菌株;Hp MTZR菌株与MTZS菌株之间点突变的形式没有显著性差异,也缺乏明确的突变规律和突变热点,MTZR菌株与MTZS菌株之间的突变形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xA基因突变(改变)以点突变为主,rdxA基因点突变与Hp耐药有关,但具体的rdxA点突变形式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肠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最终发展成肠型胃癌。通过 5年随访 ,探讨根除Hp是否对胃黏膜肠化逆转、发生及发展有影响。方法 将 1996年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方法检测Hp均为阳性的 39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0 1例 ,进行根除Hp治疗 ;对照组 197例 ,给予安慰剂 ;服药前及 5年后分别从胃窦部及胃体部取材检测胃炎、胃炎活动性及肠化。结果 5年后治疗组中 15 1/2 0 1例Hp为阴性 ,对照组中 16 1/197例Hp为阳性 ;治疗组中Hp被根除的病人胃炎活动性的检出率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持续Hp感染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对照组中持续Hp感染者 5年后肠化检出率与自身 5年前、治疗组成功根除Hp者 5年前和 5年后比较均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治疗组根除Hp的病人 5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中持续Hp感染者胃窦部 5年后肠化检出率与自身 5年前、治疗组根除Hp者 5年前和 5年后比较均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0 1,P <0 .0 0 1和P<0 .0 1) ,治疗组根除Hp感染的病人 5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持续Hp感染的病人与治疗组根除Hp感染的病人胃窦部肠化新增及新减情况比较无差异。 结论 5年 相似文献
100.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与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众多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者中 ,仅少部分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癌或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 ,MALToma)等较为严重的疾病 ,这促使了人们对Hp致病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在Hp的致病因子中 ,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 ,CagA)是最早发现的并非存在于所有Hp的蛋白 ,它们的致病… 相似文献